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思想,对哲学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文 | 余玄姬

编辑 | 余玄姬

前言:苏格拉底和弟子柏拉图的思想,对希腊哲学界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概述

苏格拉底什么也没写,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我们关于他的故事和信息,主要来自色诺芬和柏拉图那些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的对话。但他们对苏格拉底生活中某些历史事件的说法有时是不相容的

色诺芬在他的《大事记》中写了一些关于苏格拉底的传记资料,但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是捏造或修饰的。一般来说,当我们提到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时,我们通常是指柏拉图的版本,而不是色诺芬的版本。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雕塑家索弗罗尼斯库斯的儿子,长大后成了雅典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有着很高的文字天赋,然而当时却被很多人指责为是一名诡辩家

事实上,色诺芬说,暴君禁止苏格拉底公开讲话,因为他巧妙地使用词语似乎将年轻人引入歧途。同样,阿里斯托芬将苏格拉底描述为一个贫穷的诡辩家,损害了他的日常生活。

此外,他与诡辩家的相似之处甚至在柏拉图的著作中得到了强调,在柏拉图的《道歉》中,在一次法庭演讲的时候,苏格拉底的辩护有诡辩的因素在。

虽然色诺芬和柏拉图都承认苏格拉底在某种程度上是诡辩家,但他们都把苏格拉底描述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苏格拉底利用自己的技巧来论证真理,或者至少帮助他自己和他的对话者摆脱错误。

所谓的苏格拉底方法,指的是苏格拉底经常进行哲学实践的方式,似乎在柏拉图的《道歉》中提到了这种方法。

苏格拉底旨在揭露他的对话者立场中的错误或不一致之处,他通过问他们问题来做到这一点,经常要求是或否的答案,然后将他们的立场降低到荒谬的程度。

简而言之,他的目标是让他的对话者承认自己的无知,特别是当对话者认为他知道他实际上不知道的事情时。

这大概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可以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重新开始的地方。

苏格拉底公开实践哲学,不收取任何费用,并允许任何想与他接触的人这样做

色诺芬说:苏格拉底永远生活在露天;因为清晨,他去了公共长廊和训练场;中午时分,他在市场上被看到;那天剩下的时间里,他经过了大多数人见面的地方:他一般都在说话,任何人都可以听。

苏格拉底所做的“谈话”大多是哲学性质的,有时候谈话主要集中在道德上。

事实上,正如约翰·库珀在《柏拉图全集》导言中声称的那样:苏格拉底否认他发现了一些新的智慧,事实上他拥有任何智慧,这与他的前辈,如阿那克萨哥拉斯和巴门尼德相反。

他的讨论经常与美德有关——正义、勇气、节制和智慧。这种公开的做法使苏格拉底广为人知,但也不得人心,最终导致他被处决。

苏格拉底的自言自语,正如他在柏拉图的《道歉》中所承认的那样,使他不受欢迎。

莱康、阿尼图斯和诗人梅利图斯指责苏格拉底不崇拜雅典授权的神,并通过他的说服力来腐蚀年轻人。柏拉图在他的《梅诺》中暗示,阿尼图斯个人已经对苏格拉底感到愤怒。

阿尼图斯刚刚警告苏格拉底在谈论名人时要“小心“。苏格拉底接着就对梅诺说:“我认为,梅诺,阿尼图斯很生气,我一点也不惊讶。他认为……我诽谤那些人,然后他相信自己是他们中的一员“。

这并不奇怪,如果苏格拉底确实像色诺芬和柏拉图所报告的那样实践哲学,他通过揭露他的对话者的无知来实践哲学。

苏格拉底声称,由于德尔斐神谕的宣言,他冒险走上了哲学的道路

据报道,苏格拉底的狂热追随者拜访了德尔斐的神谕,询问神:雅典人中是否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神回答说,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

苏格拉底自称从来都不聪明,他想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上帝的主张,苏格拉底向社会各阶层的雅典人揭露智慧不足的地方

在柏拉图的《道歉》中,苏格拉底声称,他所质疑的大多数人都声称知道他们实际上不知道的事情

由于揭开了很多人的无知,这也导致苏格拉底变得不受欢迎。

最后这种不受欢迎最终杀死了他。

苏格拉底声称神谕是对的,但只是因为他有“人类的智慧”,即认识到一个人不知道的东西的智慧,并且知道这种智慧相对毫无价值。

色诺芬对苏格拉底的评价

色诺芬也写了自己对苏格拉底辩护的描述。

色诺芬将不虔诚的指控归咎于苏格拉底的代蒙,或者说是个人神,就像良心的声音一样,他禁止苏格拉底做任何对他没有真正好处的事情。

色诺芬和柏拉图都声称,正是这个守护神阻止了苏格拉底做出这样的辩护,从而为他开脱罪责。也就是说,守护神并没有劝阻苏格拉底免于死刑判决

在色诺芬的叙述中,神谕声称“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自由,或更公正,或更谨慎”。

色诺芬的版本可能与柏拉图的版本不同,因为色诺芬是一位军事领袖,他想强调苏格拉底所散发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可能成为政治家的良好特征。

