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宁波老汉挖开儿子坟墓,取出破箱子直送北京,惊动中央


1951年,已经80岁的张爵谦颤颤巍巍地走到儿子坟前。

他望着刻着“泉张公墓”的碑文,两行清泪不由得顺着布满皱纹的脸角滑落。

儿啊,爸来看你了。今天就把你托付的东西交给组织了。”

随即几名邻居上前,拿着锄头铁锨,将坟墓刨开。可棺材里空荡荡的,原来只是个衣冠冢。张爵谦快步上前,从棺材角落里掏出一个箱子。

张老汉在坟前痛哭

箱子打开后,一旁的领导大吃一惊,脸色大变得扯着嗓子喊:“赶紧上报中央!”

箱子里究竟藏着什么东西?张爵谦为何要苦苦守着儿子张静泉的衣冠冢?


加入组织

1898年,张静泉在北仑区霞浦街道一户农家呱呱落地。作为张爵谦的第二个儿子,张静泉的到来让本不富裕的家庭更雪上加霜,一家人连温饱都成了问题。

可哪怕生活清贫,张爵谦也设法让孩子们读书认字。

为凑够教育费,张爵谦夫妻一边包下很多田地耕种,一边抽空做零工。

当然,得知一切都来之不易的张静泉,格外珍惜学习机会,爱读书的他在学校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张静泉故居

时间长了,张静泉也养成了护书的习惯。他总是拿草纸将书完整地包好。

就这样,张静泉从霞浦学堂一路读到县立中学的高小。张静泉叔叔看他好学,就建议张爵谦将他送到中学继续念书。

可高昂学费还是让张爵谦犯了愁,这时刚满15岁的张静泉看穿了父亲的窘迫,他果断放弃读书,孤身一人来上海闯天下。

勤劳能干,还有文化功底的张静泉很快就在上海一家金银店当了学徒。在学徒期,张静泉结识了妻子顾玉娥。在日常相处中,两个年轻人逐渐擦出火花。不久后,两人就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可好景不长,顾玉娥突发恶疾病逝,膝下并无儿女的张静泉又回到孤身一人状态。在痛苦中,张静泉开始反思,他回想在上海苦苦打拼的这些年,身边发生了太多阶级压迫事件。

张静泉年轻照

作为最底层工人,几乎受尽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生活过得苦不堪言。他们每天都要工作长达17小时,而学徒期也被抬高到六年之久。

也就是说,张静泉需要免费为资本家打工六年才有收入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建党初期,年轻热血的张静泉成功吸引了地下党组织注意。

地下党组织派人和张静泉秘密接触,而渴望打破旧社会牢笼的张静泉,很快就在共产主义号召下正式入党。

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合影

为方便给组织工作,张静泉化名张人亚凭借在金银业积累的经验和人缘,入党第二年,张人亚就成立金银业工人俱乐部,自己出任会长。

张人亚通过集会宣传革命思想,揭露资本家丑恶嘴脸,赢得大量工人追随,一时间俱乐部规模就达到一千多人。

1922年10月6日,在张人亚组织下,俱乐部代表工薪阶层向资本家提出改良待遇等五条正当要求。

可自知理亏的资本家竟咄咄逼人,蛮横地拒绝了工人合理的请求。


被通缉导致与父亲断了来往

第二天一早,张人亚带领全体工人罢工,他高喊:“坚持到底,誓死捍卫工人权利”等口号,越来越多的工人开始自发响应。

到了10月20日,罢工队伍愈发壮大,资本家开始恐慌,他们急忙请求巡捕房出警镇压。在暴力镇压下,六七个工人被打成重伤,还有三四个工人遭警犬撕咬。另外有二十余人在罢工期间被拘捕。

