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549个县,一个县有多少正式编制?九品官在县里可不是小官

清朝自1636年建立,到1912年灭亡,国祚276年,共传位12帝,曾创造了华夏大陆经济以及军事力量的无上辉煌,这和统治者的领导离不开关系。

优秀的政治体系以及官位体制乃是一个王朝建立的基础地基。

清朝鼎盛时期国土面积为1316万平方公里,共有1549多个县组成想要完成系统的管理,工作量是极为恐怖的。

咱们今天不谈大的,就说说这一个县的官员体制是由哪些官职组成。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什么职务负责什么。

看完之后,你会发现“九品芝麻官”并不是一句调侃,而是多少人无法触碰的高官职位。

清朝官职体系中的知县

满人成功入关,建立清朝政权,作为原本北方民族,他们并没有自己研习的完整官职体系。

出于对国情了解以及治理便利和民族思想融合的需求,清朝领导者最初的选择,是承袭明朝的官员体系。

在之后为了满足自己的统治需求以及强度,开始不断进行调整,这样的调整也影响到了地方官体系。

由于区别太多,过于繁琐,在这里不多赘述,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细分化。

从县级别官员的数量上就能看出来,明朝共划分出1427个县,清朝则是划分出1549个县,因为时局或者其他因素,数量会出现波动,最低的时候清朝也基本有1300个县,数量并不少。

从官职力度上去看,一个知县好像官职并不高。在看古装剧时,动不动就出现一个巡抚,那可是明清时期从二品的官员,在他的面前知县作为七品官,简直是一个小喽啰。

在电影《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中,周星驰扮演的角色是一位代理县令。如果从清朝官职体系去看,是正七品官员,并非九品官员。那么从清朝知县的级别去看,他和现代的县长在职权上层面上有什么区别,他的手底下又有多少官员和工作人员?

换言之,需要多少人,才能在清朝时期管理好一个县?

清朝知县权力对比如今的本质区别

清朝的一个县中,职位最高的角色就是知县,正七品。

以如今现代的县长职位去看,权力是要大很多的,只要发生在县内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可以去管理,并不存在机关分类不同,导致在自己管辖范围内,却无法管理的情况。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县内有一个人犯下了错误,放在现代,那是需要法律去制裁他,由法院去审理案件,都是法律专业人士去进行工作,县长是没有办法利用自己的权利去左右结果,甚至都没有办法参与进来,就是因为机关分类不同。

但是明清时代的知县,能够插足的领域就很多。当地方发生大案件时,知县是需要去审理案件的。

从现代的角度去看,就是让一个没有学过任何法律知识的县长凭借自己的直觉以及调查到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对错,虽然有法律文书进行参照,但也掺杂了主观意念在里面。

除了审理案件之外,包括经济、农业、司法等方面,知县都可以进行管理,哪怕自己对这方面一窍不通。

知县以下的官员体系

知县作为一县之长,权力大的情况下,工作量也不小,一个人绝对是忙不过来的。

我们直接从待遇品级角度去看,大方向上可以分为2种,分别是流内和流外。

所谓流内,就是有品级的官员,就算是九品芝麻官,那也是流内官,拿的都是朝廷分发的俸禄。

流外官甚至都不能算是官,严格的来说就是为衙门打工的工作人员,是拿不到朝廷分发的俸禄的,没钱事儿还多,那么为什么有人要当这个官?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可以领取皇粮。自己和家人不可能饿肚子,如果想要买东西,可以用粮食换钱。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利用自己的职位之便,让家人做点小生意。

先说流内官员,一个发展普通的县,除了知县外,还有正八品的县丞以及教谕,从八品的训导和正九品的主簿还有从九品的巡检。

如果县发展的好,事情比较多,经济效益高,政治需求大,又或地方特殊的属性,还会分配典史、税课大使,医学训科、道会司、僧会司、河泊所官、阴阳学等官职。

至于流外官员,那肯定是大大多于流内官的,他们有的官职甚至叫不上名号,从百姓角度去看,就是为朝廷打杂的

但他们至少算是官,下面还有许多为他们工作的吏员,这些人的生存环境就恶劣很多了,也能吃到皇粮,但是数量会少一些,都是在未入流的官员领导下,陪同冲到一线干活的。

各职务的工作内容

从数量上去看,在清朝治理一个县,一般需要二十多人的领导班子,上百人的办事班子,才能够完整的建立下来。

那么这些入流官员他们每个人负责的工作内容又是什么?

