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女人的夺权之争-窦漪房(2)

窦漪房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刘启就是汉景帝,小儿子刘武被封为梁王。按照惯例,小儿子必须到他的封地居住,不得在京城溜达。长子汉景帝刘启忙于政务,而且也不招窦漪房待见。不知道为什么,这窦漪房对小儿子刘武格外偏爱,给他的赏赐不计其数,而且是想尽了办法要让刘启把帝位传给刘武。

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立刘武为太子呢?这就是礼制的问题,长幼有序,兄长建在怎么可能立刘武为储君。除非刘启傻了,反了,但刘启不仅没有这些问题,反而十分聪明能干。如果说有什么能让权势倾国的皇家有所忌惮,那就是礼制。所以,无论窦漪房怎么宠爱刘武,都没办法让他当太子。

刘启 剧照

刘武 剧照


窦漪房经常召已经成年的刘武回长安探亲,而且一呆就是一年半载,甚至三五年。就这样窦漪房都还嫌时间短,嫌亏待了刘武。刘武拥有的珠玉宝器比刘启多得多,所管辖的40余个城市都是富裕大县,封地的金库比中央的国库还富有,梁国成为了当时最大的诸侯国。他还大兴土木,建造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梁园。

老娘对于弟弟的偏爱,刘启当然是心知肚明。只要弟弟不威胁到自己的帝位,他对弟弟也睁只眼闭只眼迁就着,对母亲想方设法地讨好。这一年刘武又回京跟爸妈团聚,这时刘恒还活着,某天,窦漪房设家宴招待梁王。参加这次家宴的人虽不多,但规格很高,有窦漪房、刘启、刘武、窦婴等人。

刘启在吃饭的时候趁着酒劲儿说了一句“等我死了就把皇位传给梁王你。”窦漪房一听,心里就像喝了蜂蜜一样开心。原来大儿子有这样的想法,早说嘛,省得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对小儿子心怀愧疚。刘武更是把这句话当成了圣旨一样,恨不得刘启马上就死了。这时有个不识时务的人插嘴了,他就是窦婴。窦婴说“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天子传位于太子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太子你怎能随便更改呢。”

窦婴是窦漪房堂哥的儿子,这个人虽然说能到朝中当官靠的是他姑妈,但他有真才实学,并不买窦漪房的账。刘启这会儿有点醒过来劲儿了。他说这话并不是真心的,不过是酒后失言。但是话既然放出去了,不能言而无信,而且会违背母后的意愿。于是他借着窦婴给搭的梯子就趁机反悔说自己喝高了。窦太后一听气不打一处来,窦婴你搅和个什么劲儿啊,这是我们刘家的家事;况且你是我侄子,家族里我最疼爱你,我的心事你还不知道吗。竟然在这里公然砸我的场子。窦漪房气呼呼地走了,这下好了,饭也没得吃了。事后,窦婴也知道自己闯了祸,主动辞了官。窦漪房估计是被气得吐血,就跟他断绝姑侄关系,还把他开除出窦氏门籍,让他以后不要随宗族入宫朝见。

刘恒死刘启登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各诸侯国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吴王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在封地内大搞铸铁煮盐,弄成了一个国中国。他实力雄厚,手下也网罗了不少贤人能士,对中央政府的号令爱理不理的,成为一方军阀。景帝采用御史大夫晁错的馊主意,准备推行“削藩”政策,首先拿吴王开刀。

刘濞听说了这件事就先下手为强,把自己地盘里的中央政府安插的官员全部做了,然后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青壮老幼凑足20万人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首都去收拾刘启。刘濞是个跟他叔刘邦一样,是个野心家。他不仅自己不安分,还妖言惑众煽动了一大批王侯做他的信众。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在刘濞的遥控指挥下,发兵包围了不肯一起干的齐王刘将闾,迫使他就范。楚王刘戊和赵王刘遂也都跟着瞎起哄想趁机捞一把。刘启得到消息后,先是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争端。他派人到刘濞的司令部义正词严恩威并施地劝他老实点儿,但刘濞根本不理他这茬儿。

那怎么办?打吧。要打可以,难得是找不到合适的三军统帅。这时候有人给刘启出主意,说窦婴是个人物,让他做总司令合适。刘启琢磨来考察去也觉得窦婴能担当重任。但窦婴已经辞官不做了啊,于是刘启派人去请他来。没想到窦婴对三军总司令一点都不感冒,他说自己得了重病,吃饭都成问题哪还能去打仗。刘启心里暗骂这小子不识抬举,但又拿他没办法。窦婴的心结刘启当然也知道,他到后宫请自己的老娘出山。


