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之殇-悲情天子曹髦(三)

上篇说到曹髦登基之后就展开了一系列收买人心的举措,司马师因为东征病重去世,这篇主要介绍司马家族权利交接之际,曹髦如何收取权利。

可能上天眷顾曹家,司马师到了正元二年(公元225年)闰月眼疾加重,留住在许昌。自知命数已尽的司马师,临死前做了三件极为重要的事:

1.留贾充于监诸军事

贾充是作为大将军参军,跟随司马师讨伐毌丘俭、文钦;而且,后来贾充之女与司马师名义上的儿子司马攸成亲,当时司马攸才十岁,因此这一门亲事很可能是司马师一手促成的,或许当时司马师就察觉到贾充可用,司马师眼疾加重,留贾充监诸军事,足可见司马师对贾充的信任。

2.召镇守京师的司马昭赶赴许昌

本来司马师死后,应该由司马攸继承权利,但是,司马攸太小,司马师为了家族利益,迫不得已将大权交给司马昭。与此同时,令司马昭为卫将军,总统诸军。

3. 赦免了被毌丘俭和文钦裹挟参与叛乱的官兵,官兵,并任命诸葛诞接替毌丘俭扬州都督的职务

这一做法很快稳定了淮南局势,为之后击败东吴孙峻奠定了基础。

从景帝讨毌丘俭、文钦于乐嘉。帝疾笃,还许昌,留充监诸军事

——《晋书·贾充传》

帝兼中领军,留镇洛阳。及景帝疾笃,帝自京都省疾,拜卫将军。

——《晋书·文帝纪》

壬子,复特赦淮南士民诸为俭、钦所诖误者。以镇南将军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

——《三国志·卷四·三少帝纪》

司马师托付后事

当时,司马孚以太尉守尚书令;司隶校尉王祥;河南尹王肃;中书监孟康、中书令虞松;中领军司马昭(赴许昌);护军将军司马望;宁朔将军司马伷镇守邺城。骠骑大将军王昶都督荆州;征西将军陈泰都督雍州、凉州;征北将军何曾都督河北(冀州、幽州、并州);镇东大将军诸葛诞都督扬州;镇南将军王基都督豫州。可以,看到虽然司马昭离开了洛阳,但曹魏的四方都督,京师内外要职人员的大多党司马氏。从司马师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其实很稳妥。

但是,司马师还有一项似乎不太合理的安排,将朝政托付于傅嘏,因为司马家的权力传承从司马懿到司马师再到司马昭,是非常谨慎非常严密的,以傅嘏的地位不可能参与进来。但是,当时随司马师东征的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钟会,一个就是傅嘏。司马师很可能是假授傅嘏朝政,测傅嘏之忠心,当时司马师已经病重,可能疑心也重,有必要对身边的人进行试探,更重要的是傅嘏曾力劝司马师忍眼疾亲征毌丘俭,究竟是忠心侍主还是另有想法,傅嘏是否会希望借此渔翁得利?为了安全起见,司马师这一项安排好像就能说通了。

傅嘏固劝景王行,景王未从。嘏重言曰:“淮、楚兵劲,而俭等负力远斗,其锋未易当也。若诸将战有利钝,大势一失,则公事败矣。”

——《汉晋春秋》

景王疾甚,以朝政授傅嘏,嘏不敢受

——《世说新语》

傅嘏

公元255年3月23日,司马师病逝于许昌,这里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天子曹髦在哪里,二是司马昭又在哪里?据世说新语记载,司马师这次东征是带着皇帝一起去的,等取胜后,皇帝先行返回洛阳。这种说法在逻辑上很难解释得通,如果把皇帝留在洛阳,可以让司马昭看住他;让皇帝随军,司马师可以自己看住他。既然把皇帝放在眼皮底下监视是如此重要的事,又哪有打了胜仗就让皇帝先回去的道理呢,这不就让皇帝脱离了掌控吗?而且,当时司马师已经病重,不可能将皇帝就在身边,万一自己突然去世,天子联合忠曹派司马家族可能有覆灭的危险,因此当时的曹髦一定还在洛阳。

那么司马昭此刻究竟在哪里?一种说法是司马昭还在洛阳,傅嘏等人隐瞒了司马师去世的消息,然后传司马昭入许昌,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如果司马昭此刻在洛阳,完全没必要冒风险去许昌,司马师的心腹可以直接回到洛阳将司马师留下的命令完成,避免突发情况的出现。而且,司马师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是了解的,应该是觉得自己可能撑不住了,于是赶紧召司马昭入许昌,无论司马昭到了许昌,司马师是否还活着,但可以肯定的是曹髦此刻有了一个相对自由的机会。

