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怒就把屁股打开花

小时候我们看电视,经常能看到“打屁股”的刑罚,这种刑罚就是杖刑。一般说来,杖刑只针对罪犯或者犯了错误的妇女,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电视上皇帝动不动就要把人拉下去“打屁股”,尤其是清宫戏。那么,这种“廷杖”是从哪传下来的呢?其实,东汉起就有这种在朝堂上打大臣屁股的先例了。隋唐也有但是很少,毕竟文明社会文明朝堂,影响多不好。但是金、元等少数民族的政权建立后就经常使用这种刑罚,也不管什么文明朝堂了,大臣们只要犯了错脱裤子就打。而把廷杖发挥到极致的是大明朝。


关于“廷杖”的称呼肇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主要有三种说法,即明代说、金元说、隋唐说。其实,廷杖的始行时间还可往前追溯,至迟不晚于东汉初年,自有刑杖之名,廷杖之事也就随之出现。

在隋唐时,由于隋朝结束了数百年来分裂割据局面,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得到了强化,君主专制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廷杖之风也随之日盛。隋文帝就因生性猜忌,在殿廷之上,专门备有廷杖之具,一日之中,遭到廷杖的人极多。有的甚至被廷杖至死。隋炀帝推行的暴政,无所不用其极,很有继承了隋文帝的“暴力因子”。唐朝汲取了隋朝覆灭之教训,除弊政,开言路,除个别时期之外,廷杖之事发生较少。宋朝也继承了唐朝这一优点,除了极少数因贪污受贿遭到廷杖之外,很少有官员以言事获罪。

从朱元璋开始,明朝的廷杖就开始往玩命上面发展了。那时候,朱亮祖是开国元勋,封了永嘉侯,但是他自恃功高,作威作福。终于,把朱元璋惹恼了。按理说,犯了大罪直接砍头不就行了,可朱元璋非要说“念其有功,将其保留全尸”,于是活生生把他打屁股打死了。


到了后来,这种廷杖越来越狠。还出现了职业廷杖的卫卒。卫卒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并接受严格的考核, “行习行杖时,先缚革为二人,一置砖于中,一纸裹其外,俱以衣履之,杖置砖者,视之若轻,徐解而观,则砖都裂,杖纸裹者,视之极重,而纸无伤,能如是则入选”。大意就是,在考核的时候,用皮革一个裹砖、另一个裹纸。参加考核的人在打的时候,打砖时手劲显得很轻,但是砖裂,打纸时则显得手重,但是纸一点都不坏。这样的人才可以算得上合格。

行刑的时候,还分“着实打”和“用心打”两种打法,按照皇帝的要求,如“用心打”,被打者一般就没有生还可能,“着实打”时被打的人还能拣回一条性命。此外监刑太监的两只靴子也极为关键,行刑者打人时,只看靴尖,如两靴尖向外叉开,那就暗示着放他一条生路;若靴尖合拢,此命就要毫无生路可言了。

本来至少也给穿条裤子,甚至裹条毡子,到了明武宗之后就要光着屁股了。这么一来,死在朝堂上的人越来越多。真正开始滥用廷杖是在明朝中期以后,几位性情皇帝上台。明宪宗时期施行廷杖9次,被打的有70多人次;明武宗时候朝政被太监刘瑾把持,朝局一片混乱,1519年武宗皇帝要出游被阻拦,一怒之下廷杖阻拦的大臣146人,直接打死了11人;嘉靖皇帝更是厉害,继位之初因为大礼议之争,廷杖大臣134人,打死17人,朝野震动。嘉靖皇帝在位期间,朝廷大臣动辄被杖,这也成了嘉靖统治大臣的一个杀手锏。


想象一下被打屁股打到死该是多恐怖的事。但是偏偏就有人喜欢被打,甚至把这当作炫耀的资本。有时候在朝堂之上一些御史大夫冒着生命危险进谏皇帝,虽然当时皇帝发怒了也打了他们,但是最终还是接受了建议。这就是当时那些文人所推崇的“风骨”,他们炫耀的不是被打,而是对伦理纲常的坚持,也是对封建礼法的捍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廷杖   明朝   隋朝   堂上   嘉靖   刑罚   隋唐   生路   大臣   皇帝   屁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