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政治变革:唐代文官考课制度包含了哪些内容的革新?

引言

从中国封建王朝发展的历史来看,唐朝绝对是属于其中一个相当繁盛的王朝。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文官的考课制度就是唐朝在政治领域的一次变革。这一制度从确立到最后的繁荣发展经历了一段时间,在正式形成之后,不管是运行的流程还是说产生的效果都是相当喜人的。

为了能够推进文官的考课,唐朝时确立了专门的制度。在这一制度之下确立了专门的标准,并且随着不断的发展,标准也在逐步的发生变化。这一文官考课制度对于王朝的发展来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于后世的各个王朝来说也是意义非凡。

一、在前朝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改进

唐朝自建立之后,在中央政治方面延续了隋朝的三省制度。毕竟唐高祖李渊原先就是隋朝的臣子,自然在许多方面都深受隋朝的影响。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在沿用了隋朝的制度之后,唐朝的统治竟然发生了剧烈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维护制度发展,唐朝就确立了专门的政治制度,其中就有文官考课制度。

最初的文官考课就是分为计课和考绩,再通俗一点讲就是对于官员的考核。甚至在确立之初,唐高祖李渊都会亲自去督察官员的考课。等发展到了贞观年间时,唐朝的文官考课制度相对来说就比较成熟了。

官员出巡

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还会专门针对考课事情与官员进行细致的商讨,这个时候对于官吏的考核就加入了德才兼备这一原则。

《唐会要》之中记载:

“知人之事,自古为难,故考绩黜陟,查其恶善......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唐朝时相较于前朝,疆域面积有了扩大。这种情况下,就在原先的三省制度上,延伸到了三省六部制。这样一来,唐朝的官员数量也大大的增加,甚至还有不少是少数民族官员。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对官员设立一套完备的考察制度。

即便是文官也分为不同的群体,在唐朝就针对不同的文官群体,实行了不同的考课方式。最常见的,就是通过各部门的考官,将考状传递给上属的长官,然后再由长官进行考课。如果说是身居高位,或者说是皇室亲族的话,那么考课就由皇帝亲自去做。

官员家眷

除此之外,唐朝时文官的考课,有的会直接由中央各部门的上级长官进行。为了能够更好的巩固统治,唐朝时还逐步的对于文官考课制度进行完善改进。唐玄宗就在开元年间专门设置了十道采访使,目的就是去考察地方官员的功绩。

从唐朝的整体发展来看,这一文官考课制度,实际上就是统治者用来进行政治治理。监督官员的手段,在确立之后也在逐步的发展。甚至对于不同的群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确立了专门的考课标准,必须要严格按照标准去进行考核。

二、考课标准随历史发展有所变换

对了能够更好的对官员进行考核,唐朝时期专门设置了相关的考核标准,对于文官在各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要求。首先从道德方面去看,要求文官必须要具备四善,当时最先确立的标准就是“四善二十七最”,这“二十七最”就是按照不同的领域,比方说政治,经济,文化等将职官分成了二十七类。

主考官

不同的职官,在考核时需要遵循的标准也是不同的。朝廷还会专门挑选来主持考课的官员,必须要坚决的反对贪污腐败。在铨选的时候,必须要从多方面考虑,选拔出的官员不仅要具有超高的才能。同时还必须要有德行,真正是德才兼备

毕竟对于官员来说,最终需要服务于统治者,自然要能够做到为政清廉,德才兼备。这样的高标准,也足以看出唐朝时期对于官员考课的重视程度。

官员觐见

如果说是流外官的话,那么就要按照另一个标准去进行考核了。一般来说是将其分成九个等阶,在考核时则是按照四等考第去作为标准。考核时分的是上,中,下,下下四等,如果能够达到上的话,那么久可以按照要求升官,如果落到下下的话,意味着就得被解任了。

《唐六典》之中记载:

“清谨勤公,勘当明审,为上居官不怠.......其考下下者,解所任”。

同时,虽然按照考课的规定,如果考核的结果相当优秀的话,那完全可以被选入内官。但是同时也有一定的限制,就是不能升三品以上的高官。从这一条就足以看出,唐朝时的考课制度相当的缜密。

唐朝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阶段,在这些阶段当中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去专门设置一些特殊的考课标准。像唐太宗时期,为了能够增加国家人口数量,以此来补充劳动力,专门制度了相关的标准。如果刺史县令以下的官员年龄比较早,同时能够生育的比较早,这种情况就能够得到考第的晋升。

等到了唐代宗的时候,对于文官的考课标准就有了一定的改变。当时对官员考核时,需要查看官员所管辖的地区人口的数量,和开垦土地的多少,将这些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毕竟每一个统治者在位时,所面对的国情并不一定是一致的。这种情况下只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去进行一定的修改。

但是不管标准如何,从当时的具体设置来看,能够看出唐朝的统治者,对于文官的考课是相当重视的。也是在这种重视下,唐朝的文官考课制度才能够逐步的确立起来。甚至到了最后发展到成熟的阶段。这一考课制度对于唐朝来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培养了一批清官,促进了王朝的统一,对于后世来说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对王朝发展及后世革新都有着重要影响

从宏观的发展角度去看,唐朝的文官考课制度算是政治制度中的一方面,对于王朝的发展来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唐朝刚建立之初,这一考课制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等到了发展的中期,各方面逐渐的繁荣起来,反而使得政治之中出现了不少的腐败现象,这种情况下,这种考课制度更像是一种改革的手段。

品阶高的官员

像庞相寿,是最早跟随着唐太宗的一批官员。然而在考课期间却发现他贪污,于是唐太宗并没有丝毫的犹豫,并没有因为他此前的贡献就手下留情,而是毅然决然的将其解任这件事也让其他的官员看到了考课制度的重要性,一时间整个王朝政治变得清明了不少,王朝在政治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唐朝之所以会出现考课制度,其实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当时的政治需要。而对于后世王朝来说,唐朝的这一制度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在唐朝之后的宋朝延续了这一考课制度,确立了三等考第的制度。在前朝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这样一来促进了宋朝的政治稳定。

等到了元朝的时候,唐朝的文官考课制度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元代确立的是五事三等考课制度,主要就是由吏部来负责文官的考课。同时还安排御史台进行考核的监督,这样一来就能够大大的增加考核的真实性。

官员考课

明清时期依旧存在着文官的考课制度,安排官员平时的表现进行考核,分为三级,每一个等级对应着具体的奖惩。有的可以通过考核得到晋升,当然也有人通过考核被罢免了。在许多方面,这一时期的官员考课制度,与唐朝的考课制度存在着极高的相似度。

可以看出,后世各个王朝的考课制度与唐朝时期的制度大同小异,本质上是根源于唐朝的考课制度,只不过是在唐朝的基础上做出了改变,变得更加适合所处阶段的情况。

结语

唐朝文官考课制度算是已经到了成熟发展的阶段,并且随着王朝的不断发展,还在逐步的改进之中。对于王朝的发展来说,这一制度的确是意义非凡。毕竟官员可属于王朝发展的必备人才,通过这种考课制度,不仅能够发掘出其中德才兼备的官员,同时也能给其他官员以警醒,遏制住了许多腐败的现象。

考课制度

当然了,从现在来看,唐朝的这一考课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分析制度的时候,必须要将其放置在当时所处的历史阶段去分析,才能够得到最公平的答案。

参考文献

《唐会要》

《唐六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文官   贞观   政治   制度   王朝   隋朝   德才兼备   前朝   统治者   阶段性   后世   唐代   唐朝   官员   时期   阶段   标准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