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个好地方”全球征文一等奖作品:《十个字,一条河》

2022年9月20日,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推广协会、江西日报社共同举办的“江西是个好地方”全球征文评选在江西泰豪动漫学院朱子书院举行。评委会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选出获奖作品50篇。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20名。

这些作品既有对江西生态美景的介绍、江西人文底蕴的挖掘,也有对江西红色历史的赞颂以及对当代江西发展成就的礼赞,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今天与大家展播的这篇作品是一等奖作品:《十个字,一条河》作者:王晓莉。



《十个字,一条河》

文 | 王晓莉


很多年前,与一群人专程去星子县(今九江庐山市)栗里村,拜访陶渊明故里。当时颇年轻,年轻的意思其实就是不懂许多东西质地的好坏。有时是将好认作坏,将坏当了好。有时则纯粹就是懵懂,视而不见。我在栗里走一圈,只依稀记得村里路有点泥泞,猪在泥里打滚。同行的人也许就陶公渊明也聊了数句,我却无印象。我不是第一次犯这种身在某处,却无缘某处的错误。但对伟大诗人生活的村庄,我留得的记忆竟然如此之少,其实是因为那时还不懂陶渊明。



对陶渊明的认识,最初都来自从前做学生时,于课本上学到、老师一字字讲解过、我背过的那些句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作为少年,我于字面理解它们,作为知识我记住它们。知识这件事小看不得。知识就是不一定当年就能发芽的种子。它潜伏在那里,等到人越活越老,某种机缘巧合之下,它便冒出头来,突然开口,突然复活,突然动人。这时候它由“知识”这偏硬性的东西,已质变而为柔软的、可滋养心灵的生之感悟。种子经过生长,终究开出了花——就是那样一种变化。就如陶诗,感谢当年于中小学课本中汲取的那些基本营养。这些营养且在时间里发酵,且有自身经历与逐年变更的心绪,也逐渐加入。叫我像只趋光的蛾,飞向叫做“陶渊明”的那盏灯。一年年,《陶渊明集》成为书架上最容易取到的那本,对陶渊明研究颇有心得的顾随先生的书也一本本收齐。在或者遇事,心里不痛快时,或者并未遇事,就只是闲坐时光,读过的陶诗,一句句会浮上心头。“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他说得是呢,都是中年后我获的常理与常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几句,不知道多少人在引用。而我每次看到,依然是又读一遍,心想,这就是珠玑之字。无人比他透彻了。



我突然就有些懂了他,突然就知道了他的不得了。他的许多诗句,字面看,连小学生也懂,这也是在中小学课本中能够读到的原因。若是艰深晦涩,则难以选入课本。这一点,陶渊明有点像其诗妇孺皆懂的白居易。但陶的诗歌深沉,更为深不见底。人们读陶诗,有点像潜水者潜到500米,发现1000米还在等他。至于能否去到,全凭他的水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识字的中国人,没读过这十个字的可能不多。就像不知道“父母在,不远游”“养不教,父之过”这些话的不多一样。然而,三个字的这些话都是作为祖训存在着,块块矗立的石头一样。唯有陶渊明这十个字,却成了一条长河,流动不歇,是活的,且是在生长的。不仅是一般人如我,越读陶诗越兴起迷惑之思与探索之勇。顾随先生研究陶诗40年之后,也还是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二字,是谜。千古之谜。顾随对于陶渊明与杜甫这两位中国伟大诗人的评析,真知灼见与真性情俱在。他的嫡亲弟子叶嘉莹先生,也是读陶透彻,她曾说千古以来写孤独形象写得最好的就是陶渊明,她由此引申到陶渊明的精神境界就是,“纵使世上无知音,又有什么可悲伤”。所以,我看到,每个后来的中国人都到这十个字、这一条河边来取自己那或多或少的一瓢饮。我的这一瓢,有时是到陶诗中直接接取,有时则就是去饮苏轼、梁启超、朱光潜、顾随等所取的那一瓢。我听他们分析这瓢“陶”水的质地、性情,这水单纯的莹澈与丰富的内涵。从他们取用的一瓢“陶”水里,我丰富我自己的那一瓢。而每个人又将自己的那一份,作为一条支流,汇入这“十个字”长河。就像长江与汉江与赣江,也像长江与其身边某条不知名小河,汇在一起,才是生生不息之道。


陶渊明是怎么把仅仅十个字就变成一条长河的呢?菊花、篱笆、南山,全是物,物象,它们都是实的。合在一起,也还是一幅画,一幅实景。却又在漫长的时间里,在中国人情感的发酵库里,慢慢地,它成了精神与象征。有人说,这十个字里,有中国人从前的田园,又有人说,这也是现代中国人难以回去的田园。于是,通过吟读这十字,人们于心灵上回到回不去的田园。


极复杂的人生况味,却凝结于极平白的字里。琥珀、蚌珠,以及陶诗,一切结晶的东西都是这样,看似简单,光却由晶体四方发出。人们于每个角度都可接收到光,为光炫目。若以质地论,陶渊明的日常生活并非丝绸,也并非一块柔软的白棉布。它的质地是粗麻,棕褐色,与大地颜色趋同。手感粗粝,却取材天然。回归故里后,他自己种豆,清晨“理荒秽”,夜月起时,荷锄而归。他要靠田地收成养家。收成却总是不太好。他有酒瘾,几乎天天喝点小酒,顾随先生说:“凡抱有寂寞心的人皆好酒。”我读到这一句,泪都要下来。顾随并非随口一说,他与陶公渊明,是隔了千年的知己(附带说一句,顾随论陶,洋洋几千言,与陶渊明诗歌一样,也是字字珠玑。我不能做个“抄书党”,否则我会全抄写于此)。陶渊明和邻居把酒话桑麻,也不是社会调查式的了解与观察,他之关心天气与收成,与今夏身居城市火炉的我们关心每日天气预报一样,是因为与己有关得太密近。因为切身。



切身,就必须真实。陶渊明是低平的真实。我用“低平”,不用“卑微”,因为我愈来愈觉得陶渊明这样的人,他对个体之微的体察比谁都清醒,但他内心却无尊卑之别。他是如水一般处“低”,与周围人持“平”。而且他似乎并不像其他众多文人诗客一般,需要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要经历挫败、纠结,要不停磨刻自我,不停取舍,而后,才获得某种修正,某种终成正果。一个“终”字,有何其多的一言难尽。而陶公渊明,却几乎天生如此,天然如此。如玉原生,如玉无价。他以田园入诗,终又在诗歌里,存留下中国人共有的另一个更恒久、更广袤的田园。


十个字,一条河。一条言有尽意无穷的河。


来源:“翻开江西这本书”微信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星子县   江西   低平   长江   收成   中小学   长河   质地   悠然   课本   田园   南山   诗歌   中国人   地方   知识   作品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