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时期,康里人不忽木家族成员的活动,以及居住地方

元朝是中国古代史上地域辽阔、民族诸多、文化多元的朝代。这时大量西域色目人进入中原,或为军,或为官,或为民,或为奴,供职、服务于元朝各级机构和诸王投下。特别是康里人不忽木家族世代为官。


康里人不忽木家族世系与居地

东迁中原的康里部族

自蒙古西征,中亚康里人经征调、签发、招募等大量东迁,进入中原。他们或为军,或为官,或为民,或为奴,供职、服务于元朝各级机构和诸王投下,为蒙古统治者所重用,在元朝经济、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

康里,乃古高车人之后裔。在不同史籍中,译名不同。《北使记》作航里;《黑鞑事略》作杌里;《元朝秘史》称康邻;《金史》作康里;《元史》载康里、杭里、康礼、杭斤;《南村辍耕录》有康里、夯力,并将二者视为不同氏族;《元史本证》作杭斤;《蒙兀儿史记》中亦为康伊克里,康克里、康略里;《元名臣事略》记喀喇。


康里人在元朝的活动

入元前后,康里人时居乌拉尔河以东、咸海以北,以及伊塞克勒湖和楚河一带。进入中土后,因元代地域广阔,一些康里人则散居在各地,已不可一一细考。据现有资料可考,在元朝腹里地区、辽阳行省、河南行省、江浙行省、福建等地区皆有康里人聚居,并扮演着官吏、军士、驱口、文人等不同的角色,在长期与汉人、蒙古人以及其他西域色目人混居的过程中,丰富了元朝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而且当时康里人大都是在社会文化中心,并且为官。比如怯薛军中的左右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康里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等均设在京畿地区,这些宿卫军中有部分康里人。腹里的永平路、直沽海口等地也有康里人在此聚居。除腹里地区外,原河南江北行省管辖区也有康里人定居。


元朝时,也有部分康里人进入了辽阳行省。辽阳行省著名的康里人是燕不怜,曾任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元后期之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庆童也是康里人。康里人不仅移居我国北方,而且还散居在浙江、福建等南方各地。除此之外,康里人在与蒙古的交锋之中,被蒙古军征服,进入中原以后,以军士、官吏、驱口、文人等不同的身份在元朝各个地方活动和谋生,其中以军士身份的最多。

康里军士主要来自哲别大军所至的康里孛子八里城一带及花剌子模国的康里军士。起初,康里人主要分布在蒙古诸王所领的探马赤军中。元廷在设置康里卫时,曾颁布诏令:“及诸侯王阿只吉、火郎撒所领探马赤,属康礼氏者,令枢密院、康礼卫遣人乘传,往置籍焉”。这说明在康里卫建立之前,已经有部分康里人分散在各州郡和投下之处。

元朝建立之后,除仍留探马赤军内镇戍边疆、屯垦拓荒外,康里军士多充于宿卫军中。忽必烈时期建立的钦察卫、哈剌鲁万户府及至元二十四年建立的贵赤卫中皆有大量的康里人。部分康里人还做了钦察卫、贵赤卫等其他卫的指挥使,掌握了领导权。


另外,元代最高中央权力机构为中书省,元朝在中书省中官至右丞相的西域人共有五位,其中康里人占了2位,分别为定住和伯撒里;官至左丞相的有10人,康里人占了5个,分别为康里人脱脱、铁木儿塔识、定住、哈麻、庆童。在中书省任其他高级官职的康里人更是数不胜数。

家族世系与居住

不忽木家族世为康里部大人,为元朝时进入中原的典型色目家族。据史籍载录,该家族在元廷自燕真以军事起家,至其子不忽木,孙康里回回、康里巎巎,由武入文,“舍弓马而事诗书”,世代习儒,才艺超群。其后辈成员,更是借先辈之余荫,仕宦者众多,在许多地方留下了活动痕迹。

不忽木先祖可追溯到不忽木的祖父海蓝伯一代,海蓝伯为现可考不忽木先人之最远者。海蓝伯本是依附于蒙古克烈部王罕的康里贵族,与王罕迎击蒙古兵败,领麾下数千骑遁去。后数随忽必烈征伐,屡有战绩,乃得其赏识,升至卫率。世祖即位,燕真未及大用而卒。


忽必烈尝以高丽美人金长姬相配燕真,金氏生五子, 次子不忽木,自幼“资禀英特,进止详雅”。曾从王珣、许衡习理学,官拜昭文馆大学士,中书平章政事,加平章军国事,仕世祖、成宗两朝,为元初一代名臣,世祖誉其为“朕之左手”。

由上文可知,不忽木的先祖本为康里之人,后其祖父忠属于克烈部王罕,王罕被铁木真所败之后,不忽木父亲燕真被虏至蒙古统治之地,不忽木及其后人为蒙古统治者所用,或在朝廷,或在地方任官。因此,不忽木家族成员在长期的从政生活中在不同的地方居住过。

