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在宫里的过人之处和那些传奇故事

他9岁入宫,26岁成为首领大太监,他官至二品,曾随醇亲王视察北洋水师,他是慈禧盛宠的小李子,又是光绪感恩的李谙达。在混乱的时局中,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今晚老故事,为您讲述晚清大太监—李莲英

一说到李莲英,很多朋友说,我看过很多文艺产品,他才不是什么好鸟呢,慈禧干的坏事有一多半都是他出的注意。

这哪儿跟哪儿呀,都是野史。还有的人说,谭嗣同那些“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也是因为李莲英告密,他背后怂恿慈禧太后杀他们。跟您说,这都是没影儿的事儿。李莲英9岁入宫,61岁离宫,中间这五十多年没有惹什么事儿,能安安稳稳过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不掺和朝政这些事儿。

自古以来,外戚、权臣、太监都是威胁皇权的三大暗黑势力。尤其是太监,一旦疏于管教,任其掌权,后果就会极其严重。比如,秦朝“指鹿为马”的赵高,东汉操纵皇帝的十常侍,明朝作恶多端的魏忠贤。

其实,明朝本该是最难出现太监干政的朝代,因为明太祖朱元璋以史为鉴,曾于洪武十七年在宫门之上悬挂了一块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这里的“内臣”,指的就是太监。

到了清朝,顺治是眼睁睁的看着当年明朝怎么被厂卫的特务和太监糟蹋的,所以,在后宫立了一块铁牌上边的清清楚楚:

太监们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属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碑,世世遵守。

顺治比朱元璋更狠,直接把“犯者斩”升级到了“凌迟处死”,可见满清对于太监干政危害性的深刻认识。正是由于这种严防死守,自顺治开始,清朝的太监一直比较规矩。

直到晚清的慈禧时期,由于老寡妇对于太监的宠信,太监势力开始有了抬头的迹象,比如大太监李莲英,也曾经风光无限。但是摄于祖制,也没能掀起什么风浪。

根据所有的历史典籍,以及一些其他的间接物证来看,要说李莲英这人坏,也就是贪点财,喜欢敛财,没有什么能证明李莲英参与了晚清重大的政治活动,而且起到负面的作用。说李莲英贪财,咱多少也能理解,人一辈子食色性也,两个基本爱好,可作为一个太监,有一样他已经不行了,人家只能奔钱使点劲呗。

所以说,今天讲李莲英,咱先要正确的看待这个人:他一生并无什么大奸大恶,当然也没做什么重大的好事,李莲英这辈子,为慈禧而生,为慈禧而死,就这个一个奴才。但咱要说,李莲英这一辈子行事沉稳低调,轻易不张扬,他这种个性在晚清得势的太监中是相当少见的。

人在巅峰状态当中,还能保持低调,咱得说李莲英身上有过人之处。那他这种过人之处,是怎么锻炼出来的?说起来,李莲英打小就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李莲英的出身应该说挺贫寒,他是河北大城县人,就在北京城南不远,这个地方历史上也出过不少太监。虽说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父亲也想着拿俩钱让他读书。读不起常年私塾,读什么呢?叫冬学堂。何为冬学堂?每年立冬的时候,把孩子送去,到腊月十五算是毕业。这几个月工夫教孩子三百千,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李莲英小时候受的教育就这么点。

但是,那会上学堂的时候,大家就发现,李莲英岁数虽然少,却极为懂事,会伺候人。别的孩子来得都晚,他老早就去学堂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屋里凉,他就先过去,把炉子生好了。等到放学之后,别的孩子都回去了,他不急,得把老师的炕烧好了才走。你说老师能不喜欢他吗?所以对他格外高看一眼,肯多教他点东西。

在清朝后宫复杂的政治斗争里面,没一点儿文化也不行,李莲英会这点儿东西,基本上在于小时候会伺候人,老师肯多教他。

后来李莲英跟着他爸爸一起干皮硝买卖,那日子真是太苦了。这时候呢,亲戚里头有人说,咱们有个亲戚,在宫里头得势了,孩子跟着您这样也遭罪,给他琢磨点前程的事吧。那干嘛呢?当太监。李莲英的母亲姓曹,曹氏就同意了,就这么着李莲英八岁的时候,就找刀子匠净了身。但净身不能马上去,得养好了。

