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项羽的灭亡,很大程度是偶然因素?

项羽的灭亡,很大程度是偶然因素,龙且20万大军不被韩信灭掉,项羽仍然占有优势,

  这期间已经刘邦把他获得那些不虞之誉的所谓“帝王素质“发挥极致了,即使这样也只在项羽面前处于劣势项羽并不是傻子,项羽被攻击的每一条几乎都是站不住脚,

  1、刘邦能用人,项羽不能用人。主要就是韩信,琼布,彭越,项伯。韩信是项羽手下,后来跟了刘邦成就了大业,因此历代腐儒借机大肆攻击项羽,可是但凡办过件事儿的都知道不能随意提拔韩信,项羽有琼布有龙且,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为啥要提拔韩信呢?

官员是有体系的,你用了韩信,琼布和龙且等人立刻就不干了,即使提拔也只能慢慢提拔,韩信走之前已经是金吾士,符合他的功劳。韩信自己等不了慢慢被培养,怪项羽?而且韩信的金吾士,是项羽大帐的卫兵,看似项羽拿军神来看门,但实际地位并不低,刘邦的车夫夏侯婴是太仆,九卿之一,正部级干部,韩信这个卫兵也不会太低。

韩信能做项羽的金吾士正说明了项羽看重他,放在身边来培养,以后委以重任,韩信这家伙,看不懂人情,叛逃了,说明他自己眼光差。

至于后来刘邦重用他,那也是小概率事件,韩信撞到了大运而已,做人显然不能这么撞大运。后来韩信首鼠两端,又不敢冒险又想要富贵以致最终被吕后逼反,进一步说明了他只是一个兵痴,并不是什么有人生智慧的人。

  琼布被策反是个错,但项羽对琼布并不薄,裂土封王了,顶级的待遇,历史也说琼布这个人薄情寡义。但彭越本就是个亡命之徒,进关中只有1万多人还东西不靠,没自己的领地,项羽给他封王够可以了,刘邦不策反他也会反,后来彭越不也反刘邦了么。


项羽他也策反过韩信,但失败了,原因是韩信是个胸无大志的胆小鬼,实际上项羽跟韩信说的,是韩信最好的路,但丫不敢,刘邦纯粹是利用彭越,彭越就反了(也可见谁讲信义),如果彭越跟韩信换一换,韩信做九江王,刘邦还能策反他么?彭越做齐王,项羽会策反不了彭越?运气不好,不是不会用人的原因。

你说项羽看人不准,手下都是这些狼子野心之辈,可是你当时用谁?刘邦手下的大将不也是封了王一个个就都反了么?当时社会就这样,只要有实力,就有天下之心,忠诚太少,刘邦看人很准?


  项伯是反过来,不该听项伯的反而听了,这人用错了。函谷关项羽攻击刘邦之前泄露军机、鸿门宴保护刘邦、汉中加封,救父救妻,这几件事儿,表面看似项羽错了,一一说来,鸿门宴杀刘邦,本就不妥,项羽本来也没打算杀刘邦。

汉中加封,之前关中盟誓项羽表面上是背了盟约,如果不给刘邦些好处,怎么能稳定,怎么能让天下人心服?救父救妻,刘邦这种人残暴凶狠,你烹我爹我跟着喝肉汤,不放回去还干嘛?明显对方不投鼠忌器了,不要继续激化矛盾,这不是正好么?项羽并未给项伯什么军权,也没造成什么大的危害,考虑到项伯是项羽的叔叔,我认为没啥问题。


  2、刘邦能纳谏,项羽不能纳谏,主要就是说范增,但范增出过好主意么?立义帝,管了点儿人心的用,但义帝反过来把项羽军权给夺了,导致项羽不得不冒生命危险杀宋义,然后突袭章邯。

鸿门宴杀刘邦,本就是个2B行为,天下未定,项羽只是霸主而没有碾压天下的能力,天下未定就杀功臣和结拜兄弟,失其它诸侯的人心,天下立刻混乱,从结果论,刘邦夺了项羽的天下,但按下葫芦起来瓢,杀了刘邦马上就有别人。


刘邦也有10万大军,两败俱伤之后,不缺造反的,跟着他40万的诸侯军就得就地造反。很多人攻击项羽大怒没涵养,刚愎自用,但项羽大怒之后,立刻反省,修改方针,倒是刘邦,不大怒,有涵养,打下彭城,忙着搜刮珍宝美女,连父亲老婆孩子都丢了。

实际上项羽还是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的,如果不是运气不佳,逐渐灭掉诸侯,天下就是他的。还有劝项羽都关中那个说者,项羽烹了他,固然残暴,但远不是失败的原因,项羽不听人言么?