无论如何,色诺芬让苏格拉底认识到自己的不受欢迎。此外,像柏拉图一样,色诺芬承认苏格拉底高度重视自己的知识以及对自己无知的认识。

苏格拉底实践哲学,努力了解自己,每天,甚至在面对自己的死亡时

在柏拉图的《克里托》中,克里托来到苏格拉底的牢房劝说苏格拉底逃跑,苏格拉底想知道逃跑是否公正,迫在眉睫的死亡并不能阻止他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他和克里托首先确定,心甘情愿地做错事总是坏事,这包括为错而犯错。然后,苏格拉底将雅典法律拟人化,并确定越狱是错误的行为。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

柏拉图的《斐多》向我们展示了苏格拉底在地球上最后一天的故事。

在书中,他声称哲学是死亡和死亡的实践,事实上,他花了最后的几个小时和他的朋友们讨论一个非常相关和紧迫的哲学问题,那就是灵魂的不朽。

苏格拉底被呈现为一个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只想追求智慧的人。

在柏拉图的《尤西弗罗》中,苏格拉底旨在劝阻尤西弗罗不要起诉自己的父亲谋杀。尤西弗罗是一名牧师,他声称他正在做的事情:起诉一个不法分子,是虔诚的。然后,苏格拉底用他的话语表明,尤西弗罗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虔诚。

然而尤西弗罗为“虔诚“提供了另一个定义。

苏格拉底的回答是理解对话的关键:“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用少得多的话告诉我我所问的总和......你快要这样做了,但你转身离开了。如果你给了这个答案,我现在应该从你那里获得足够的虔诚本质的知识“。

换句话说,哲学化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寻求智慧——才是虔诚

苏格拉底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仍在继续这种做法。

柏拉图的形而上学

也许柏拉图最著名的形而上学概念是他所谓的“形式”或“观念”的概念。

正如许多哲学家所做的那样,柏拉图操纵了这个词,并让它指的是非物质的实体。

为什么人们可以认出枫树是树,橡树是树,日本冷杉是树?是什么将我们对各种树的所有概念统一在一个单一的树类别下?

正是“树”的形式使我们能够了解每棵树的任何事情,但柏拉图并没有止步于此。

形式不仅可以解释为纯粹的理论实体,还可以解释为赋予物质实体存在的非物质实体

例如,每棵树都是它以树的形式参与的;每个人都与下一个人不同,但每个人都是人类,因为他/她以人类的形式参与其中。

这种物质——非物质的强调,似乎最终指向柏拉图的认识论,也就是说,如果有什么可以知道的,那就是形式。

由于世界上的事物是变化和暂时的,我们无法了解它们;因此,形式是不可变的和永恒的存在,如果知识是确定和清晰的,它赋予世界上所有变化和暂时的存在

换句话说,我们无法知道不同时刻到下一刻的东西,因此,形式是纯粹的观念,统一和稳定了物质世界中不断变化的存在的多样性。

形式是终极现实,这在洞穴的寓言中向我们展示。

在讨论教育对城市的重要性时,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创作了《洞穴寓言》。

我们要想象一个终生囚犯居住的洞穴,这些囚犯不知道他们是囚犯,因为他们一生都被俘虏。

他们被镣铐束缚,以至于他们无法转头,他们身后是一堆火,各种东西的小木偶或小饰品——马、石头、人等等。

这些小饰品正在火堆前移动,他们的阴影投射到囚犯面前的墙上,囚犯们把这个阴影世界当作现实,因为这是他们唯一见过的东西。

然而,如果我们假设一个囚犯没有镣铐,被迫走出洞穴,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的过程。

起初,囚犯看到了火,这投射了他以前认为是现实的阴影,然后他被带出洞穴。

在他的眼睛痛苦地适应阳光之后,他首先只看到事物的影子,然后是事物本身。

在此之后,他意识到是太阳使他看到事物,并为他所看到的事物赋予了生命

太阳在这里类似于善的形式,它赋予所有众生生命,并使我们能够最真实地了解所有众生。

形式的概念在柏拉图的巴门尼德中受到批评。

这段对话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年轻的苏格拉底,他对形式的理解正在受到巴门尼德的挑战。

巴门尼德首先向年轻的苏格拉底挑战了形式的范围,巴门尼德认为,假设石头、头发或泥土本身的形式似乎是荒谬的,然后他提出了著名的“第三人”论点,形式应该是单一的

例如,大物质事物的多样性参与一种形式的大,而“大”本身不参与其他任何东西

巴门尼德反对这种统一性:“因此,另一种形式的大将出现,它与大本身和参与它的事物一起出现,反过来又在所有这些形式之上出现,通过它,所有这些都将是大的。你们的每一种形式将不再是一种,而是无限的”。

换句话说,大的形式本身就大吗?如果是这样,它将需要参与另一种形式的大型,而这种形式本身也需要以另一种形式参与,依此类推。

作者观点: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现在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理论是试探性的,柏拉图在他的《第七封信》中说,谈论形式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柏拉图会认为,形式是超越文字的,或者换一个方向去解释,文字只能大致揭示形式的真相。

参考文献

格思里·柯克,《苏格拉底的经验主义和他对知识的批判》

弗拉斯托斯·格雷戈里,《早期希腊思想中的神学和哲学》

皮克林·斯托克斯,《形式与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苏格拉底   柏拉图   雅典   哲学   神谕   诡辩   囚犯   虔诚   深度   形式   智慧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