这期间他妈伺候他,就跟他念叨:人一辈子得干点好事,咱们得行善,别光顾自个,自个挣到钱了,得好处了,想着点别人。我们看李莲英的母亲打小对他这种为人处世的教育,对李莲英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家养了一年多,9岁那年李莲英才被送到皇宫里当太监。进了宫,人生地不熟的,一开始不是那么顺风顺水的,在得慈禧喜爱之前,他在宫里边糟了不少罪。在这其中,他把做一个太监的基本功——礼仪、处事、规矩等等吧,都学得很扎实,为日后做好了铺垫。

当然了,家里的教育和自己的这些个学习还不足以形成李莲英走进清宫以后的一种职业观,真正形成的跟什么有关呀,他是在宫里一点点明白事了以后,亲眼看到了前头一个得势的太监是怎么死的。这位太监很多朋友都知道,大太监安德海。他跟慈禧关系特别近,四品顶戴花翎,按照雍正的祖制来讲,这就算戴到头了。慈禧发动“辛酉政变”,跟“鬼子六”合伙,就是安德海在中间跑腿牵的线。可是安德海后来飞扬跋扈,甚至不把满朝大臣放在眼里。

大清祖制规定太监不能出宫,除非皇上出去,你可以跟着出去,要不然你自个儿是不能随便离开皇宫的。可安德海就想没事儿出去溜达,慈禧宠爱他呀,让他顺道去广州,给皇上办点儿龙衣,意思是找点好的布料,你干这事儿去。

照理说,你出去也得低调点呀,结果他特别张扬,沿途之上结交地方官员,广收贿赂,排场大得吓人。结果这个事情,被朝中几个大臣知道了,先后向皇上参奏,说安德海出京之后,花天酒地,骚扰百姓不回来,皇上也恨这安德海,得收拾他呀。

话说,安德海在外面玩了三个月,转回来走大运河—来到山东的时候,坏了。山东巡抚丁宝桢是个疾恶如仇的人,早就对这事看不惯。他把安德海扣住了,而且以大清祖制为名在济南把安德海给杀了。

慈禧太后知道后也没办法,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她也不敢轻易违背。这个安德海死在丁宝桢手里,所有大臣跟着解恨,这个人该死。

咱话说回来,李莲英进宫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些事儿,加上小时候受的教育,还有他的性格,李莲英就明确了自己在宫里怎么待了,夹起尾巴做人,万事不可出头。

当然,李莲英八面玲珑,很得慈禧宠爱,进宫十四年以后,23岁那年慈禧把他原来那名字李进喜,改成了李莲英。您看,太后亲自赐名,这是多大荣耀啊。还有,一般进宫没有三十年,当不了什么大太监。可他进宫十七年,26岁那年,就破格当上了大太监,31岁的时候,就跟太监的总头——敬事房大总管,平起平坐了。咱刚才说了,按大清祖制太监最高不能超过四品顶戴,像是最受宠的安德海也就是个四品到头了。可慈禧太后在李莲英46岁的时候呢,给了他二品顶戴,这是从来没有的殊荣。

李莲英成了整个大清朝身份最为尊贵的太监。哪个王爷都不敢小瞧他,大臣们更是把他捧着,给他送钱什么的,但是李莲英没有因此而飘飘然。说李莲英靠什么在慈禧身边干了这五十多年?咱接下来得给您说说李莲英在宫里的过人之处和那些传奇故事。

伴君如伴虎,“绯闻男友”李莲英如何摸透慈禧内心?权力过大,遭人嫉妒,李莲英凭借什么在內宫混战中化险为夷?

李莲英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人给总结了,说不外乎三条,一是想得周到,也就是伺候的周全。第二个,不干涉朝政,平平安安保证自身的安全。第三个特别善于奉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也就是这几点使得李莲英在皇宫里得宠的程度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太监。

说得宠到什么程度呀?据说,慈禧太后每天早晨会派太监到李莲英屋里问,你吃的可好?休息的可好?也就是说,饮食起居,慈禧太后都会关心他。而且慈禧太后经常跑到李莲英的房间里头,说,莲英呀,陪着老佛爷一起出去溜达溜达吧,他俩在前面走,后面伺候的都离得挺远。您看,这种宠爱,那真是非同一般。

