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玄纯然名士风流,纵观绘画文乐,一览魏晋绝代风流

引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辈出、文化瑰宝绚丽璀璨。在这样一个国家政权更替十分频繁的独特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气质与前朝相比大不相同。从百家争鸣的春秋割据到纯任自然的魏晋风流,社会意识与时代哲学主流的方向亦发生了转变。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魏晋南北朝思想自由开放的大环境下,人们继承并进一步发挥了老庄哲学思维,与此同时,却也并没有完全地抛弃传统儒学,礼乐仁义与自由风范相互交织,衍生出了一套独具风骚的魏晋哲思流。

纵览此时期的绘画艺术、文学作品以以及音乐美学,笔者认为,魏晋主流哲学思想与时代文艺主流风格的发展逻辑是齐驱的。

图|魏晋南北朝画作

一、妙笔丹青中的魏晋思想气质:意趣与自由

魏晋时期的特殊性,从整个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历史来看,尤其突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般自由悠然的精神状态,与魏晋南北朝复杂剧变的社会政治状况看似格格不入,其实息息相关。

从哲学文化角度出发,儒道文化交织、佛老思想交融,这一特殊时期的各类艺术形式具有典型的人文觉醒意味。对于“无”与“有”的辨析,以及对逍遥自然的追求,引导着人们的哲思乐趣转向了玄学。

所长达几十年的混战局面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人们生活水深火热,政局割裂,这种种社会现象导致的必然结果,充分体现在了艺术与意识形态层面。在此时儒学的地位被重新思考 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不断探索着截然不同的精神寄托。

在哲学“贵无”的影响下,魏晋的绘画艺术颇受感染,并创生了一种流露着人文性自觉性以及山水意趣性的新型绘画形式——山水画。根据考古文献,笔者笃信,魏晋时期的审美与玄学逻辑塑造出了山水画独具一格的艺术风度。

图|魏晋南北朝建筑

山水画是中华美术史上闪闪发光的瑰宝,与此同时,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段无法取代的华美篇章,它的发展历程很长,到了汉朝,中国山水画真正独立成科,由此一来山水画逐渐地走进了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

魏晋时期的,山水画已近成为了独立的绘画主体,从社会背景出发谈艺术绘画,当时的局势其实是非常动荡的,官场之上,风起云涌、复杂纷纭,而底层百姓,生活状况也十分艰难。这种社会现状自然地刺激和推动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走向自由归隐的道路,这样的思维必然影响着画家的艺术创作。

魏晋著名的艺术家谢赫在其经典作品在《古画品录》中对山水画的各种绘画技巧有着深入的见解,他通过大量的专业研究提出了“六法”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具体笔法:“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当然,也有模式与宏观构架:“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遍览魏晋绘画,种类繁多,地图、山水、花鸟、虫鱼应有尽有,清新俊逸的风格在魏晋玄学的包裹下显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名画层出不穷,顾恺之的《庐山》就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作。老庄哲学在宇宙观方面主张无中生有、逍遥自在,渐渐清淡玄学成为了这一时期名士的学术趣味,随着时代变迁,贵无玄学成为了时代思想精华。

图|魏晋南北朝画作

在笔者看来,魏晋画作寄情于山水,其实就是追求思想上的超脱,换言之就是追求老庄所言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玄学是当时流行的哲学主流思想,清谈风气又融合了佛教的部分观点,人们热衷于探讨有与无、“言意象”、“本末”、“名教与自然”等等哲学范畴话题,这种深入形上世界的风气,以及对自由清玄的追求一步步刺激着画家们走出凡尘,走向淡泊清净的超高艺术意境。

魏晋哲思的“五情应物”与传统中国佛教“不以情累其生”宗风禅法吗,观点,使得魏晋时期的清新飘逸、自然纯粹山水诗画作品不断繁荣。

艺术作品的功能在山水画兴起后,从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治向走向人文精神向,迈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美学世界,通过绘画风格的交汇,又一步步创生了新的文化形式,从精神层面,提高一代代人们对于山水画的认知与艺术思想,与此同时,亦深深影响着后世学者的眼界与思维。

