俄罗斯为何提防中国人去西伯利亚?三个原因让俄罗斯担忧不已

1582年10月,沙皇俄国入侵西伯利亚汗国,用火枪打败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黄金家族后裔,随后逐步移民,慢慢控制了广袤的领土,将其变为自身疆域的一部分。

近现代以来,沙皇俄国以及苏联都将西伯利亚视作禁脔,不允许外人的窥探,直到俄罗斯成立,才逐渐开放西伯利亚的经营权,让民间资本进入,但政策却经常有反复。

中俄关系升温以来,许多中国人进入西伯利亚工作经商,可是俄罗斯方面却对此万分警惕,时刻提防中国人,不想让中国的影响力过分介入西伯利亚。

为什么俄罗斯不愿意让中国人去西伯利亚呢?俄罗斯到底在害怕什么?

西伯利亚

一提起西伯利亚,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和“冷”,这片足足13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靠近北极寒带,气候严酷,人口稀少,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之一。

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广义的西伯利亚位于乌拉尔山以东,一直延伸到海边,狭义上的西伯利亚则主要指远东地区的这一部分,更加荒凉冷寂,发展更为落后。

同样的,西伯利亚不同地带的环境也有所不同,西部大多是平原,地势平坦,还有许多河流,是农业种植,人口聚居的最佳场所,沙俄对这部分的统治也更加上心。

从中部开始,地势就逐渐走高,温度相应降低,只有积雪和树木挺立在荒原之上,除了靠近公路的地方有聚居点之外,其他区域荒寂无比,走出很远也看不到人烟。

东部就完全是山地了,越靠近北极圈越荒凉,冻土覆盖了大部分地区,只有南部较温暖的地方会有几座城市村庄,这里完全不适合耕种,居民只能靠打猎为生。

这样一片荒凉的土地,在近代以前根本无法产出太多资源,甚至就连统治也是一种奢望,沙俄能做的就是采取羁縻政策,即笼络怀柔政策,向当地贵族首领征税,不要反叛即可。

古代帝国治理一片区域的成本极高,西伯利亚地区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统治对象,对这里投入精力只会得不偿失,可是他们却始终不愿意放弃到手的土地,咬死不松口。

这就要提到一点,西伯利亚并不是俄国的固有领土,他们是继承了蒙古帝国的遗产,从西伯利亚汗国手中夺下来的,这个过程并不艰难,仅仅征召了一部分匪帮和哥萨克流氓,凭借火枪对弓箭的巨大科技差,就将这片土地征服,随后逐渐建立定居点,派遣官员征税。

但是西伯利亚的环境实在恶劣,以当时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无法让人长久居住,大规模移民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沙俄只象征性的行使统治权利,并没有关注更多。

要知道俄国是一个欧洲国家,即便亚洲部分的领土比欧洲部分大得多,即便历史上欧洲并不承认俄国的欧洲地位,但是俄国锲而不舍的融入欧洲,跻身上流圈子。

从始至终俄国的核心领土都是乌拉尔山以西,这片富饶的土地聚集了俄国大部分人口和财富,是保证俄国实力的关键,西伯利亚更多是作为点缀,提供自然资源的可有可无角色。

可是俄国却不愿意轻易舍弃西伯利亚,因为藏在俄国人血脉深处的扩张基因影响着俄国的国策,即便这片土地贫瘠且没有太多产出,他们依然将其紧紧握在手心。

贪婪本性

俄国人对土地的渴求并非是坏事,他们一直以来不愿意放弃西伯利亚,即便每年都要花费大量代价去维护俄国的统治地位。

这种坚持到了近代以后,给予俄国超额回报,西伯利亚西部,也就是靠近乌拉尔山一带地势平缓,水资源丰富,本就适合农耕,后来又探测到地下拥有大量煤炭石油资源,因而更加成为沙俄帝国的香饽饽,甚至爱屋及乌,将整个西伯利亚看作“宝藏之地”。

苏联成立以后,为了应对欧洲各国的军事压力,更是加强了对西西伯利亚的开发利用,在乌拉尔山附近兴建大量钢铁工业,持续向附近移民,打造一个大型工业带。

二战爆发后,苏军在前线一再溃败,大量人员物资向乌拉尔山以西转移,西伯利亚承接大量人口的同时,也初步迸发活力,成为苏联粮食和工业上的强大补充。

这是对西伯利亚开发的成功尝试,尽管只是战时的短暂繁荣,但是也从侧面印证了开发西伯利亚的可能,苏联于是加大投资力度,依靠国家力量建起了数个大型工厂。

这些工厂在俄罗斯时代大多凋零,因为过高的维护成本以及人口大量流出,使得西伯利亚恢复了过往的平静安宁,西伯利亚的开发也从此告一段落,成为过去式。

按照俄罗斯的性格,吃到嘴边的肥肉是不可能吐出来的,更何况西伯利亚还有大量油气资源,这可是能卖出去真金白银的,即便现在无法开采,也不能轻易甩手。

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人去西伯利亚大多是买一些轻工业产品,或者从事木材行业,当二道贩子,赚一些辛苦钱,没有插手石油天然气之类的重工业。

