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刘邦修武夺军,从管理学上看,反而韩信的管理不到位

《资治通鉴》载:

六月,羽已破走彭越,闻汉复军成皋,乃引兵西拔荥阳城,生得周苛。羽谓苛:“为我将,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骂曰:“若不趋降汉,今为虏矣;若非汉王敌也!”羽烹周苛,并杀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


汉王逃,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宿小脩武传舍。


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


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既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徇行,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汉纪 太祖高皇帝四年 前203年

事件概述

刘邦从荥阳乔装出逃后,留周苛、枞公、魏豹据守荥阳。项羽打败彭越之后,听到刘邦又占据了成皋,遂带兵西进攻破荥阳城,活捉了周苛(汉御史大夫周昌的堂兄)。周苛宁死不降,项羽就烹杀了周苛、杀死枞公,韩王信则投了降。(不是兵仙韩信,是韩国的大王韩信,为区分,大都称为韩王信)项羽接着又包围了成皋。

刘邦再次出逃,和夏侯婴驾车从成皋玉门走了,北渡黄河,在修武驿馆住了一晚。

第二天早晨,刘邦自称汉王使者,疾驰进入赵军营垒。张耳、韩信还没起床,刘邦从他们的卧室里,拿走二人的兵符印信,然后用令旗召集诸将前来,更换了他们的职位。

韩信、张耳起床后才知道刘邦来了,大吃一惊。汉王夺了两人军权后,当即命令张耳巡行,守备赵地。任命韩信为国相,集结赵国尚未征调的士兵攻打齐国。

解析

刘邦“夺取”韩信的兵权,这不是第一次了,之前韩信平定魏地、代地之后,刘邦就曾派人带走了韩信打魏代之地所练出来的精兵。

说刘邦夺走韩信的兵权,其实是个误区。因为韩信是从属于刘邦刘邦的,韩信是打工者,即使是韩信自己拉来的队伍,那也是韩信在加入刘邦阵营、被刘邦授予大将军职位之后的事,韩信并没有带领什么队伍入伙,后面韩信招兵的钱粮、工作人员等,是刘邦给的吧?韩信招来的兵怎么就成韩信私人的了呢?

好比刘邦让萧何从关中调兵调粮,那么刘邦也是在夺萧何的兵权?

所以这说不通啊。韩信与萧何在刘邦阵营里使用的兵,都是汉王刘邦这个集体的。那有没有例外呢?

有。常山王、后来的赵王张耳就是,还有后面打游击的彭越所属部队也是彭越的私人武装。

当时韩信与张耳所在部队的构成,除了韩信从赵地招募的兵,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张耳在原赵国时带过来的赵兵,所以说,刘邦所夺取的韩信兵权所在的部队,有从属于赵王张耳的武装力量,甚至有可能数量还不少。

我们看上面《资治通鉴》中的那段材料“张耳、韩信未起”,这样记载的人名顺序,是张耳在前、韩信在后,也说明这支部队名义上张耳的地位要比韩信高。

那有没有可能是刘邦实际上主要是在夺取张耳的兵权呢?

上次刘邦只是派人去调走了韩信的兵,其实也不算是夺权,毕竟刘邦与项羽对战总是失利,调韩信打胜仗的兵补充兵源,也无可厚非啊。这次却是假扮使者入营夺取印信,太不正常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刘邦这种反常的行为,一定是有原因的。

我们再看当时的局势:

项羽攻破荥阳城、刘邦再度狼狈逃走。刘邦的队伍,除了他自己的势力外,还有其他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大都是因利而聚,那么当形势对刘邦不利的时候,必然也会离刘邦而去,甚至反戈一击加入到项羽阵营。

赵王张耳未必就没有这个可能。

当刘邦在成皋、荥阳与项羽对峙的时候,驻军在修武的张耳、韩信按兵不动,但成皋到修武的路程不过80公里,修武到荥阳不过60公里,你让刘邦咋想?

况且刘邦这次败逃,需要补充兵源,关中的萧何离得远,当然得从离得近的张耳、韩信那里调兵了,但刘邦却没有像上次那样,只是派使者去,而是亲自去了,也是因为这次不一样了,因为有赵王张耳这支不属于刘邦的武装力量在,虽然名义上是属于刘邦的。

刘邦到了修武,要先在驿馆住一晚,而不是立即召见韩信张耳,大概也是提防张耳。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刘邦这么做不地道,可是,带兵和权斗,可不是讲不讲道义的事儿。

姜太公《六韬.守土》中讲:

“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

就是说:

不能让重要权力被大臣所把持。如果大臣把持了重要的权力,就会形成权臣专权,那么君主就会失去权力。

如果出现了危害君权的大臣,一定要及时诛杀。如果君主发现权力运行出了问题,而不及时解决问题,那么遭受损失的日子也为时不远了。

管理好属下们的关键,在于防微杜渐。

君主要在早期阶段,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漏出苗头的官吏出现的问题掐灭,不然就会形成重大危害,就像涓涓细流如果没有塞闭它,就会汇聚成江河;如果在有问题官吏的危害还处在像萤萤之火这样微小苗头阶段的时候,不去及时扑灭,等燃成了熊熊大火,还怎么扑灭呢?如果奸臣们的势力起初犹如刚长出两片叶子的树苗却不去诛灭他们,等他们壮大长粗了,就只能选择斧头去砍掉了(多废了劲儿了,造成的破坏也大)。

所以说,无论从古代的帝王管理学还是如今的企业管理学看,刘邦这么做都是合格的董事长的所作所为。管理帝国与企业,不能凭感情用事。

再来看韩信对部队的管理。

不管这支部队是否为韩信所独属,他作为汉王在赵地部队的军事统帅,在军政管理上是出现了严重漏洞的。

“使者”入营,居然能让他长驱直入,而且使者来了,还没有人去告知韩信起床,就这么让“使者”到了一军之统帅的卧室里,还夺走了印信。这是汉王刘邦假扮的,但若是敌人假扮的,岂不坏事?

也有人说韩信的军营了里有刘邦的耳目,比如曹参这样的高级将官。但韩信统帅的这支部队,大都是韩信新招募的,完全可以组建自己的亲信班底,尤其是亲卫部队,但韩信的卧室就这么让“使者”径入了。

要么是韩信不善军政管理,要么就是韩信故意不这么做,向刘邦以示弱,表示他是可控的。不然刘邦哪能三番几次夺走韩信的兵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修武   刘邦   汉王   玉门   荥阳   项羽   印信   兵权   资治通鉴   管理学   使者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