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斩后奏,皇权特许”,明朝灭亡之际,十万锦衣卫为何没来救国

它是大明第一特务机构,也是明朝历代皇帝的终极“黑手套”,它就是人见人怕的锦衣卫,但明朝灭亡时却一夜消失,这些杀人如麻的特务去了哪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锦衣卫最后的命运。

明朝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豪言壮语,最让人不齿的莫过于特务治国,也就是厂卫制度,“厂”是东西厂,而“卫”就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主要负责皇帝的仪仗和侍卫,说难听点,就是皇帝的仪仗队兼保安大队。朱元璋出身低微,当了皇帝之后,总害怕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有朝一日会造自己的反,把自己从皇位上赶下来,搞得老朱十分缺乏安全感。于是在洪武15年,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以此来监视百官,看看有没有人想造自己的反。

锦衣卫作为皇帝的御用特务机构,掌管着许多职能,不仅包括侦查、逮捕、审问,还负责收集敌军情报和策反等,甚至还有自己的专属监狱,可以绕开大理寺等司法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如此重要的职位,多数情况下都是皇帝的心腹武将来担任,品级虽然只有正三品,但锦衣卫指挥使可是皇帝的代言人,谁敢不给皇帝面子呢?锦衣卫也不负老朱的厚望,不分日夜的为老板打工,朝廷百官每天说了什么话,吃了什么东西,甚至晚上在哪个小妾房中留宿,朱元璋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可如此硬核的锦衣卫为何最终沦为了宦官的走狗呢?明朝最凶名赫赫的锦衣卫竟在一夜之间惨遭团灭,就连皇帝也是束手无策,是谁让他们毫无抵抗之力?朱元璋靠着锦衣卫连续制造了几件大案,牵连之人不计其数,但到了洪武20年,朱元璋觉得功臣杀的差不多了,而且锦衣卫开始恃宠而骄,做事越来越过分,于是就下令废除了锦衣卫。

明成祖上位之后,就又恢复了锦衣卫,而且还加强了它的权力。明成祖给锦衣卫增设了北镇府司,配套了专属的昭狱,对于有嫌疑的人员,可以直接逮捕审问,甚至直接在昭狱中处决,大明的一切司法机构都无权过问。毕竟朱棣可是靠着造反上位的,想弄死他的人也不在少数,有了锦衣卫,心中的安全感立马就爆棚,但慢慢的,明成祖也觉得锦衣卫的权力太大了,于是又设立了东厂,让自己的心腹宦官担任首领,用来制衡锦衣卫。

到了成化年间,明宪宗又增设了北镇抚司信印,一切案件直达皇帝,不需要指挥使转达,锦衣卫彻底成为了皇帝的直辖机构,权力越来越大。可实践证明,锦衣卫和东厂相互制衡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他们之间反而相互勾连,为了邀功,大肆的制造冤假错案,不惜一切网织罪名,贪赃枉法,作恶多端。后来明宪宗又设立了西厂,再次想使用制衡之术,可效果还是微乎其微,因为这些特务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最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皇帝的庇护,毕竟皇帝也需要有人来干脏活儿累活儿,自然要护着这帮狗腿子,即使知道他们不是好人。

既然得到了皇帝的庇护,锦衣卫为何还是消亡了呢?明末李自成攻陷北京,数十万锦衣卫去了哪里?他们真的跟着大明一起完蛋了吗?还是换了个老板打工?锦衣卫是天子亲军,也是皇权的象征,也就是说,只要皇权强大稳定,锦衣卫自然就能生存下去,一旦皇权衰弱,锦衣卫也逃不过灭亡的命运。从万历年间开始,大明就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宦官掌权,大臣们结党营私,而在外部辽东的努尔哈赤崛起,不断侵蚀明朝的疆土。到了明朝末年,锦衣卫曾一度沦为东厂的附庸,跪倒在“九千岁”魏忠贤面前。崇祯继位之后,一举铲除了魏忠贤和阉党,但大明朝已经是积重难返。

不说锦衣卫是个特务机构,它压根没有救国的觉悟,就算它有这个想法,它也没这个能力,所以说,随着大明的风雨飘摇,锦衣卫也走到了穷途末路。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而死,南方的明朝旧臣又建立了南明小朝廷,在清军的攻势下苟延残喘。公元1659年,面对吴三桂的步步紧逼,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只能逃到缅甸境内,试图延续大明国祚,但随着南明残余势力的节节败退,缅甸开始选择和清朝合作。同年8月12日,缅甸国王邀请朱由榔过咒水河,与他一同喝水誓盟,永结友好,但这其实是一个陷阱,朱由榔派遣黔国公沐天波以及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前往咒水,结果刚到咒水就被埋伏已久的缅军包围,马吉翔死在了战斗中,而朱由榔也被押回昆明,惨遭杀害。自此,锦衣卫彻底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明朝   锦衣卫   皇权   崇祯   缅甸   大明   先斩后奏   宦官   特务   皇帝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