对此,警察厅以扰乱治安为由,下令通缉俱乐部会长张人亚等人。

但流血牺牲还是有效的,在工人持续罢工的强硬态度下,资本家最终屈服了,他们同意罢工期间工资照发。

张人亚带领工人运动

此次工人运动,在张人亚带领下取得圆满胜利,两千多人坚持近一个月的罢工,让工人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得到了极大改善。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场罢工给中外反动势力带来强烈震撼,也让工人们明白,团结起来跟党走绝对没错。

1923年,张人亚到上海印刷社继续推进思想宣传工作,广泛在群众中传播共产主义思想。

1927年初,张人亚受组织委托,开始负责印制《平民日报》,企图制造舆论,唤醒民众。为扩大影响力,张人亚绞尽脑汁,他想方设法联系《快报》等报刊联合宣传。

张人亚创办的平民日报

巨大的任务量让张人亚有些吃不消,但心思缜密的张人亚也不放心将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别人。

于是,弟弟张静茂从老家赶来给张人亚当助手。在弟弟帮助下,张人亚编辑的《平民日报》逐渐走向正轨。

可恰逢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整个上海滩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

一天国民党特务收到线报后,他们以“散布不良言论”为由,马上派人查封平民报社,将留守的张静茂抓走了。

被特务抓住的张静茂

而张人亚正好要向地下党组织汇报工作,离开报社侥幸躲过一劫。

得知情况后张人亚焦急万分,他知道这样下去弟弟肯定凶多吉少。这时,地下党有人告诉他乌崖琴或许有办法救人。

乌崖琴在国民党内有很深的人脉,还是张人亚中学时期的校长。

果然,乌崖琴很快就将张静茂保释出来。但张氏兄弟俩早已暴露,他们不得不转入地下工作。

这时,张爵谦就彻底和兄弟两人断了联系


神秘的小箱子

1929年,张人亚受组织派遣,跑到芜湖开展秘密工作,他通过老本行开金铺当掩护,将从土豪处没收的金银财物兑换成钞票作为党内活动经费。

凡是经过张人亚手里的账目,每一笔都被记得清清楚楚,仅1930年一年间,张人亚就筹集到黄金总计2707两。

但经手这么多财物,张人亚依旧穿着一身朴素单衣,过着寒酸的生活。是信仰的力量,让这位共产党员在艰苦环境下,成长为最勇敢的共产主义战士。

张爵谦

1928年冬天夜里,张爵谦突然听到一阵急促敲门声。

“谁在外面?”带着一丝警觉,张爵谦伸出头朝门外张望。

“爸,是我。”

听到张人亚的声音,张爵谦喜出望外,他赶忙拉着张人亚进屋。

可张爵谦还来不及向张人亚询问近况,张人亚就急匆匆将一个小箱子塞进父亲手里。

匆忙返家的张人亚

“爸,这里面的东西很珍贵,你一定要藏好。我和弟弟都很好,你们不用牵挂。”说完,张人亚立即向父亲道别,然后就消失在了夜色中。

那一夜,张爵谦辗转反侧难眠,他左思右想在家里也找不到一处可以躲过敌人搜查的地方。

第二天,张爵谦灵机一动,他想到菜园子里可以埋东西。

想到这里,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张爵谦心中酝酿。毕竟单纯掩埋容易腐烂,张爵谦决定给儿子做个衣冠冢,既能藏箱子,也能掩人耳目。

张爵谦挖土埋箱子

说干就干,张爵谦立即订好棺材,也把去世多年的儿媳妇骨灰顺便一起合葬。

为了不让人怀疑,张爵谦对村民说儿子在外奔波多年杳无音讯,想必是凶多吉少,自己希望建立衣冠冢能让他入土为安。

村民听后纷纷好言安慰,还过来帮忙一起下葬。

入夜后,张爵谦把儿子托付给自己的小箱子拿油纸包裹好,不放心的他将小箱子塞入另一个大箱子中,然后一并放进棺椁之中掩埋。

张静泉的衣冠冢

最后,怕特务查到儿子真实身份,张爵谦在墓碑上只刻了“泉张公墓”四字,故意漏刻掉“静”字。

就这样,张爵谦一边默默守着衣冠冢,一边心心念念盼着儿子能早日归来。

张爵谦本以为过不了几年儿子就能回来取走箱子。只是那时张爵谦还不知道,他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


