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高克恭活动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人文背景

高克恭一字彦敬,号房山,其先西域人,生于一个汉文化氛围浓厚的色目家庭,他所生活的年代是多元化的朝代,各民族的文化在此期间得到近距离的交融与吸收。华化己深的高克恭,是元初少数民族诗画家的杰出代表,在绘画领域,他是宋末元初绘画风格转变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元初绘画思想擅变的时代背景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于漠北,号大蒙古国年,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尊用汉法,改革旧制,以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为上都,燕京为中都,并将社会中心南移至燕京,后来,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升中都为大都。最后,元将伯颜兵临南宋首都临安,谢太后上表献地投降。南宋的灭亡,使得北宋以来辉煌的中国绘画,在时代巨变的剧烈刺激之下,悄然地转变了原有的方向。

两宋时期,在统治者的提倡和身体力行之下,形成上行下效的创作热潮。宋太宗时,在承袭西蜀和五代南唐的遗制下,设立了翰林书画院,招揽天下艺士,按照他们的才能,供奉各职,以培养和吸收宫廷所需要的绘画人才。宋徽宗赵估统治时期还设立了画学,引入科举制度,选拔培养绘画人才,宋徽宗不仅自身有很高的绘画修养和技巧,还广收天下艺品于内府,扩充和完善宫廷画院,使得宫廷画院在此时达到全面的隆盛。

宋高宗南渡稍安,国事甫定,与金的合议初成,便不思恢复,而开始热心于翰墨,着手于御前画院的建设。基于北宋画院的卓越成效和坚实基础,宋高宗与宋徽宗一样,雅好月一青,并以皇室的力量支持绘画的发展,但是南宋画院的创作方向和创作风格与北宋画院相比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南宋画院的院画带有浓郁的功利性和玩赏性,纯粹为了皇室贵族的精神消遣,可见皇帝对画院绝对性的影响力。

这样的创作情形,引起一些文人对画院的不满和批评,他们认为绘画一如文学,都是文人雅士用以寄情写意,抒发性灵的媒介,所以绘画是兼具文学性、哲学性和抒情胜的,故而士人画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他们将唐代诗人兼画家的王维推举为文人画的“鼻祖”,认为绘画的目的不在于求得“逼真巧丽”以博上赏,而只是追求心灵中的诗意流露,他们把这种绘画理论应用于实践。

比如,苏轼和文同通过《枯木怪石图》和墨竹图的艺术实践,共同开创了“枯木竹石”的文人画题材,实现了诗情画意的参融具有很高文学、书法、古物鉴赏能力的李公麟把唐代的“白画”创造性地发展为白描,这种脱离色彩的线条强调书法功力和抽象的审美情趣,也因此更加符合文人的审美标准。

北宋亡后,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并没有设立宫廷画院,但是金朝的一些文人士大夫,如王庭药、赵秉文等却继承北宋苏、米余风,继续发扬文人画的传统,王庭绮的墨竹即以承自北宋文同之墨竹而见称,而米莆作风的山水画在金代也有不少的画家追随。到了南宋时期,精工典丽的院画成为绘画的主流,而北方则保存了文人画的遗绪。待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画坛则有了完全的改观。

文人画的渊源与复古主义的兴起

元代的文人画家创作群主要由两类人组成,即从未仕宦和虽然仕宦但游心于艺的文人们这些人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一定的知名度,之间多有往来,结成一个志趣相投的文化圈,其中不乏一些达官显贵。“在整个创作队伍中,相对于众多的不见名传的民间画家来讲,文人画家在数量上并不占多数,但却是推动绘画发展的中坚力量和精英分子,正是他们凭借着深切的人生体验、文化素养、对前人成就的悉心研讨,以及在创作上相对来说所具有的‘超功利性’,使民族传统绘画得以继续向前推进,并最终形成了鲜明的时代风貌。

元代画院的废弃,使得艺术家们不再有集中磋艺和相互观摩的机会。但是,元代画家们找到了一个新的磋艺方式,便是“文人雅集”。元代文人们的闲适及大一统局面的出现,都为这种文人聚会和南北沟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后来经过钱选和赵孟顺两人的传播,复古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元初画坛也开始了全面的风靡盛行。