  项羽听人言的多了,都彭城,封诸侯,肯定不是项羽一个人说了算的,肯定是项羽集团

多家讨论的。都关中这么2B的行为,就算烹了丫,对项羽集团影响也不大,而且后世觉

得这种行为残暴,当时并不残暴,战国、秦,比项羽残暴多了,动辄屠城,车裂。而且除了这个,并没有项羽其它残暴的行为。


  3、刘邦讲信义,项羽不讲信义,主要就是关中为王,尼玛当时是义帝阴了项羽,让项羽跟章邯死磕送死,派刘邦去摘桃子,项羽要把这种盟誓当回事,就是傻逼,而且后来项羽也封了巴蜀,说巴蜀就是关中,增加汉中给刘邦作为安抚,很正确。

  4、项羽眼光浅薄,刘邦眼光长远,主要有4件事,第一件是都彭城而非都关中,很多腐儒攻击项羽衣锦夜行,其实这更多是项羽的托辞或者玩笑。

项羽坑秦降卒,烧秦社稷,根本在关中站不住脚,别说兵源、补给得不到保证,弄不好个人都要被刺杀。

2是鸿门宴不杀刘邦,前边说过,不杀才是对的。

3是项羽无天下之志,只想当个霸王,看看项羽封的诸侯就知道了,基本都是六国国君+大将,让他们互相牵制,互相惹事儿,然后项王再继续进行碾压,当时天下兵力不下150万,项王直属20万到头了,这是最好的做法。

4是不去灭诸国,被刘邦捡了桃子,但是当时刘邦正面给项羽的压力很大,他哪有时间,刘邦也是运气好,封到汉中士兵造反,刘邦起兵,居然几个月就把关中打下来了,项羽被拖在齐地的泥潭。

5是封王出问题,这就是著名的“项王小事对人好,可以给士兵吸脓,但大事儿赏赐很吝啬”的主要由来,陈余、田荣失封,三秦王错封。

这个要展开来说,三秦王错封,项羽就是要封不合适的,实际上来看,除了张耳封赵,是项王实在惹不起动不了之外,其它都是错封,就是要让诸侯王在当地站不住脚,然后项羽好去剿灭。

  田荣失封,田荣本就是齐地起义军,田澹田荣田横在齐地民心很足,没封他他造反成了项羽的“失误”,可是有没有想过封了的话会如何?难道他就不会造反了?恐怕封了名正言顺的话,田荣没这么容易平灭吧。找个机会不给他封王才对。

同理是陈余,张耳的地是自己占的,再封陈余就得从项羽的地盘拿出来一块儿给他,陈余跟张耳是刎颈之交,虽然当时闹翻了,但谁知道会不会和好然后一起造反?那不是拿自己的土地来资敌么?你说刘邦大方,可是刘邦什么都没有,不舍得封关东,他还能打天下?刘帮得了天下怎么对待异姓诸侯王的?不也是找茬杀光么?至于刘邦、韩信指责项羽分封不公,不说也罢。


  5、项羽残暴,刘邦仁义,主要是项羽坑秦卒,烧秦宫和社稷,坑秦卒完全是没有粮食可吃,而且章邯投降,这些秦卒反抗,准备起兵造反,章邯不好下手项羽也是替章邯,否则项羽怎么会有章邯这个重要的盟友?烧秦宫一为为楚报仇,二是政治意义,秦宫压迫百姓甚矣,六国苦秦、反秦久矣,烧了秦宫除了21世纪不能去旅游之外对当时基本没啥坏处,大得当时的民心。

  反而,项羽义释吕雉,不肯过江东,体现了项羽的节操与人格。500死士、虞姬都能跟着他,更说明了他的人格魅力,如果项羽真的跟何润东塑造的那么幼稚、自负、阴暗甚至脑残,怎么会有这么多信徒?


  6、项羽政治眼光差,例如没打刘邦,没定赵齐,但他都是限于泥潭啊,刘邦打三秦,项羽不得不去平齐,齐地近而关中远,先平哪个?韩信灭赵的时候,项羽在跟刘邦死磕,哪有精力去攻打,你说为啥不派一员大将去打赵,例如龙且,但我认为当时都是亡命之徒,谁也不可信,韩信是胆子小,所以不敢反,换一个人就立刻造反,兵还是抓在自己手里放心,刘邦当时就是反正也是死,还不如玩命,结果玩命玩对了。

  曾国藩说,不读书,信运气,运气的影响非常大不能忽视。我们国家历史长期讲究”历史唯物主义”,殊不知历史唯物主义也不排斥运气,生硬的论证任何历史的发展,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历史的必然,那是机械唯物主义。项羽固然有很多失策,例如齐地屠城,被策反琼布、杀义帝(也许是脏水)等,但大多数时间是运气极差,而刘邦运气极好,楚汉之争实际上是运气起的作用。


刘邦懂政治,项羽要差一些,但并不致命。腐儒们为了扬文抑武,抬高自己地位,拼命地贬低项羽,甚至楚汉传奇里边成了何润东那种自私、自负、懦弱、卑怯、阴暗毫无可取之处的一个武夫。项羽用兵如神,勇猛果敢,巨鹿夺权,突袭章邯,而为人格调高致,重情重义,为士兵吸脓,送别乌骓虞姬,光明磊落,雅量宏大,义释敌妻,不肯过江东。真不愧为一代英雄!好男人!好汉子!

  而且韩信的金吾士,是项羽大帐的卫兵,看似项羽拿军神来看门,但实际地位并不低,刘邦的车夫夏侯婴是太仆,九卿之一,正部级干部,韩信这个卫兵也不会太低。韩信能做项羽的金吾士正说明了项羽看重他,放在身边来培养,以后委以重任,韩信这家伙,看不懂人情,叛逃了,说明他自己眼光差。


至于后来刘邦重用他,那也是小概率事件,韩信撞到了大运而已,做人显然不能这么撞大运。后来韩信首鼠两端,又不敢冒险又想要富贵以致最终被吕后逼反,进一步说明了他只是一个兵痴,并不是什么有人生智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项羽   关中   汉中   腐儒   鸿门宴   刘邦   残暴   诸侯   运气   很大   程度   因素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