那为什么慈禧这么喜欢李莲英呢?在说李莲英的长处之前,咱先得说说慈禧的心态,慈禧老佛爷身处权力的顶峰,我们经常说高处不胜寒,到了顶的人,她内心是很孤独的,一方面是心狠手辣独掌大权的女强人,另外一方面,也是一个渴望亲情、友情的比较孤独的老太太。在她那个地位,哪有身边的人可以和他聊天呀,敢跟她交往呀,谁都怕她!所以她身边并没有可以平等交流的伙伴,她潜意识里就把李莲英当成一个伙伴,能聊天,有时候把李莲英交到屋子里,聊养生之术什么的,一聊聊到后半夜。

说李莲英为什么能做到这点呢,他陪着小心,伺候周到呀,深得慈禧欢心。也就是说,慈禧的饮食起居,没有他照顾不到的。慈禧离了他,就觉得缺了点什么。当然,他也最了解慈禧的脾气秉性,喜欢什么,什么时候高兴呀,什么时候发怒呀,李莲英对这些掌握的非常情况,所以就能投其所好。你包括慈禧爱好京剧,李莲英就下了很大功夫。

不仅时常到戏园子里看戏,而且把谭鑫培这些名角儿都给整到宫里头去,满足慈禧这种视听享受。他这一辈子的心思,基本都用在慈禧身上了。

咱前边说了,慈禧怎么这么宠爱李莲英?李莲英会来事呀,见风使舵。但光那样不行,溜须拍马之余也得来点儿真本事。有一回,闹洋人那时候,慈禧太后西逃,路上下大雨。慈禧太后坐的马车就要滑到沟里,眼看就要车毁人亡,结果李莲英在旁边站着,用自己的后背把这个车顶住。这时候,赶车的赶紧把马车拉回来,而李莲英的后背则受了重伤。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忘问老佛爷怎么样了。你要是慈禧太后,你怎么看待这个家奴?他真玩命!

我们都知道在晚清,慈禧跟光绪之间的关系不好,“戊戌变法”就是帝党和后党之争。照理说,在这个夹缝中,李莲英跟慈禧那么多年,光绪应该是恨之入骨的,可是光绪皇帝临死的时候说了两件事:第一个是务必诛杀袁世凯;第二个就是要善待李莲英。你看,光绪至死还惦记着李莲英呢!而且光绪皇帝活着的时候还说过,没有李谙达,朕活不到今日。所以说,还是过命的交情呢!

说“谙达”这个词儿什么意思呢?咱都看过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郭靖和成吉思汗的儿子拖雷在草原上拜把子,这叫谙达。谙达的意思,就是我的老伙计。

光绪跟李莲英这么客气,为什么呢?有这么个事儿。在慈禧、光绪逃到西安后,后来又回来,路过保定的时候,天晚了,他们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慈禧沿路住的地方,都得跟行宫似的,要最好的条件,最好的待遇。李莲英这边伺候慈禧躺下了,转过身出来就问下边小太监,皇上在哪儿呢?说在那屋,他过去给请安。进屋一看环境很惨,屋子光线也不好。一看炕上,当时是深秋,可这个炕上就铺了个褥子,连床被子都没有,光绪就在一个枕头那儿靠着。李莲英赶紧跪下,给皇上请安,皇上您怎么不歇息?光绪说你看我这儿能歇息吗?光有褥子没被子的。李莲英一听赶紧回到自己屋把自己被子全都抱过来,说:“皇上您就委屈委屈,用奴才的被子吧。”赶紧把被子给皇上铺好了。

光绪帝在那儿叹气,李莲英就跪在光绪身前,伏在光绪膝盖上号啕大哭,说:“皇上,咱怎么命这么不好,赶上这事了。”一句话,把光绪给感动得呀。那一晚上李莲英没有回去睡,就站在外屋伺候,光绪皇帝咳嗽一声他就赶紧端一碗水进去。这是真事儿。

说大清有个诗人叫王照,他在描绘这一段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说:炎凉世态不堪论,蔑主惟知太后尊。丙夜垂裳恭待旦,膝前呜咽老黄门。

诗的最后一句叫“膝前呜咽老黄门”。黄门是太监的另一个叫法,说的也就是李莲英。好,李莲英的成功秘诀之一——“周到”,晚清大太监李莲英(上)讲述到这里,明天继续晚清大太监李莲英(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光绪   明朝   晚清   皇上   大臣   清朝   太监   慈禧   事儿   被子   传奇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