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理解的发展为幼儿进入小学的初步社会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若想要去帮助、关心或是质疑他人,那首先便是要知晓他人的所需所想,个体间的互动倚靠的是一种“心灵理论”。而其重要部分便是情绪理解。

若我们不能理解我们为何欢乐或不安,便不能真正地参与到社会化的生活中去。由此,情绪理解在个体的发展中便显得尤为重要。

情绪理解的发展对5~6岁幼儿有着更为独特的意义,5~6岁幼儿面临着即将步入小学的情况,情绪理解的发展为幼儿进入小学及为幼儿情绪情感的初步社会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情绪理解是幼儿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并努力缓解。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和注意。”、“5~6岁幼儿能注意到他人的情绪和需要,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幼儿注意到他人情绪与需要的前提便是理解他人的情绪,情绪理解的发展可以使幼儿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与想法,从而根据现有的理解采取相应的措施与行动。

2004年,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针对学龄前幼儿游戏部分,提出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情绪发展状况,并藉由教学策略来提升幼儿的情绪发展。从中可以充分体现出国内外对幼儿情绪发展重要性的肯定。

Nannis在其研究中指出,在情感的认知理论中,个体对内外部事物的理解是其情绪反应强度与质量的核心因素,随着个体认知与年龄的不断变化,情绪理解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可能在情绪发展中起核心作用。

相关研究也证明了情绪理解在情绪发展与个体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性,NatalieChristner等学者均认为具有情绪理解技能的儿童能够更好地解释他人的行为,并在社会背景下做出适当的反应,这对儿童今后的移情、心理理论、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至关重要。

可见,情绪理解是幼儿发起和与他人保持积极互动的重要行为要素,是幼儿与他人进行积极社会互动的基础。对幼儿来说,促进其情绪理解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国内外学者有关情绪理解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研究多聚焦于幼儿社会行为方面与同伴接纳及交往方面,其中,国外对此研究较国内而言更为深入而广泛。

CherylSlomkowski其实验结果显示,儿童理解他人想法和愿望能力的个体差异将预测他们与朋友沟通的连通性。换言之,具备高水平化情绪理解能力的幼儿在其同伴交往中,往往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与同伴之间的关系越加良好。

Izard等人认为情绪理解为个体在社会交往与情绪交流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对于个体的发展与社会适应,提供良好的反映指标。

Eisenberg&Mussen在其研究中总结得出幼儿识别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被认为是为以后发展关键的人类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础。

MarthaE.Arterberry等在其研究中发现,情绪理解可以预测面部识别的准确性,因此情绪理解水平较高的儿童在识别具有不同面部表情的熟悉面部时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

此外,DemedardiMarieJulie的研究结果表明情绪理解能够显著预测亲社会谎言,情绪理解能力强的孩子更倾向于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撒谎来改善同伴的情绪状态。

幼儿情绪理解的影响因素研究幼儿情绪理解的发展所受影响因素诸多。就内在因素而言,其受自身认知的影响;就社会外在因素而言,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幼关系等均是其情绪理解所面临的主要社会情境。

Albanese等为了解认知因素对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影响,选取366名3~10岁儿童进行研究,证实了情绪理解能力受到儿童内在特征的影响。

JenniferLaBounty等调查研究3~4岁幼儿的气质与情绪理解及心理理论的关系,其研究显示注意力集中与低强度快乐和情绪理解密切相关。温和而专注的孩子可能会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儿童对情绪的理解会影响他们的社会行为。EsraDereli研究发现4~5岁半幼儿的个人特质对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技能子维度有显著预测作用。

孙艺闻采用问卷法与情景测验法,对有关教师情绪智力与幼儿情绪理解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其研究表明,幼儿情绪理解的外在及反省层次和情绪理解总能力均受教师情绪智力所预测。

Garner等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教师与幼儿间亲密程度的高水平化,有助于幼儿情绪理解的发展,进一步使得幼儿的社会交往力获得充分发展。此外,但菲等学者以事件取样观察为基本方法,通过对儿童情绪表现中教师“情”与“行”的观察,发现教师的积极正向态度对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情绪的管控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及人人关系意义重大,反之则不然。

家庭是幼儿出生后最先接触的微观环境系统,父母是幼儿情绪情感社会化的第一任教师,有关家庭因素之于幼儿情绪理解的影响多聚焦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及亲子关系两方面。

熊莲君通过研究指出父母亲在教养方式上所采用的威厉贬责、惩罚态度对幼儿的情绪理解力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母亲所采用的积极温暖方式则对幼儿的情绪理解发展起到正向的推进作用。

MichaelA.等指出家庭内部沟通中使用情感的方式、依恋质量、家庭教育地位对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是有效的。王佳慧等认为家庭中亲子依恋会对儿童的情绪理解产生影响。JessicaE.Cooke等通过元分析研究母子依恋关系与情绪理解之间的关联强度,结果显示,儿童安全性依恋的强度与其情绪理解能力间存在正相关。

由于年龄的相仿与心智成熟的几乎一致性,幼儿群体在生理上的“平行”性得以体现。但有关社会性方面,同伴间存在着一种受欢迎与不受欢迎两级相对的现象。这种同伴间的地位与接纳度也成为影响幼儿情绪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刁洁在其研究中发现受欢迎幼儿在情绪理解总能力上显著优于被拒绝幼儿,其中在基于错误信念的情绪归因理解、双重情绪理解及情绪的表达与识别三个维度上尤为明显。

王佳慧,刘爱书撰文总结了同伴接纳程度与幼儿情绪理解发展的关系,其指出良好的情绪理解力对幼儿间的社会交往互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反向的角度上证实了幼儿的情绪理解力越优异,其在同伴群体中的接纳度与地位便越高。

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影响儿童情绪理解的因素不再囿于教师、家长等群体,国外学者VěraSkalická等以纵向研究方式对4岁儿童展开了屏幕使用和情绪理解影响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花更多时间进行屏幕使用活动的儿童在2年后表现出较低的情绪理解力。

Veraksa等在其研究中验证了来自低质量课堂的孩子比来自高质量课堂的孩子具备更高水平的情感理解力。幼儿情绪理解的干预研究近年来,随着对幼儿情绪理解的重视,进行幼儿情绪理解干预方面的切入点愈加丰富。

Ornaghi等采用语言游戏对3~5岁幼儿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幼儿在理解情绪方面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变化。史漪采用实验法得出,集体情绪谈话活动对中班幼儿情绪理解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周华仙指出绘本教学也有益于幼儿情绪理解的提升。武琬霄采用量化质性相结合的方法,证明了以主题性音乐游戏为媒介,对3-4岁幼儿理解情绪具有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卢春歌采用行动研究法发现音乐活动能够有效增进大班儿童的情绪理解与表达力。FranciscoPons以基于低成本课堂对话为干预项目,研究表明,该项目对5岁儿童的情绪理解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情绪   幼儿   理解力   同伴   深厚   因素   作用   能力   关系   儿童   小学   基础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