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隆阿:满洲八旗最后的名将,平定甘陕的“头号功臣”

之前的文章中专门讲过金顺和依克唐阿的故事,今天就着重讲一讲晚清满洲三杰之首的多隆阿将军的故事。

1850年,广东人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反清起义,是为太平天国运动。此时,大清帝国已经入关206年,曾经纵横东亚、吊打中亚、东南亚的满洲八旗在长时间的和平中消磨了斗争,就连大清帝国的正规军绿营兵也在文恬武嬉中失去了昔日的雄风。新锐的太平军很快就冲破西南诸省,杀入大清帝国的财富重地江南,并于1853年,攻占南京,之后改名天京,并在此建都,大有一副取清朝而代之的气势。

大清帝国面临着入关以来最大的危机,为尽快平定太平天国,清廷下诏各地自行组织团练武装,并许诺干得好的就给编制(即收编团练为正规军)。在清廷“制度激励”下,湖南人曾国藩、左宗棠组建的湘军和楚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最重要的武装力量。尤其是湘军,更是发展到20万人的规模,俨然有取代大清传统军事力量八旗、绿营的态势。

面对湘军的崛起,清廷其实也是喜忧参半,喜得是终于有了抗衡太平军的力量,忧的是怕湘军一家独大。于是,清廷想方设法往湘军里面“掺沙子”(派八旗将领到湘军任职),试图夺取湘军的主导权。毕竟是在战时,清廷也不能胡乱派人,必须派信得过又特别能打的人去。咸丰皇帝拿着清军将领的名单选来选去最终还真发现了个合适的人选,他就是多隆阿。

多隆阿,字礼堂,呼尔拉特氏,满洲正白旗名将,擅长指挥骑兵作战,系关外八旗系统,常年在东北驻防,遂保留了八旗质朴的本色。1853年,多隆阿率本部骑兵跟随军机大臣胜保到江南与太平军作战,屡破太平军,尤其是在歼灭林凤祥、李开芳的太平天国北伐军之战中崭露头角,成为满洲八旗最耀眼的新星。

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整个江南局势糜烂,清廷遂下诏给曾国藩加紧对太平军的攻击,并让多隆阿协助曾国藩作战,多隆阿部也被划入了湘军的战斗序列,但多隆阿在重大问题上是可以直接向皇帝请旨的。多隆阿为人质朴、作战也勇猛,而且顾全大局,服从曾国藩的指挥,很得湘军上下人心,与湘军名将鲍超齐名,有多龙鲍虎之称。而且由于多隆阿加入湘军(虽然是挂名湘军),也使得朝中攻击湘军是军阀的舆论暂时缓解,军饷也来的更及时了,一时间湘军的形势一片大好,接连攻取太平军所占领的江西、湖北、皖南地区,直逼太平天国的核心区苏南。

1861年,曾国藩指挥湘军进攻太平天国西部重镇安庆,安庆是天京的屏障,也是天京最后的防线,太平军在此布置重兵防守。安庆之战中,最艰苦的就是阻击太平军援军的战役,当时湘军将安庆团团包围,太平军名将陈玉成率领重兵驰援,多隆阿率部将陈玉成阻挡在安庆城下,最终湘军顺利破城,从此太平天国再无翻盘的可能,3年后,太平天国灭亡。

安庆之战后,西北甘肃、陕西发生叛乱,是为甘陕之变。叛军一度控制甘陕二省,并阻断内地与新疆的联系,间接导致新疆整体沦陷于阿古柏之手。面对甘陕乱局,1862年(同治元年)5月30日,清廷下诏多隆阿率部离开江淮战场,迅速入陕平定叛乱。

彼时,陕西经过多年叛乱,可谓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当多隆阿进入潼关后,被眼前的惨境震惊了,虽然江南与太平军交战,但无论是清军还是太平军都还有底线,不会大规模杀戮平民。但陕西的叛军对民众那是无差别的杀戮,曾经的八百里秦川已经是人间地狱,等多隆阿收复西安后,清点一下全省户口,只有战乱爆发前的十之一二,真是惨不忍睹。也正因如此,多隆阿对叛军采取铁血政策,即不接受叛军投降,对叛军一律斩尽杀绝。在多隆阿铁腕打击下,陕西的叛军主力被歼灭,残部(白彦虎)逃往甘肃金积堡,陕西重归安宁。之后,陕西许多地方都有多公祠,还有民间歌谣歌颂多隆阿的功绩。

多隆阿平定陕西后,积极准备进军甘肃,试图彻底荡平甘陕叛乱,打通通往新疆的道路。1864年,多隆阿亲自击鼓督阵,强攻甘肃叛军,结果头部被火枪击中,不久后伤重不治而亡。多隆阿死后,甘肃的叛军势力再次猖獗,直到后来左宗棠入陕讨平叛乱,继而,西征阿古柏,收复新疆。但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因为多隆阿平定了陕西这个西北最重要的基地,称其为平定甘陕的“头号功臣”一点也不为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满洲   太平军   太平天国   安庆   湘军   清廷   叛军   江南   甘肃   陕西   功臣   名将   头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