揭秘箱子里装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纷纷解放,张爵谦内心充满了对儿子张静泉的思念,他急切地盼着儿子能平安归来。

可左等右等,儿子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心急如焚的张爵谦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前往上海打听儿子下落。

几经周折后,张爵谦终于找到小儿子张静茂,他才松了口气。

可来不及嘘寒问暖,张爵谦连忙打听张静泉消息。只见小儿子低下头,叹口气说:“爸,我也好久没哥哥消息了,我们暴露后就分散行动了。”

报纸上刊登的张静泉(人亚)寻人启事

一股不祥的预感在张爵谦心底升起,他极力压住悲痛,得知张静泉化名张人亚后,他拜托小儿子在《解放日报》上刊登了张人亚的寻人启事。

可几个月后,张静泉还是一点消息都没,张爵谦只能回家苦苦等待。带着对儿子的思念,张爵谦决定打开衣冠冢,看看儿子到底托付了什么东西。

年事已高的他,身子骨早已孱弱,只能喊来周围邻居帮他挖开衣冠冢。

乡亲们在听闻衣冠冢和箱子的事情后,纷纷对张爵谦竖起了大拇指。在那个特殊年代,敢于冒着生命危险藏匿重要物件,没有崇高的革命信仰是很难做到的 。

张人亚秘藏的珍贵文件

在众人注视下,张爵谦拿出箱子,当箱子里东西出现在大家眼前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当年,张人亚有幸收藏了这些珍贵文件,他冒死从白色恐怖蔓延的上海逃出。为妥善保存文件,张人亚在到芜湖任职前,怕被特务搜查发现,特意辗转回家交给张爵谦保管。

箱子里装的是各类重要文件,包括《中国共产党二大党章》和《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以及党章等一系列珍贵物件。

随后,一行人急忙找来当地领导,领导一看也十分震惊,大喊:“快上报中央。”

《 共产党宣言》部分文稿

经上海历史纪念馆鉴定,除纸张因年代久远泛黄变脆外,文件均保存完好,没明显残损。而这些重要文件中,仅国家一级文物就有21件。

在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大部分党内文案已被销毁,而张人亚和张爵谦保留的这份文件成了孤本,极大填补了党史空白。

为纪念张静泉冒死守护文物的精神,弟弟张静茂在请示完领导后,刻了枚矩形书章:“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书报”,戳印在了文件空白处。

那么下落不明的张人亚,后来到底经历了什么?

博物馆工作人员讲解张人亚生平轶事

直到解放后,张家人归还完文件,党组织才查出张人亚的生平轶事。

原来张人亚托付过箱子后,他本想等风头过去再取,可抵达安徽芜湖后,顾不得休息的张人亚出任中央政府出版局局长,同时兼任印刷局局长。

1932年中旬,身兼要职的张人亚,在危险环境和艰难条件下,每天都起早贪黑,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在日夜操劳下,张人亚身体每况愈下。

1932年年底,积劳成疾的张人亚因病去世。因为国家尚未解放,革命工作还在继续,党中央只能封锁消息,秘不发丧。

报纸发表的张人亚追悼文

在生命定格前,张人亚依旧奋战在革命一线 ,为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哪怕他最终没能见证旧社会到新中国,张人亚的辛劳、牺牲和他带来不可磨灭的贡献都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张人亚人生短暂,享年34岁的他却宛如流星般耀眼,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

正是有无数个张人亚肯抛头颅,洒热血,才成就了如今的盛世繁华。张人亚的一生,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佩。

文|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箱子   衣冠冢   芜湖   儿子   资本家   宁波   特务   老汉   俱乐部   北京   上海   坟墓   工人   中央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