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具有实力的内阁首辅,为何万历皇帝恨他,以至于死后被挖坟

成为内阁首辅,一展心中抱负

1566年隆庆帝继承大统成为皇帝,这个时候的明朝自朱元璋开始已经建国200多年了,这时候的明朝社会矛盾已经很尖锐了,虽然算不上民不聊生,但是百姓的生活也不是很稳定,此时的明朝就像一个火药桶,就差一个火星了。

而此时的隆庆帝虽然算不上昏庸无能,但是也是学起了老子的无为而治,事事不关心高高挂起事不关己,当然也有很多的史学家认为这是一种智慧。

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朝政的见解以及实施办法隆庆皇帝自认为不如内阁阁臣,所以也就不会指手画脚了,自己干点想干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或者这也是一种智慧。

而隆庆皇帝最终也因为女色而去世。

皇帝大行太子即位,继位的皇帝就是万历皇帝,而作为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也开始崭露头角,入主内阁。

张居正常说:自嘉靖中期吏治腐败,法令不通,国库无银,军队松弛。其实张居正还有一句话没说此时的大明王朝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迟早会有土崩瓦解的时候。

此时的明朝已经从根子上就烂了,当然张居正说这些话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臣子,他有一颗盼望国家中兴的心愿,所以此时的他有信心也希望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为万历皇帝的老师还是有着先天性的优势的,当时的内阁首辅是高拱,内阁次辅是徐阶,大明的官场总是这样充满着尔虞我诈,不是你上就是你下,看谁的手段厉害。

最终高拱败在了徐阶的手中,在这时我认为张居正是非常高兴的,徐阶也算是张居正的老师,他认为他的变法肯定能得到支持,但是愿望是给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徐阶并没有他想象中支持他,总是推三堵四敷衍他,时间长了张居正也就知道徐阶是什么意思了。

但是他又无可奈何毕竟徐阶是一把手,没有他的支持变法就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的作用。或许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冯保的出现让他看到了一丝曙光,在冯保的帮助下成功扳倒了徐阶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变革开始,实现富强

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后开始计划国家的改革,改革的具体内容有:考成法首先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整顿考核制度,大大的加大了帝国的办事效率。其实一个国家是否运转得当主要还是看人的效率,所有的工作都是人来完成的。

在变法的同时张居正也不忘给万历皇帝授课,在这里多说几句,其实在万历小的时候非常好学并且对张居正很是信任以及尊重,但是随着万历皇帝年龄的不断增加,慢慢的有了自己的心思,这也就为后来的清算埋下了伏笔。

言归正传说回来张居正改革,张居正的改革对大明王朝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整治了吏治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加大了这个回复的速度,实现了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

只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在当时的明朝父亲去世孩子是要回家丁忧的所以在这个变革紧要的关头,所以张居正虽然很想回家丁忧但是他又放心不下变革的成果。

在这个关键时刻皇帝也只能夺情,所以张居正也只能继续留下来进行主持工作,其实如果张居正在这个时候选择功成身退,或许他的结局就不一样了。其实万历皇帝也是很希望张居正回家丁忧的,毕竟万历皇帝慢慢长大他的权力欲望也越来越大,但是张居正的存在阻碍了万历皇帝的亲政。


身前荣光,死后清算

张居正站在权力的中心也只不过仅仅十年,张居正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都是军国大事,所以身体交瘁于万历十年死于任职上。

张居正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在位十年自视过高。择人苛刻没有物色几个自己的接班人,后备力量不足。他一去世新的内阁没有足够能力的人去担当。

还有另一方面,万历皇帝被长时间的压制,仅仅是为了释放自己的积怨,纵容允许攻击张居正的大臣。此时此刻我认为万历皇帝的心中是解恨的兴奋的,长时间的压制终于得以释放。

并且罢免了张居正三个儿子的官职夺取功名,万历十一年三月,万历下诏夺回张居正的所有官职,八月再次夺回”文忠公“的称号。昔日的第一大臣也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最后万里还不愿意放过这个自己曾经的老师,竟然抄没家产并且把张居正的坟墓削平,这是何等的凄凉。

但是不管万历皇帝如何的憎恨张居正,谁也没办法掩盖张居正的丰功伟绩,在我看来张居正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只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允许他的存在,并经不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明朝   内阁   术业   万历   大明   皇帝   王朝   吏治   实力   老师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