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300残兵逃往南海建一国家,如今富得流油说一口汉语

#历史开讲#

要问到国人最喜爱的朝代是哪个?很多人都会回答明朝的名字,明朝不和亲,不投降,真正实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人的骨气至今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因此即便是崇祯皇帝驾崩,清军入主中原,成为了中原的新主人,民间也一直多有反清复明的声音。

不仅是朱家后代建立南明,在南部地区积极反明,就连清朝建国百年之后,民间仍旧不乏反明的队伍。

中国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也曾经在他的小说中频繁提到过反清复明的情节,不论是《书剑恩仇录》,还是《雪山飞狐》,都曾详细描写过明人反抗清廷的决心。

崇祯皇帝

甚至在清朝末年,朝鲜民间的文学作品中还出现过“崇祯265年”的字样。清朝的统治之所以会激起明人如此强烈的反抗,与其统治方式息息相关,就在清军入关之后。

明朝有300残军不愿意卑躬屈膝,向清军投降,冒死逃亡海外,在海外建立了一王国,并在此繁衍生息,直至清朝灭亡。

如今该地区仍旧存在大量汉人用汉语交流,那这300名残军究竟是何来历?他们为何在外百年都不愿意归国呢?

明朝兵

反抗激烈寻出路

虽然说明朝灭亡之后,清军入主中原,成为了中原的新主人,但是真正致使明朝灭亡的却并非是清军,而是李自成的军队。

明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惹得百姓苦不堪言,由于政府财政紧张,已经无力治理国家,无力给百姓拨款救灾了,因此民间反王四起,而李自成就是以反王身份攻入北京城,推翻大明王朝,逼得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的。

就在李自成攻入京城后不久,在山海关的吴三桂便向清军投降,将清军放入了关内。

1644年,多尔衮率大军入驻中原,将李自成的农民军驱出北京城,迎接顺治皇帝进京,正式建立了大清王朝。

崇祯皇帝

从当时的局势来看,清朝人的军事力量确实要强过李自成的军队和明朝残军,但是由于明朝的建国历史特殊,清朝统治者的身份又属于少数民族。

所以他们在入主中原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挫折,激起了中原百姓的强烈不满,当时有很多效忠于明朝的官员和百姓都因为和清军对抗而遭到了重罚。

明朝百姓不愿意屈居于清朝,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明朝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少数民族政权的基础上建立的国家,朱元璋当年起义之时所喊的口号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朱元璋

他登基之后,对华夷观念尤为看重,在中原人眼里,清朝的满族人就是夷狄,难登宝座。由于民族的差异,汉人并不愿意让满族人做中原的主人,多尔衮在入关之前。

洪承畴就曾经向多尔衮提出过建议,请他改变清军劫掠的传统,安抚百姓,让清军打着“为民报仇”的旗号保境安民。

洪承畴的建议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正面效果,促使许多百姓自愿投降,归入了清军麾下。

但是尝到甜头的满族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的推行剃发易服,逼迫中原人行跪拜礼,遵循八旗制度,逼迫男子剪小辫子,使得华夏衣冠绝于世间。

洪承畴

中原人自古以来便奉行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因此他们对于这些移风易俗的政策多有不满,他们奋起抵抗,不仅以死相搏,他们的这些举动遭到了当局的残酷镇压,酿成了一场场血案,其中以江南地区最为显著。

明朝知识分子自小便接受儒家教育,家国情怀尤为浓烈,虽说明朝已经亡国,但是他们仍旧不愿意成为清朝的子民,张杰绪就是反清分子,他原本是明朝的将军。

他吃明朝的俸禄,对明朝有着极强的身份认同感,当清军刚刚入关的时候,他曾带领过手下与清军进行过多场大战。但是由于战斗力不足,所以他被迫带着手下寻找起了其他的出路。

当时北部地区基本已经被清军占领,他们只得不断南下,后来一行人乘船逃到了海上,在海上漂泊了几个月,终于找到了一处栖身之所,纳土纳群岛。

洪承畴

生活百年建国家

纳土纳群岛是仅次于海南岛的第二大岛,总面积211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272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地理位置极佳,能源丰富,渔业发达,纳土纳群岛距离中国内陆位置较近,从中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向南行驶400多公里便可以到达此处。