在关键时刻,窦漪房能够以大局为重,她很清楚窦婴是在跟她斗气。于是她放低姿态去请窦婴出山。娘俩就给窦婴唱了一出戏。景帝唱白脸,官大一级压死人,“国家有急难,你窦婴就拿这么烂的借口来推卸责任吗?我作为总统来请你都不给面子。”窦猗房唱红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表示深刻忏悔,并郑重道歉,希望他以国家大事为重。窦婴看戏演得差不多了,该来的都来了,他的病奇迹般的一夜之间全好了。

刘启封周亚夫为太尉,带领36名将军从东面攻击吴国和楚国;让曲周侯郦寄率军攻打赵国; 让栾布攻打齐国;封窦婴为大将军,监督齐、赵会战的情况,并赏给他黄金千斤。窦婴把所有的黄金都放在司令部里,有大小军官经过任由他们拿;他还借机要求任用袁盎、栾布等闲住在家的名人,景帝也答应了。


军队的问题解决了,刘启还在担心。天下的诸侯王现在反了7个,那剩下的会不会反哪?尤其是自己那个富可敌国的弟弟刘武。当年他说要传位给刘武后来又反水,如果刘武怀恨在心趁势也反了,自己恐怕真要下野了。这时,窦漪房也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如果刘武不反,他就会成为反政府武装的首要攻击目标;如果刘武反了,两个儿子自相残杀,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做娘的于心何忍。

刘武这会儿也在权衡得失。跟着吴王造反?自己现在是最大的诸侯王刘启的亲弟弟,待遇和皇上一样。如果造反那肯定要当上皇上才划算。刘濞造反就是自己想当皇上,他会把皇位让给自己坐?帮着刘启消灭造反派?刘启说了传位给自己又出尔反尔,着实可恨。保持中立?那无论哪一方胜利了都会调转枪头来收拾自己。考量再三,刘武还是觉得刘启的胜算大一些,而且从刘启那里得到皇位的可能性更大。

刘武买马赌他哥会赢,于是发表声明跟刘濞划清界限。刘濞的反政府武装马上就扑了过来,打算宰了刘武给刘启和窦漪房瞧瞧。梁国王城开封被围,刘武率领军民死守三个月,城池固若金汤,造反派一点便宜也没得着。梁国是首都长安的一道屏障,攻不下开封,叛军就难以打开局面。刘武的顽强抵抗对于中央军平定叛乱做出了重要贡献。战后计算功劳,发现梁王居功甚伟,梁国军队的战功甚至比中央军还大。


刘武在平叛“七国之乱”中立了大功,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心想刘启总该知恩图报兑现诺言了吧。本来刘武就非常孝顺,只要听说母亲生病,他就睡不着觉。就冲这份小心,窦漪房就十分想帮儿子圆了皇帝梦。现在刘武战功赫赫,窦漪房更是喜欢得不得了,那感觉就好像看见人民币一样。老太太就催着刘启立刘武为太子。要说窦漪房一直给人以隐忍和通情达理的印象,现在是知天命的人了行为反倒乖张起来。逼着大儿子让小儿子做接班人,有史以来恐怕就她一个。

刘启这时真正感觉到了什么叫左右为难,谁让他自己信口开河。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他的一些很有正义感的大臣们。于是,刘启选择性地叫来几个朝臣,将自己的难处告诉了他们。这些个做下属的一看老大把心事都透露给自己了,都觉得被老大当作知己了,感动得唏哩哗啦的,于是纷纷十分会意地上书劝谏,以古制、祖训为由,坚决反对立刘武为太子。景帝抓着鸡毛当令箭,赶紧册封自己的长子刘荣为皇太子,生米煮成熟饭,断了老娘和弟弟的念想。
窦漪房这时显出她飞扬跋扈的一面来,老太太晚年习性大变,不仅喜欢干预朝政,而且常常做些不知所谓的事来。她对长刘启的出尔反尔十分不满,任着性子发脾气寻死觅活的。刘启也是出了名的孝子,为了安抚老太太,刘启只好不断地追封刘武的封地,不断地赏给他金银财宝来堵他的嘴。