知县:作为一县之长,他管理的是一个县中所有的事务,大小事只要被他碰到了,那都是他说了算。因为工作量庞大,他一般都是负责指挥,主导一个县大方向上的管理。

县丞:这个官职在清朝是很有意思的官职。从权利角度去看,算是副县长,但大多数事件的主导者其实就是他,是极有可能升迁的官职。其优势在于能和下层官员多进行直接接触。

处理的事情比知县多,面对知县以上的领导更有发言权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知县旁边的县丞看上去总是很有心机很高明的样子,这其实是比较鲜明的清朝县丞形象。

主簿:从职能角度去看,主簿做的大多数是文书工作,县内的百姓户籍状况记录,钱粮的数量等,主簿应该是最清楚的,但他也是兼职最多的官职。

之前说过,一个县的入流官职其实有很多,可是朝廷不可能让真的每个岗位都设置一个人,所以主簿有的时候就需要身兼多职。

不光负责文书的记录,也可能兼职一个巡检或者典史,县丞也会身兼多职,但平时工作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既要照顾下面也要照顾上面,所以兼职这样的事情还是主簿担任的比较多一些。

这三个官职是管理一个县的三大主力。

知县和县丞往往都是需要出差的,也就是在不同的乡镇到处跑,主要看有什么乡镇发展项目,需要去到当地去主持工作。

然后来说说其他职位,首先是巡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负责管理治安的官职。如果出现了一些偷盗伤人以及其他违法的情况,巡检就需要带领手下的“小弟”去捉拿人贩,维护现场稳定。

这种事放在普通的县,一个人负责足够,如果遇到比较严重的问题就需要主簿过来“兼职”比较大或者商贸状况比较好的县,就需要3名巡检。

巡检负责维护治安,捉拿犯人,可以看在现代的公安局。

而典史就负责司法领域的工作,可以看作是现代地方法院的负责人。

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有人直接找到知县告状,作为平常百姓,做这种事情就是没脑子,甚至会惹祸上升。

清朝告状也是要遵循流程的,要告状,找典史,不能越级上报,司法案件基本上都是典史来审理。但也如之前说的,在清朝典史要听知县的,如果知县想要自己审理案件,那也是可以的,是属于同一个机关内的。

特别是县内出现了一些极具轰动性的案件,上面的领导都被惊动了,这时候典史就不够看了,工作从审理案件变成提供材料,负责调查,知县才是审理案件的主力军。

这五个职位是入流职位中存在感强的官位,然后我们来说说存在感并不是很强的。

先来说说地方特色,税课大使、县仓大使、闸官、河伯所官、阴阳学都是冷门官位。

税课大使只存在于经济效益好,商贸体系大的县,用来查收检查地方税费。但凡和钱有关系的官职,那都是香饽饽,所以能够担任这个职位的,往往都是狠人,有一定的权利,更不会差钱。

县仓大使就更狠了,工作于天津地区,天津对于清朝而言是一个宝地,乃是物资商贸运输中枢点。

每天都有数不清的货物要从这里经停或运送,为了维持运输秩序,清朝统治者特地设置了这个官位,这是和明朝时期不同的一点。

闸官听名字就知道是负责水利工程的,举国上下仅有32人都工作于临近与江海的区域工作。

每年大降雨以及出现水患风险的时候,就是闸官最提心吊胆的时候。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水闸工作没做好,他们的脑袋就要搬家。

这个官职钱拿的不多,但是责任重大,需要性格沉稳,并且有水利工作经验技巧的人去担任。

河伯所官就是专门负责渔利的,出现在渔收丰裕的南海和番禺。

每年的渔收统计以及鱼货计划等都需要他来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官职,但凡鱼获不利,就要面临惩罚。

还有的医学巡科就是负责地方卫生,基本上都是“被兼职”的职位。还有僧会司就是管理县内佛教道教人士的,也都是兼职较多,没有什么实权,人数少得可怜,甚至在清朝后期差点消失。

教谕这个职位就非常重要了,负责地方教育,而且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这个职位它不归知县管,是清朝建立的独有教育体系中的官职。清朝对于教育还是非常看重的,基本上所有县内的教谕都是听命省级领导的,省领导让我去哪儿我去哪儿,知县根本管不着。

这基本上就是清朝一个县所有的入流官职体系了,至于不入流的在这里就不细讲了,因为他们没有负责性质,都是听命上层领导,不存在所谓的行政权力。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九品芝麻官并不是小官,有俸禄,有权利,有社会地位,手下有小弟,是普通人百姓不敢得罪的角色。

至于武馆,那是诸多朝代的悲哀,能从文必不从武。

太多统治者害怕军权叛变,对武官的打压思想是印在骨子里的,一个县中的武官没有什么权利,基本上10人左右,对比文官体系,简直可怜。

小结

清朝知县并不是小官,尤其是富裕的县,满编状态下拥有20多人的领导班子和上百人的行动班子。

正七品的官职在清朝绝对不是小官。

就算是九品芝麻官,对比平民,也有着极高的待遇和地位以及权利。

至于不入流的吏员,则是清朝官员体系的毒药,因为没有俸禄收入,干的活儿多,只能拿到皇粮。比不上一些做小生意的百姓,大名鼎鼎的吏员勒索大潮也就在清朝时期进入了鼎盛时期。

清朝的灭亡有外在元素,也有内在体系的关系,统领者创造了错误的体质没有及时修改。那么这个国家将会从根部被腐蚀,当矛盾爆发,外敌出现,腐蚀的体制树木就会应声而断,而最终受伤的,却是平民老百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清朝   俸禄   芝麻官   知县   县里   官职   案件   官员   体系   职位   正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