复古主义的倡导者和倡议内容

倡导者赵孟顺不仅在人物和动物画上求古典风韵之再现,山水画亦然。其实,通过了解“古意说”是贯穿赵孟顺一生的画学思想,也是他的画学理论的核心部分。“古意”本指古人的情意,这“意”被赵孟顺称之为“命意”或“气韵”,是与“笔力”和“形似”等形式因素相对而言的,而“命意”和“气韵”又是由特有的“气象”传达出来的,这里的“气象”指的是画面的诸形象要素,通过特定的组合后,所传达的力的节奏,这是创作者情感支配的结果,并可以同欣赏者的同类型情感合拍,这力的节奏又与作品的社会内容有机地相结合,就产生了一定的“意”和“气韵”。

可以说,“古意”说是直接针对南宋院体的“近世”画风而提出来的,其用心在于矫正时弊,取法乎上,回归到以唐、北宋的正统技巧和传统美学的蕴藉、典雅中和之道的绘画原道上,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古意说“落实到绘画自身的艺术要求上,它更旨在强调作为一个文人画家所应有的绘画技巧上的修炼问题。

前文中提到赵孟倾经常和江南的知名艺术家们诗画酬和,切磋技艺,在他宦游北上之时,曾充分利用其在朝廷的优越官位,大力举荐和提拔汉族文士,加强了朝中文人绘画的实力,逐渐形成了气氛活跃的文化艺术圈。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艺术圈吸引了众多秉承北宋和金代文人画艺术成就的艺术家们,其中包括以高克恭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官宦和以鲜于枢、萨都刺为代表的一些外族学人。

金王朝统治时期,王庭绮把在北宋处于在野地位的文人画艺术推进到内廷,最终成为金代宫廷文化的重要部分。而元初宫廷画坛,承袭了金代画风的余脉,因此文人画家的活动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元内廷。

虽然蒙元统治者在社会上对汉族知识分子实行歧视政策,却在文化艺术上对汉族知识分子优礼有加,以高克恭为代表的整个北方画家集群几乎都是元朝统治集团中的官僚文人或宫廷画师,因此他们的创作活动,也说明元蒙统治者在绘画方面对汉族正统文化的自觉追求。

也正是这种鲜明的对比,让来自于南方却反对南宋院体画“用笔纤细,设色浓丽”的赵孟顺大受启发,加之在北方的游历和拜读古画的心得,于是他顺应北方画坛的审美取向,提出“古意说”,但使“古意”说从理论化为实践,则不得不归功于,以高克恭为代表的北方画家集群和与赵孟顺为代表的南方画家集群的交游及共同努力。

因此,这一交游并不单单是文化艺术上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元朝“混一天下”所带来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一个标志。也正是在这种南北雅集交游之中,来自异域的高克恭融于其间,并开始了其耐人寻味的艺术生涯,且以其摹古加创新的艺术创作实践,与赵孟顺一道开辟了元代绘画创作的新途径。从本体论的意义上来讲,以赵孟顺为代表的南方画家集群和以高克恭为代表的北方画家集群,在消除民族隔阂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携手合作,引领了元代文人绘画发展的新风尚。

总之,在当时复古思潮的澎湃中,他追溯至五代及北宋的源头,传递了诗画融合的绘画境界,发扬了文人画的传统,亦不是亦步亦趋,而是有着自己的阐释和拓展,在技法传承的背后,还有着深刻的文化认同和独特的心灵表达。他的复古,在元初,可说是对南宋盛极一时的院画刻板秀丽作风的抗议与革新,而这种革新,明确了元以后文人画发展的主流风格。

元代绘画创作队伍以文人士大夫为主要创作力量,不仅使得元代绘画的成就更加突出,而且形成了元代绘画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他对后来的元、明,乃至清代的绘画发展都有深远影响,故而,高克恭在整个绘画史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画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画家   汉族   时期   墨竹   画坛   古意   画院   元代   南宋   北宋   集群   宫廷   文人   人文   背景   代表   艺术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