立了刘荣做太子并没有一劳永逸,随着后宫政治斗争的风云变幻,刘荣仅做了一年太子就被废黜。这下东宫又空了!窦太后眼睛虽然瞎了,心里可明的跟针尖儿似的。她的老毛病又犯了,非要刘启立刘武为太子。对于老妈的无理取闹,刘启已经不以为然,他按照老办法指示几个大臣上书劝阻,然后顺水推舟立刘彻为太子,窦太后的愿望再次落空,而且是永远落空了。刘武听说是袁盎等从中作梗,对他们怀恨在心,就与部下羊胜、公孙诡等人策划进行恐怖袭击。第一个刺客很有意思,他到了皇城根儿以后,先逮个人问问,“哥们儿,你说袁盎这小子怎么样?”“忠臣!”“君子!”“正义!”左问问右问问这刺客他就下不了手了。

当时的刺客还真有点江湖侠士的风范,但是就杀手的职业道德来讲,他遵守得不够好。他还跑去跟袁盎通风报信,说我是梁王派来杀你的,可是我下不了手,你赶紧躲起来吧。我不杀你他们还会再派人来的。”这袁盎还就有那么一股子迂腐劲儿,他偏偏就是不躲,最后让刘武给杀了。
暗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极大震惊,刘启政府表示强烈愤怒,要求相关部门迅速集中警力,尽快破案。很快,凶手被捉拿归案畏罪自杀,幕后真凶刘武也处境危险。这时有个人站了出来,就是馆陶公主。刘嫖经常搜罗美女给自己的二弟刘启解闷找乐,所以她有进出皇宫的特别通行证。亲不亲,一家人。她很清楚刘武在窦太后心中的地位,就把整件事告诉了窦漪房。老太太自然是护犊子的,况且还是最宠爱的刘武。在她的干预下,这事就被当局封锁了消息,最后不了了之。


立了刘荣做太子并没有一劳永逸,随着后宫政治斗争的风云变幻,刘荣仅做了一年太子就被废黜。这下东宫又空了!窦太后眼睛虽然瞎了,心里可明的跟针尖儿似的。她的老毛病又犯了,非要刘启立刘武为太子。对于老妈的无理取闹,刘启已经不以为然,他按照老办法指示几个大臣上书劝阻,然后顺水推舟立刘彻为太子,窦太后的愿望再次落空,而且是永远落空了。刘武听说是袁盎等从中作梗,对他们怀恨在心,就与部下羊胜、公孙诡等人策划进行恐怖袭击。

第一个刺客很有意思,他到了皇城根儿以后,先逮个人问问,“哥们儿,你说袁盎这小子怎么样?”“忠臣!”“君子!”“正义!”左问问又问问这刺客他就下不了手了。当时的刺客还真有点江湖侠士的风范,但是就杀手的职业道德来讲,他遵守得不够好。他还跑去跟袁盎通风报信,说我是梁王派来杀你的,可是我下不了手,你赶紧躲起来吧。我不杀你他们还会再派人来的。”这袁盎还就有那么一股子迂腐劲儿,他偏偏就是不躲,最后让刘武给杀了。

暗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极大震惊,刘启政府表示强烈愤怒,要求相关部门迅速集中警力,尽快破案。很快,凶手被捉拿归案畏罪自杀,幕后真凶刘武也处境危险。这时有个人站了出来,就是馆陶公主。刘嫖经常搜罗美女给自己的二弟刘启解闷找乐,所以她有进出皇宫的特别通行证。亲不亲,一家人。她很清楚刘武在窦太后心中的地位,就把整件事告诉了窦猗房。老太太自然是护犊子的,况且还是最宠爱的刘武。在她的干预下,这事就被当局封锁了消息,最后不了了之。


经过这么几次倒腾,刘武也看出来了,刘启根本不可能把皇位传给他;而且自从七国之乱他立下了战功后,哥哥更是防备着他。现在他已有功高盖主的嫌疑,门下又养着司马相如、枚乘、邹阳这样的能人,刘启还不睡觉都睁着一只眼。他看来是没有天子命,就算心里不爽也要忍着点。暗杀事件后,刘武开始韬光养晦,吃喝玩乐,不问政事。其实以刘武的智力、财力和军力搞搞军事政变夺了刘启的江山并不是没有可能,但他并没有那么做。如果他夺了天下,会不会有像汉武帝刘彻一样文治武功很难说。怪只怪他虽被老娘窦漪房宠爱,却不被上天宠爱。谁叫他不生为长子,空有一番才干抱负却无法施展。

话说这刘武死的也蹊跷。有一次他到梁山打猎解闷,有人献上来一头牛,形状奇怪,四足生在背上,刘武一看感觉又恶心又郁闷。人不走运喝口凉水都塞牙,碰见个动物都反胃。没过多久,他高烧一个星期,一命呜呼了。