和林,全称哈剌和林,蒙古汗国首都。窝阔台合罕命人在鄂尔浑河岸建筑都城,因以西有哈剌和林河,故命其名为哈剌和林,故址在今蒙古国中部鄂尔浑河上游的哈尔和林。忽必烈在开平自立为汗并打败阿里不哥后,社会中心南迁汉地,此地不再是首都。于是在和林置宣慰司都元帅府,至成宗大德十一年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仁宗皇庆元年再改称岭北等到处行中书省。元亡后,北元又以此为社会中心,但在不断的内战中成为废墟。


开平即上都,治所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蒙古国前期是五投下札剌亦儿部、兀鲁兀部的营地。蒙哥汗时,忽必烈奉命总领漠南军国重事,开始在此地驻屯并兴建开平城。漠南开平金莲川成为忽必烈即位前在草原的一部分领地。漠南开平金莲川是忽必烈的领地,燕真作为服侍于忽必烈的藩府旧臣,必然在开平长期居住过。

由于在元廷做官,腹里之地是不忽木家族成员重要的聚居地。在中书省直辖区“腹里”所辖之地大都、真定路、济宁路、河间路等都有他们居留的记载。另外,燕真和不忽木在真定居住过。元朝将全国划分为二十二道监察区,凡燕南河北道等内八道,由察院派肃政廉访使常驻地方,负责监察。其余各地由行御史台负责。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简称燕南廉访司。属元御史台直辖,为内八道之一。


不忽木家族成员仕宦考述

不忽木家族成员自燕真起在元朝中央及地方担任官职。燕真为忽必烈亲密侍从,不忽木秉政中枢,官至中书平章政事;康里回回官拜礼部尚书、中书右丞等职;康里巎巎则官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及至后人祐童、帖木烈思、拜住、维山分别担任过济南路总管、奉训大夫、太子司经、崇文太监等职。家族成员均能忠于职守,勤勉行事,且多有政绩。

燕真为海蓝伯之子,为不忽木之父。王罕战败于铁木真之后,燕真被俘,后成为忽必烈侍从,深得其信任。还为其配高丽女金长姬为妻。后多次跟随忽必烈出征,战功卓著。宪宗蒙古攻宋,忽必烈以脚疾为由,闲置家中,驻守大漠。燕真劝忽必烈请命南征,对忽必烈说“主上素有疑志,今乘舆远涉危难之地,殿下以皇弟独处安全,可乎?”忽必烈采纳了燕真的意见,请求跟随宪宗南征。宪宗十分高兴,命其代替塔察儿率东路军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昌),自己则准备攻打蜀地的钓鱼山,命阿里不哥留守。 世祖即位后,燕真没来及重用,就去世了,官职只做到卫率。


不忽木为燕真之子,自小受元廷优待,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其天资聪颖,深受忽必烈赏识,颇有政绩。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著录色目名臣仅不忽木、廉希宪、阿里海涯三人,其在元代社会地位之高可见一斑。而且世祖十分宠信不忽木,晚年“以天下之事属之于公”,视其为“朕之左手”,曾对不忽木说:“太祖有言,国家之事譬右手执之,复佐以左手,犹恐失之。今吾为右手,左手非汝耶”。不忽木亦为世祖临终前受遗诏立成宗为帝的三大臣之一。在遗诏商议皇位继承人时,地位在其之上的丞相完泽都不能进去,然不忽木可进。后葬入祖坟,在南郊祀请谥号,皆由不忽木负责。世祖临死前赐不忽木一块白璧“他日持此以见朕也。”由此可见世祖对其之重用和信任。

在不忽木任职期间,他为官廉洁,家中甚至到了十分贫穷之境地。平时皆“服儒素,不尚华饰。禄赐有余,即散施亲旧。”甚至要“妻织纴以养母”。即使家境贫寒,但不忽木从不受人贿赂,不拿不义之财。如交趾归顺元廷后,“尽献前六岁所当贡物”。世祖欲将一半贡物赐给不忽木,不忽木推辞不要,最后才勉强接受沉水假山、象牙镇纸、水晶笔格而已。再如桑哥当政时,不忽木在家赋闲了一段时间,有一次世祖见到他面容憔悴,问其俸禄是多少,左右的人回答说,休满病假者按规定不供给俸禄,皇帝念其贫穷,命人如数给他俸禄。赋闲在家,就难以糊口,说明不忽木为官多年,家中并没有积蓄,可见其为官廉洁。甚至曾任提刑按察使、刑部尚书等职,他也秉法刚正,执法公正,断案公允。


总之,不忽木家族深受蒙元皇帝的信任,除了燕真、不忽木外,其子孙在元廷身居高位,还有不忽木的后代如祐童、孛罗、帖木烈思、拜住等人皆在元廷为官,忠于元廷,恪谨行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海蓝   开平   辽阳   家族   蒙古   行省   中原   政事   军士   元朝   元代   时期   成员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