世语曰:大将军奉天子征俭,至项;俭既破,天子先还。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

及薨,嘏秘不发丧,以景王命召文王于许昌,领公军焉。

——《世说新语》

曹髦剧照

许昌司马昭的接班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京师,司马师的死对于曹髦来说是千载难逢之机,然而,古代信息通讯很难,很导致曹髦得到的信息已经迟延很久,而且此时司马昭也很可能已经完成交接,对于曹髦而言,要想实现心中的“少康复国”难度更大了。但是,这毕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曹髦不可能放弃,曹髦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夺取军权的好机会,于是诏令尚书仆射傅嘏带六军回京师,以东南新定留卫将军司马昭留镇许昌。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诏书为什么能够传出去?此时,中书监是孟康,中书令是虞松,皇帝起草诏书,理论上是交给中书,中书交给尚书台。显然,曹髦不可能让中书交给尚书台,于是,很有可能是司马师死后,作为忠曹派的孟康和曹髦谋划夺取军权,因为孟康是文德郭皇后的外亲族,嘉平中,孟康与夏侯玄、王肃、陈本、赵酆、张缉等人共预朝议,可以说孟康在朝廷上有一定影响力及话语权的。孟康很有可能此时与曹髦商议,起草诏令,协助皇帝夺回权力,并且通过中书直接派人发往许昌。而孟康之后神秘消失,很可能是司马昭回洛阳后,得知此事处理了孟康。

时中诏敕尚书傅嘏,以东南新定,权留卫将军屯许昌为内外之援,令嘏率诸军还。

——《三国志·钟会传》

康字公休,安平人。黄初中,以于郭后有外属,并受九亲赐拜,遂转为散骑侍郎

——《三国志·杜恕传》引注《魏略》

钟会、夏侯玄、王肃、陈本、孟康、赵酆、张缉预朝议,四海倾注,朝野肃然。

——《晋书·景帝纪》

魏权臣司马昭

事实上,司马昭犯了一个重大失误,或者说在情急之下没有想到带着曹髦一同去许昌,万一傅嘏和钟会心向天子,司马懿和司马师打下的基础将灰飞烟灭,这也是诸葛诞叛乱时,司马昭要带上曹髦和郭太后的原因。在这个时间点,曹髦下达这一诏书其实在道理上是完全没问题的,司马昭只是卫将军而已,在战事已毕的前提下没有长期统帅大军的权限。另一方面,有资格统帅大军的拥有都督中外诸军事这一头衔的大将军司马师已经死了,没有继续统兵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让大军返回洛阳是很正常的事。

在前文中曾经提到曹髦是很有手腕的,即位之初就开始收买人心,后来也拉拢过司马望,这次他选择要拉拢的是傅嘏。表面上看傅嘏毫无疑问是司马家的人,但他的一系列行为,包括向司马师献计献策等,基本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而并非单纯是维护司马家。他最初投入司马懿帐下,主要也是因为曹爽集团的打压,傅嘏至多算是一个在政治立场上随波逐流,顺应形势,不明显站队,只求为国效力的人,这应该就是曹髦选择他的原因。但是傅嘏即使想要帮曹髦也是做不到的,如果当时钟会不在军中的话,傅嘏倒是有可能说动司马昭。

钟会剧照

当皇帝曹髦的诏书抵达了许昌后。此时,钟会与傅嘏合谋:

1.接着诓骗曹髦,让傅嘏假意上表尊皇帝曹髦诏命,率六军回京。

2.建议司马昭疾率领六军与傅嘏、钟会一起兵发入洛。

随后,司马昭带领军队回到了洛阳,曹髦得知此事除了生气,也无济于事,不得不下诏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这场权力斗争最终以曹髦“复国”失败,司马昭接替辅政而收场。这次的事件算是曹髦在极度劣势下的一次反击,而且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性,纵观曹髦在位这些年,他始终也没有太好的机会得以夺回权力,这次已经算是最接近的一次了。

帝用嘏及钟会策,自帅军而还。

——《晋书·文帝纪》

会与嘏谋,使嘏表上,辄与卫将军俱发

——《三国志·钟会传》

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帝固辞不受。

——《晋书·文帝纪》

这次夺权的失败,也基本意味着曹髦再无机会中兴曹魏了,但是曹髦流淌着魏武帝曹操的血液,他绝不可能从此放弃,那么,他将如何做呢?且看下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晋书   许昌   司马   诏书   洛阳   都督   大将军   尚书   天子   将军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