窦漪房听到消息后,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之前刘武曾进京来看望她,并提出想在首都多住段时间陪陪老娘。刘启怕他又玩什么花招儿,硬是不答应。老太太一哭二闹三上吊,愣说是刘启害死了刘武,“皇帝果杀吾子。”景帝是个孝子,看老妈这么伤心难过,茶米不进的,有点不知所措;后来听说老太太把问题赖到自己头上,更是着急。

馆陶公主又给刘启出主意了,这个女人对朝廷一直保持着重要影响力。她说,刘武已经死了怎么做都于事无补,现在只有好好补偿刘武的子女,才能让老太太感觉好受点。刘启照办,把刘武的五个儿子都封做诸侯王,五个女儿都赐给汤沐邑(收取赋税的私人封地)。史记上说,老太太这才感觉到安慰,转悲为喜。其实,这有什么好喜的哪?刘启的这一招看似是给刘武的后人厚待,其实是把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梁国一分为五,化整为零。梁王的势力被大大削弱,这跟后来汉武帝的推恩令有相似之处。从那以后梁国就中落了,再也没有实力与朝廷抗衡。

别看窦漪房是个女流之辈,但她对汉朝早年的统治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自刘邦开始,汉朝推行的就是无为而治,轻徭薄赋的黄老思想。“黄老”是指黄帝和老子。道家尊黄帝为开山鼻祖,将黄帝和老子的主张称为“黄老之术”。道家主张出世,相反儒家主张入世。这两种统治思想在汉朝尤其是窦猗房与汉武帝刘彻之间曾经有过剧烈的交锋。出世是啥意思?也就是说要指对尘世无所眷恋,面对万丈红尘而不乱心,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入世就是说要积极有为,认真生活,融入到滚滚红尘之中。民国的弘一法师(李叔同)说,要以“出世的态度做人,入世的态度做事”。做人时宁静淡泊,快乐而自在;做事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周朝以后,中国经历了漫长的春秋战国军阀割据时代,虽然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但它时间太短,法律严苛,没有给天下万民休息、调养、恢复精气神儿的时间。汉初推行黄老之术,宽政待民是正确的选择。刘邦、吕雉、刘恒都能够坚持这一方针,使社会经济逐步繁荣昌盛起来。窦漪房信奉道家学说,要求她的儿子们都读老子和庄子的著作。

刘启在位期间,朝政时不时受到他老娘干预,黄老之术得到继续推行,方针政策保持了连续性。景帝时,窦漪房有次问博士辕固生《老子》是怎样的一部书。当时的博士是一个官衔,得到这个官衔说明他精通某一门学问。辕固生是当时的大儒,他有点不识时务,很不以为然地说,“这不过是部平常人家读的书,没什么意思。”窦猗房一听,这还了得。这不等于说我老婆子没什么水平,读些闲杂人等才看的书。她抢白了一句,“安得司空城旦书乎”表面意思是“怎么比得上刑部官员的律令呢?” 深层含义是“当然比不过你们儒家的经典律令了!”。

辕固生一看势头不对,脚底抹油准备溜。窦漪房大喝一声,“妖孽,哪里走!”非让他到猪圈里去与猪单挑,比个高低。这老太太还真有点意思。太子刘彻在一边看不过眼,怕辕固生被猪给踩死,偷偷塞了一把匕首给他。辕固生才赢得了与猪的单打比赛。

刘彻不愧是千古一帝,坐上一把手交椅的头一年,就新官上任放把火。年仅17岁的少年天子下了第一道 令“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之士。当时还没有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实行的是举荐方式。说来也有意思,唐朝以前选拔干部用举荐制,后人觉得太黑容易滋生腐败,所以发明了公务员考试。现在公务员考试的水深了,又有人提出要实行举荐制。刘彻出的考试作文题目是“谈谈你对治理汉朝的认识”。 马克思说,“统治阶级越是能吸收被统治阶级中最优秀的分子,它的统治就越巩固。”

你说这小皇帝吧人小鬼大,现在的十六七岁的年轻人都还闷着头打游戏,人家刘彻已经胸怀天下,懂点治国之道了。他这次发招贤榜是颇有深意的,也可以看出他的雄才大略。他曾爷爷刘邦就曾经下过 “求贤诏”,刘彻明显有效仿刘邦,成为刘邦那样的英雄人物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馆陶   吴王   封地   小儿子   刘邦   后宫   太后   刺客   老娘   老太太   太子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