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宽衣博带”的服饰风格是因为他们“磕药”?

相比于中国古代其他时期的士人阶层,魏晋士人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即通过服药来养生或求长生。各种药物中最为出名的叫做寒食散,又叫五石散。原本这是由东汉张仲景研制的一种中药散剂,他的《伤寒杂病论》中有《侯氏黑散方》和《紫石寒食散方》两个方剂,其中记载五石为紫石英、赤石脂、石钟乳、白石英、礜石。而开服药风气之先的当属何晏,《世说新语·言语十四》“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何晏是汉朝大将军何进之孙,自小被当作曹操养子抚养因而在宫中生活,长大成人后即为一方名士。自何晏服药后,其他魏晋名士纷纷效仿,遂成一时风气。

五石散配方

除服药外,魏晋士人还有另一个特点:服饰风格追求褒衣博带。魏晋时期战乱频繁,南方在南迁的汉人主持下或还稍可保持稳定,北方则处于频繁的政权更迭和多民族文化交融之中,这就使魏晋时期的服饰风格非常多样善变。《抱朴子》中有“丧乱以来,事物屡变,冠履衣服,袖袂财制,日月改易,无复一定。乍长乍短,一广一狭,忽高忽卑,或粗或细,所饰无常,以同为快。其好事者,朝夕放效,所谓京辇贵大眉,远方皆半额也”。 从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魏晋时期服饰的两个特点:其一是多变性,这是由当时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政权在各个民族间不断易手,各民族的服饰风格也难免互相碰撞交融;其二则是易在人群中传播效仿。尽管魏晋服饰风格变动不居,难于把握,但在魏晋士人之间却有着一个主流服饰风格,即所谓“褒衣博带”,也就是崇尚宽袍大袖,最晚在晋末就有了席卷上下的崇尚衣裳博大的风潮,“晋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风流相放” 说的就是晋末的服饰风格情况。

竹林七贤

对于服药与魏晋服饰风格的关系,鲁迅先生曾有过一次经典的论断,他从病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魏晋士人服药后身体发热,皮肤易擦破,所以不能穿窄衣,指出不少人认为的魏晋人轻裘缓带、宽衣是高逸的表现这一观点其实是错误的,魏晋士人之所以褒衣博带完全是因为想要避免服药后的病理所致。 这一观点是由鲁迅在一次演讲中提出的,在当时的环境中可以说是一种十分新颖的观点,点明了服药与褒衣博带的服饰风格是一种因果关系,对此观点学术界也广为接受。

后来也有学者对鲁迅的观点提出质疑。有的从历史沿袭的角度认为魏晋士人的褒衣博带服饰风格其实是继承自前人,他们认为先秦时期的贵族文人特别是儒生就已经开始穿着宽大的衣服,况且服食五石散也不会真的很痛苦,这是因为如果服药后很痛苦的话魏晋人就不会形成席卷上下的服药之风。还有的更进一步,认为魏晋人宽袍大袖的服饰风格更多的是继承了儒家的服饰文化,指出服药与魏晋服饰风格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也进一步指出服药在客观上会促进魏晋人“褒衣博带”或“轻裘缓带”这种风气的蔓延。

笔者认为服药与魏晋服饰风格之间的因果关系应该并不存在,二者可以说是魏晋人跟风效仿心理的两种外在表现,而服药后的病理现象偶然促进了褒衣博带的服饰风格。

先来考察服药之风是如何在使人之间传播开来的,一般认为,五石散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战乱不断、人口迁移、朝不保夕,人们于这种环境下难免担惊受怕,而服药后竟可以面色红润双目有神,因而自然被认为可以美容养颜;服药具有治病的作用,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是嵇康后人嵇含不得已下给重病的儿子服用了五石散竟恢复了健康,为此还写下了《寒食散赋》,此外还有一些未经证实的虚无缥缈的功效如延年益寿、补身壮阳,甚至有一些类似于毒品的功效,让人体验到快感。

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人们的跟风效仿心理,这种心理在许多方面都有体现,如何晏长于宫中,喜好敷粉,因他是一代名士,便有不少人效仿他敷粉;喜好清谈,被称为“正始之音”,以后的名士们便以能够清谈来标榜自身或评判他人,如刘惔因擅于清谈而被推为永和名士之首;王衍在清谈时手持麈尾,后来清谈家门就几乎人手一件,无怪乎蒋勋后来怀念南朝岁月勾勒名士形象是也加了一句“手中拿的玉柄麈尾”。这些迹象都可显示出魏晋时的人们喜好跟风效仿,这在葛洪的《抱朴子》中也有直接的描述“所饰无常,以同为快。其好事者,朝夕放效”。因此褒衣博带的服饰风格其实也更多的有一种跟风仿效的心理隐藏其中。

至于魏晋服饰承袭自儒家服饰文化的观点,笔者并不认同。中国古代的服饰风格确实是衣裳宽大,《礼记》《列子》《荀子》都有与之相关的文字记载,特别是儒生更是身着宽大衣袍。然而魏晋时期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时期,至少有几个阶段汉文化处于劣势地位,而少数民族文化占主导,在这样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共同存在交融的情况下,少数民族服饰中的不少优秀之处被吸收入汉服饰中,比如说裁剪更为得体,不再那么宽大不便,深衣制逐渐在民间消失,胡服则广泛流传开来,甚至成为了普遍的服饰。魏晋名士追求“越礼教而任自然”,他们蔑视传统社会的礼教制度,对于儒家所流传的服饰风格自然不会按部就班地遵循,因此说其服饰风格继承自前人似乎不妥。

魏晋时期社会的主流文化由儒学变为玄学,魏晋士人推崇玄学,所崇拜的是“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中的神人,而这种褒衣博带的服饰风格能够给人一种高远飘逸的感觉,符合魏晋士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观,因而受到推崇。这其中或有服药散热需求的部分因素,但可说并不是主要因素。真正的原因应该是这种服饰风格符合了魏晋士人的审美预期。

因此总结来看,士人阶层推崇褒衣博带的服饰风格可能有服药散热的客观需求,但并不占主要地位,大部分还是因为这种风格符合其审美取向,再加上所谓的名士效应与人们的跟风效仿心理,这种服饰风格也就广泛的流传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名士   魏晋   褒衣博带   儒家   风格   服饰   士人   宽大   时期   观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