千百年前,纳土纳群岛曾经在中原统治者的管辖范围之内,唐宋年间中国商船曾频繁的在该群岛靠岸,外国商船想要进入中原,也必须经过这里,该群岛对于唐朝时期的外交事业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明朝初年,朱棣曾派郑和七下西洋,由于海上补给困难,所以郑和在沿岸设立了多个补给站。

而纳土纳群岛就是中国船只出行的一个重要补给站,后来中国闭关锁国,西方殖民势力登上纳土纳群岛。

郑和雕像

在这里生产生活,进行殖民,明王朝变放松了对这里的管控,慢慢的,这里成为了荷兰殖民者的天下。

张杰绪带领手下将士登上纳土纳群岛之后,与在这里生活的荷兰殖民者进行了几场血战,将他们赶出了群岛,并正式在此定居。

由于纳土纳群岛中有很深厚的汉人基础,因此张杰绪等人很快便在这里安定下来,种地、钓鱼,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张杰绪为避免外人侵犯,在岛上设立了多个管理者,由自己担任岛屿的国王,他仿照明朝的制度,鼓励手下开荒,使得明朝残军和当地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荷兰殖民者

只可惜张杰绪做了几年国王之后,就因为生病而离开了人世,他是明朝参军的主心骨和话事人,他去世之后,群龙无首的明军便陷入到了混乱当中。

张杰绪的子孙为了王位,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忽略了正在澳门岛上徘徊的荷兰殖民者,给附近的荷兰人钻了空子,后来荷兰人卷土重来,回到了岛上生活,明朝残军已经无力与他们强行火拼,双方共同生活在了岛屿之上。

很快200多年过去,明朝人与荷兰人在这片岛屿上繁衍生息,汉人在岛屿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直到今天,纳土纳群岛也有很多人说汉语。

荷兰殖民者

1945年,印尼宣布独立,开始发展起了属于自己的势力,他们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接过了纳土纳群岛,将其归入了印尼的领土,印尼接手之时,岛上仍旧有一大群华裔。

据调查,在如今的纳土纳群岛上,有85.27%的居民是马来人,其余由华人、爪巴人和苏门答腊人共同组成,岛上的人依旧以马来语和汉语等语言交流。

纳土纳群岛

清军未寻多自由

其实张杰绪当年带领一行人在纳土纳群岛中建国的事情,清朝统治者是很清楚的,那清朝为什么没有派人登岛击杀这些反清之人,将其纳入自己的领土呢?其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清军不通水性,清朝皇室是在北部地区生活的游牧民族,他们擅长骑射,以骑兵著称,不通航海之事,因此清军在扫清明朝残军,一统中原的时候,并没有及时登海追捕明军。

第二是因为纳土纳群岛距离紫禁城的距离较为遥远,清朝幅员辽阔,不愿意为了海外之地与千百人纠缠,更何况清朝之时,纳土纳群岛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对于清朝人来说,即便是占有了那里,内陆的百姓也不愿意登岛生活,更何况要想管理这么大一片地方,清朝还要出钱、派人专门管理,实在是麻烦,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不划算的生意。

第三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清朝自从建国就逐步实行闭关锁国的方针了,清朝人并不需要通过纳土纳群岛来发展航海贸易,再加上清朝统治者狂妄自大,对航海之事不屑一顾,所以清朝的海军将航海技术也不支持清军远航。

清朝皇室

正因如此,张杰绪以及他们的后代才能够在那里绵延百年而不被驱逐,虽然此事距今已经过去200多年了。

但是生活在纳图纳群岛上面的华人却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基,他们仍旧保留了部分传统文化,如今岛上的华人也与中国大陆取得了联系,并保持着友好的交往。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纳土纳境内的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开发,纳土纳群岛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油气田,而且还有13亿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其天然气约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一半作用,如此之多资源的居民可谓是富得流油,羡煞旁人。

综上所述,张杰绪等人一开始跑至纳土纳群岛的时候只是为了尊严,为了反清,为了更好的活着,可他们没想到自己竟然在岛屿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或许这份顽强不屈和超强的生命力才是他们绵延百年真正的缘由吧!


参考资料

《明史纪事本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明朝   崇祯   残兵   汉语   殖民者   南海   中原   荷兰   群岛   岛上   岛屿   清朝   百姓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