由于俄罗斯没有能力进行重工业投资,使得西伯利亚这些重工业发展缓慢。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资本逐渐壮大,民间资本有意帮助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

在中国商人看来,西伯利亚资源丰富,虽然环境恶劣一些,但是只要配套设施足够完善,还是大有可为的,即便让俄罗斯抽一部分利润,也能保证有钱赚,值得投资。

再说了,俄罗斯在西伯利亚是地头蛇,中国人过去以后肯定守规矩,他们只需要开放一个口子,提供政策支持,就能获得大笔资金,甚至拿到后续开发的可能。

可是俄罗斯官方却始终不松口,咬死不准中国资本加入西伯利亚开发,他们贪婪的想把全部资源垄断在手中,不允许外人喝一口汤,全然不顾自身实力不足。

所以结果就是,西伯利亚坐拥宝山,却因为俄罗斯的顽固得不到大规模开发,中国人在西伯利亚的行动受到很多限制,双方资源无法互通,给俄罗斯造成了更大损失。

俄罗斯人的矛盾心理

俄罗斯不是傻子,当然知道中国资本进入西伯利亚的好处,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刺激消费,吸引人口流入,升级产业设施,加强两国合作关系,提高综合国力。

可是从内心深处,他们又十分惧怕大量中国人涌入,会给西伯利亚乃至于整个俄罗斯造成巨大影响,破坏长久以来维持的平衡稳定,造成更加难以接受的后果。

要知道中俄关系一直不错,在有美国这个共同敌人的压力下,两国通过不断加深合作关系,开展全方位联络的方式,共同对抗美国,联手赢得一席生存之地。

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大量中国人涌入俄罗斯经商务工,每年的留学生也数目众多,这些人给俄罗斯的经济产生很大刺激,带动了旅游餐饮等行业的进步。

但是大部分中国人进入的都是俄罗斯的核心领地,也就是欧洲部分,能够去往西伯利亚的还是少数,这是因为俄罗斯当局朝令夕改的政策,让许多中国商人无法真正下定决心。

过往的数十年里,俄罗斯当局不止一次的提及和中国共同开发西伯利亚的设想,但是计划都没有落实。

刚开始有消息传来的时候,许多有实力的中国人带着资金技术进入西伯利亚,积极打通政府关节,圈地买地,雇佣当地工人,狠狠的刺激了一波经济,形势欣欣向荣。

没过多久,莫斯科那边传来最新情况,不允许中国人在西伯利亚牵扯太深,对招标拿地的限制很多,还通过局外手段打压中国人,使得商人们的热情消散,纷纷离开。

但是已经落在当地的资金设备无法收回,西伯利亚当局也竭力阻挠,导致第一批进场的中国人亏损很多,本着长痛不如短痛的原则,最后大多无奈放弃前期投入,黯然离开。

这样的事情不止发生一次两次,俄罗斯后来数次反复,前几天还张口闭口“合作开发西伯利亚”,转眼就变脸,严厉禁止中国人从事相关产业,用政治手段予以打击。

这样几次过后,中国人被“狼来了”的故事吓住了,不管俄方吹的天花乱坠,也不愿意再轻易投资,西伯利亚的开发进度也随之陷入停滞,大片冻土荒原再次恢复平静。

到现在为止,西伯利亚上没有中国人开设的工厂企业,只有一部分从事木材行业的工人,以及少部分承包土地,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农民,没有形成大规模集群的工业规模。

坦率的说,俄罗斯不想放手对西伯利亚的经营管理权,但是无奈囊中羞涩,凑不出开发利用的资源,同时又不愿意让中国插手,最后就在这种矛盾心理下,错失良机。

不让中国人开发西伯利亚的原因

上面提到的两点主要是基于俄罗斯当局的性格和心理考虑的,如果他们能够做一些改变,那么也不是不能发展西伯利亚。

但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中俄两国之所以关系友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共同抵抗美国,是一种抱团取暖的行为,更多的是从利益角度考量,并非真的就是亲密无间。

不说我国历史上和沙俄爆发的领土矛盾,就是其他方面也有一些矛盾。

而且随着中国实力越发强大,因两国领土大部分接壤,俄罗斯必定感到威胁。

这些忧虑其实完全是俄罗斯杞人忧天,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大国,在处理国家关系的时候没有侵略性,倾向于共同发展,与俄罗斯的交往过程中也是遵循这个原则。

更何况,在当前世界政治局势下,中俄两国已经成为一体,在美国的压力下结成了深度合作关系,属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俄罗斯没有必要担心中国。

现在俄罗斯更应该关心自己的问题,他们本来经济就不太好,现在又深陷俄乌战争泥潭,短时间内无法抽身离开,原本的经济模式被严重干扰,找不到破局方法。

这正是需要中国强力援手的时候,也是彰显两国友谊的关键时刻,他们需要拿出诚意,而不是用过去的姿态继续敷衍了事。

如果西伯利亚能够在中俄的合作下得到开发,那么中俄都将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西伯利亚   俄罗斯   沙俄   乌拉   中国   俄国   苏联   领土   中国人   土地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