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云人物5李文忠

此篇咱们继续介绍开国六王之中最年轻的一位(常茂是因父攻封爵不算),被朱元璋当儿子培养的曹国公,率军俘虏元顺帝立下大功。以武官身份负责管理国子监遭毒杀的李文忠。

咱们先来聊聊李文忠之死,这个疑案历来有三种说法。

其一,朱元璋恐其在军中势力过大而将其毒杀,为掩盖真相朱将之治疗的太医抄家灭口。

其二,因李文忠奉朱元璋之命,监管国子监,以武勋控制文臣,被文臣买通太医毒杀,朱盛怒下令屠杀太医院相关人等。

其三,李文忠二十多岁时,迷上了青楼女子韩氏将其养在宅中,同在严州的检校杨宪把这件违犯将令的事报告了元璋。老朱下令杀了韩氏,在马夫人的求情下,朱没有处罚李文忠。但李却害怕老朱以后收拾他,便打算投靠张士诚,但还没等有所动作,张就被消灭了。十几年后这件事被查出,李被朱元璋毒死。

首先,天路是倾向第二种说法的。

首先第一种说法很矛盾,朱让李文忠先跟着常遇春,常遇春死后又跟着徐达,这明显是老朱刻意培养其未来接管军队北伐,既然一直培养他为什么要杀他呢,杀了他对朱有啥好处,当时北境未稳,急需李文忠坐镇。就算真要杀不会这么早就下手啊,老朱这么精明不会此时自毁长城。

而第三种说法,一看就觉十分牵强。二十多养个歌姬在家,老朱是为了整顿军纪杀了韩氏,但此后李一直被培养重用,还被老朱放在国子监这重要部门,这李失心疯去投马上就要失败的张士诚出卖培养自己的舅舅?然后这事还被隐藏十几年才爆出来?

第二种说法,在逻辑上说的通,其实历史中许多事情都是为了掩盖真相,你要往深挖掘。老朱建立明朝后,就开始平衡文武两派,而且是偏重武一边,将自己的子女都和武勋们联姻。因为老朱深知,文臣比武将对国家的威胁大的多,花花肠子也多。

将外甥大都督李文忠放在国子监,其目的就是不放心这些文臣集团。文臣集团自然也知道老朱的用意,你一个武将想管我们文臣那就对不起了,找机会毒杀了李文忠将此事推给太医院。老朱为了国家稳定又不能和他们公然翻脸,只好迁怒太医了。

母亲早逝 投靠舅舅

李文忠于至元五年(1339)出生,字思本,小名保儿。十二岁时赶上瘟疫,其母病逝,父亲李贞带着他来到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知道自己姐姐已去世,便将外甥收为义子,跟在自己身边。

在老朱的培养下,天赋极佳的李文忠,不到二十岁就已经武艺高强,熟读兵法了。老朱见时机成熟便安排其以舍人的身份率领自己的亲军作战,初掌军就击败赵普胜率领的天完军,立下军功。从安徽达到浙江,连克十余座州县。屡次击退张士诚,升职为行枢密院同佥。

至正廿二年(1362)年,​苗将蒋英发动叛乱,杀害胡大海、耿再成。李文忠听闻后立即率军将叛乱平定,并乘势夺取处州。

至正廿六(1366),李文忠成功招降余杭守将,并下令不可骚扰百姓,将城内治理得井井有条,被朱元璋封为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恢复李姓。同一年,朱元璋沉舟溺死小明王。

北伐擒王室 官至大都督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开始跟随常遇春北伐。元顺帝携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开平。元大都被攻占,改为北平府。休整数日后,徐达率军攻略山西,元顺帝借机命丞相也速率军向北平府反扑。李随常遇春与通州迎战元军,明军大获全胜追杀千余里。径取元上都开平,顺帝逃往应昌。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

就是凯旋之时常遇春染病(卸甲风)而亡,年四十岁。李文忠临危受命率大军顺利回京。自此李文忠接替常遇春成为北伐军二把手。

洪武三年(1370),李文忠被认命为副元帅配合大元帅徐达再次北伐,李部攻破应昌,此时元顺帝以病逝,李文忠将皇室众人俘虏。此捷一出,李文忠获封为曹国公,享世袭权。逐渐成为接替徐达的二代武将支柱。

洪武四年(1371),李文忠奉命前去安定四川,建新城驻要塞后得返。次年,李文忠带兵再次击退元军,斩敌方将领,擒元旧臣,守护边防。

洪武十二年(1379),李文忠建洮州卫,并上书求建龙首渠,为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同时朱元璋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相当于全部权利都交给外甥李文忠了,这说明朱元璋十分信任李,并认可其能力。

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遭毒杀,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继承曹国公爵位。#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至正   国子监   北平   开平   大明   明朝   都督   武将   风云人物   太医   外甥   说法   李文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