图|魏晋南北朝画作

二、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清玄美学:魏晋文学的哲思底蕴

魏晋风度源远流长,其中言意象文化是文艺学、哲学领域的主要研究领域,“象思维”在魏晋南北朝的主流文学风格和经典文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古言云:“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守滞文,鲜见圆义。”

在老庄学说流行的魏晋南北朝阶段,传统道家“以无为本”思想深刻地渗透到了此时期知识分子的养生、处世、政治、文学等诸多方面。

贵柔是老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以无为本的思想源于道家哲学价值观,结合这一时期传统佛学的教义,人们的思维方式想着超绝凡尘发展,渐渐的也就流露出了人类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新生事物无限生命力的肯定。

刘勰在经典文学作品《文心雕龙·时序》中谈到:“因谈余习,流成文体。”而在同一部作品里,也可以找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思潮对于同时期文体、文学作品的深刻影响,如“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必漆园之义疏。”

图|魏晋南北朝建筑

回望西晋时期的文坛代表人物,笔者认为著名文学大师张华是一个关键的人物。他是一位学富五车的魏晋名士,他的生平体验无不充分地体现着魏晋时期各流派思想文化的交汇。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我国古代传统的儒家内圣外王、经世致用的思想观点推动着他勤勉自励、积极上进。

而在当时复杂割据的政治时局之下,作为文学家,他必定会在玄学思潮的影响下为心灵不断地寻求全新的、安定的慰藉。

在他的经典作评《博物志》中就有不少服食延年、凡人升仙、人仙相恋等相关内容,根据现有文献不难得出结论,这些内容一定受到了道家哲学的感染,《淮南子·原道》:“柔弱者,道之要也”,如是言也。

当然,魏晋南北朝时期,文才辈出,还有几位人物笔者认为不得不提,比如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大才子阮籍,与其他文学家的思想成长相似,阮籍也深深地被传统儒学哲学思想熏陶,在其文学创作地初期,阮籍也创作过一些充满爱国情怀的文学诗作。

他深切的关怀着生活困苦的市民,他的早期作品处处流露出深入社会基层的责任感与道德感。

图|阮籍画像

但是,时代的大背景是纷繁复杂的,个体的力量几乎无法在一个风云险恶的历史时代中掀起波兰,阮籍创作的中后期,恰逢魏晋政治集团的斗争激烈的时期,有着豪情壮志的魏晋知识分子大多与政治官场的人士意见相左,更有甚者,还会遭到迫害。

将视角转移到意识形态和哲学思维层面,魏晋时期玄风兴起,道家的自然无为、小国寡民在阮籍的文学作品之中也留下了鲜明的痕迹。

这种思维在其作品《大人先生传》中就有所展现,书中阮籍批判了固守名教的人和唯利是图的假隐士,“与世争贵,贵不足尊;与世争富,富不足先”,如是言也。 庄子达观而自由的理想人格同样也是魏晋文学中塑造起来的形象,追求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哲思已然渗透在了字里行间。

图|阮籍画像

言及于此,笔者认为陶渊明以及诗词作品就是经典的例子。其诗歌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就是魏晋文人对高洁淡远生活志趣的向往。在陶渊明的诗词作品之中那种不为五斗米折腰、安贫乐道的隐士生活是处处体现的。

他披星戴月、淡泊名利,与此同时又主张追求闲适自由,这其实就是《通玄真经》之中所说的:“ 反者道之常也,柔者道之刚也,弱者道之强也。”

回溯魏晋时期,三玄的哲学思想为文人的艺术创作贡献了非常丰富的意象,与此同时,也开辟了为人处世的新风气,以上种种对魏晋知识分子的人格行为和文学创作的影响可见一斑。

图|陶渊明画像

三、余音绕梁绵延千年:魏晋音乐中的自由离世之美

“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音乐是大众的艺术与人类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与此同时,也是一个时代哲学思想、社会意识的生动体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政治上的多方针锋相对、民族之间融合与冲突并存,这种时代的大转型的十分直接地体现在社会体制的快速更迭上。

