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必亡,满清趁势大一统,揭秘明清更替的真相

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祯帝煤山自尽,统治中国二百七十七年的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王朝大明轰然倒地,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女真趁势入关,建立了充满争议的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

崇祯自缢,大明亡

回顾满清入关统一南北的历史,悲情壮烈,愤懑不平,令人唏嘘,却难改历史定势。历史,总是在遗憾中前行,让人温故知新而自省。

《三国演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明末风云

封建王朝,总是在大一统中走向死亡,在分裂中孕育统一的洪流。王朝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地矛盾,是封建中原王朝、小农经济为代表的农耕文明无法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也决定了封建王朝的寿命是有限值的。

大明王朝,共十六帝,存世二百七十六年,在历代封建王朝中存活时间够长了。正如人的寿命一样,不论你如何养生,多好的医疗条件保障,终究寿命是有极限的。人进入暮年各种疾病如期而至,王朝的陨落总是是伴随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外族‬边患、吏治腐败、派系‬党争、‬帝王昏聩,总之各种病症丛出不穷‬,任何一个隐患点‬爆发都会引起其他病发症,所以再怎么抢救,也只是拖延时间续命,死亡是‬无法逆转‬的‬。

这,对个人而言是人体衰老,对于国家而言是国运衰竭,最终都是走向死亡,而新生的后来者踩着前人的肩膀,一路攀岩而上。

过去讲“六十古来稀”,可见古代甚至是近代,中国人寿命能活60岁的,都是高寿。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高寿,一时兴起,下诏举办“千叟宴”。全国参加的满汉老者六七千人,但也没有过万,说明“能活”确实是一件值得称赞的本事。

康熙: 天下耆老,年65岁以上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赶到京城参加畅春园的聚宴。

现代人医疗条件这么好,活个八十问题不大,九十很难,当然也有很多意外情况发生,中途夭折的不少,尤其癌症大行其道,身边的人因此罹难的不少。癌症,说起来是人体的自毁装置,癌细胞无限制繁殖分裂,这其中需要大量的能量,而人体根本承担不起,于是人会因此死亡。说起死亡,印象中有不少老人是“老死的”,但其实很多是死于心脏病、脑梗。平时看起来一个很健康的人,体检一下,也有不少的毛病,年纪越大,堆积的毛病越多,不知不觉中要了人的性命。

前面讲了人的死亡的事,好像讲了很多废话,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封建王朝,之所以走向死亡,真的不是人力可违,是有命数的。正如秦皇汉武追求“长生不老”不可得,王朝的“万世长存”同样也是逆天不可为。

农民起义,封建王朝的送葬者

一个标准的封建王朝的末期,为什么农民总是要造反?比如新莽绿林、赤眉起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唐朝黄巢起义、清朝太平天国起义……难道是老百姓喜欢造反吗?显然不是,中国的老百姓最辛勤、最耐苦劳的群体,如果不是过不下去,肯定不会揭竿而起,从锄地的农民转变为乱民劫匪,根本上原因还是“ 活不下去了”。

人地矛盾基于两个前置条件:(1)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封建时代最主要的财富资源;(2)土地私有制,土地自由买卖,为土地兼并、农民流离失所埋下隐患。

中国人致富之后,最爱干的事是“买房置地”,千百年来一向如此,已经深度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骨髓。和平年间,人口繁衍是指数级增长的,但是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即使滥砍滥伐疯狂地开垦荒地,总归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土地在过去产出效率低下,养不活更多的人,这就出现了矛盾,一个封建王朝无法解决的问题——人地矛盾,正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一样。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如果土地平均分配,民怨尚可压制一二,可惜现实情况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大富之家、官宦之家,凭借手中的财富、权势,疯狂的鲸吞自耕农的土地。丧地农民只有两种出路:一是沦落流民,饥肠辘辘,打家劫舍;二是卖身为奴,寻求世家权贵庇护,苟延残喘。现代人有第三条路——外出打工,可惜封建王朝没有资本家、没有工厂,第三条路隐藏在未来的时间分岔路口。

人地矛盾如何解决呢?西方社会学家马尔萨斯曾提过一个疯狂的人口理论,试图通过战争、瘟疫、饥荒、贫困解决无限制增长的人口与有限的自然资源的矛盾。虽然很疯狂,但着实有效,之前的“计划生育”也是其中的变体。

王莽篡汉,背锅侠

新莽王朝为什么会那么快灭亡呢?根子在于王莽禅让得位,西汉末年累计的人地矛盾由王莽“背锅”。即便王莽出台了一系列新政改革措施,但修修补补的和平手段注定无法调和失衡的社会财富,最终引发士族叛乱、农民起义,还是通过战争消灭了大量的人口,其中也包括占有大量田产、奴婢的大地主。再次出现的大量荒地、无主地,让新王朝有了重新调配社会财富的契机,让锐减的幸存百姓有了可以维持生存繁衍的生产资料。

当然除了土地问题,封建王朝的肌体还有其他的疾病,比如外族入侵、皇帝昏聩、吏治腐败、阶级固化、权贵之间的内讧争夺等等,短命的王朝多是内部争权伐、外族入侵等突发事件偶然事件导致,这正如一个尚未老死的人遭遇意外身故,比如西晋、隋。

历史总结:人地问题决定了王朝的寿命上限,其它作死的其它因素决定了王朝的寿命下限。

现在回到“大明必亡”这个话题,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封建王朝的治乱轮回,周而复始,只不过是人口、土地重新洗牌的一次又一次重演。每一次洗牌开始,代表着新的封建王朝新生,同时也开始了死亡的倒计时,当矛盾尖锐化时,王朝覆灭,仅此而已。

其实封建王朝的生命也是很脆弱的,新生的政权如同儿童、青年,新陈代谢旺盛,有时间、有精力去纠错,追日逐月,而步入暮年,沉疴在身,难有新的变革,实在是力不从心,掣肘过多。

清帝国,开疆扩土,对后世有功

封建王朝治乱轮回,单纯靠一个两人扭转乾坤,不可能,也不现实,这就是命!如果明可以续命,那么夏商周、秦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都机会万代永续,但事实并没有,封建经济的特点让土地财富与人口繁衍、政府管理之间形成一个死循环,不可能安静地保持原有秩序,所以破坏——重建——破坏,就跟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生经济危机一样,封建王朝必然会出现王朝更替,所以大明必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大明   王莽   王朝   封建王朝   满清   明清   封建   寿命   真相   矛盾   人口   土地   财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