图|魏晋南北朝画作

细细回望两家南北朝时代的音乐艺术,会发现具体直接的文字记录是十分有限的,对比起同一时期的雕塑、书法以及绘画艺术,相关史料可谓匮乏。

因此主要基于乐曲名、对音乐风格特征的但是根据一些间接的文学作品描写和少量流传下来的曲谱,不难发现魏晋时期的音乐美学有着极其浓厚的玄学特色。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大多受到佛教的指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佛教文化的进一步广泛传播,大众艺术也被佛教教义影响,哲思的感悟也就转换成了风格独特的音乐、文字、绘画。

据佛教记载:“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这一点落实在音乐上也是一样的,中国禅法越往历史后期发展,修炼功夫越简化,总体来讲呈现出自由独立的风格,并且不落于言诠,而音乐也是如此。

这一时代的音乐艺术大部分展现出对摆脱现实束缚压抑的渴望,这种思想当然是受到了老庄哲学和佛教哲学的的感染,并最终在一位位音乐大师的精彩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图|魏晋南北朝画作

众所周知魏晋时期世积乱离,文化艺术却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各据史料记载:“所谓崇尚礼教,是用以自利”,曹魏西晋时期的音乐风格可谓基本延续了汉朝音乐的旧制,也算是始终保持着雅乐“古声之正”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音乐所具有的前所未有的艺术独立性。音乐风格的多变与复杂正是各家流派代表人物对哲学思想融合改造体现。

魏晋音乐传统的实践理性精神与形而上学的审美意趣相互交织,其逻辑正如佛老交织、儒道共生。玄学等新思潮的兴起对于同一时期音乐美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魏晋思想家嵇康在音乐艺术相关的著名作品《声无哀乐论》中就已经清晰明确的表明,当时的音乐美学一方面受到自身长期音乐实践经验影响,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魏晋玄学思想的接受以及对现实历史状况的回望。

图|魏晋南北朝画作

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甚至可以说社会意识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的独立自由、清新潇洒无疑是对礼教的一种反抗,前朝的的音乐中规中矩,并且大都依照这严歌的范式编创,这与此前儒家学说在哲学思想中的正统地位不可分割。

在礼乐制度、宗法制度以及政治方向的裹挟下,音乐之美和乐章风格的变换发展其实是受到很大程度压制的,而到了魏晋时期,音乐主题就随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一起,发生了巨大的大转折。

从魏晋开始,独立的音乐风格、前所未有的自由风度以及艺术魅力都闪耀着灿烂光彩,音乐作为大众的、民族的、自由的艺术形式,终于真正的回归到了本真。

独立自由的审美趣味和玄妙悠远的气质由此深深的感染着古今中外的音乐家,并留下了旷世的美妙作品。

图|魏晋南北朝画作

结语

“越名教而任自然”、“得意忘象”,此乃中国文人名士的典型风范,魏晋南北朝的玄远哲学,酝酿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独特风度,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一代代文人的人格基础和文化心理结构。

对自由的向往、对超高精神境界的追寻以及对生活意趣的挖掘,在魏晋哲思的宇宙中纷飞发扬,在这一思想氛围中熏陶而出的艺术家们,自然而然地创造出了极具时代特色的经典作品。

笔者细观魏晋的书法、文学以及绘画、音乐等等作品,已然领会到无拘无束、天然纯粹的魏晋哲思对各类文艺作品的感染——魏晋玄学与美学塑造了魏晋文艺作品气质。魏晋思想宇宙的俊逸姿态穿越了一张张翻飞的纸张,凝聚于一笔笔细致的描画,跃动于一段段美妙的乐符,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华文化世界中风姿卓然的经典一面。

参考文献: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通玄真经》

《大人先生传》

《淮南子·原道》

《文心雕龙·时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魏晋   名士风流   佛教   哲思   哲学思想   玄学   画作   山水画   风流   哲学   时期   思想   自由   艺术   时代   作品   音乐   文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