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李德回苏联后,他留在中国的老婆和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说起李德,就不得不提起当年的红军长征,他可以说是与红军长征有着直接联系。

但其实,李德并不是中国人。那么,他是如何参与到中国革命中来的,这中间有着怎样的渊源,在中国期间他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初到中国,被重视

李德是地地道道的德国人,出生在慕尼黑。

在他青年时期,出于对革命和和平的向往,加入了共产党,但由于当时德国的社会环境复杂,他被捕入狱。

两年后,经过多方运转被释放,随后前往苏联,并进入军事学校为期三年的学习。

也正是在苏联学习期间,他认识了当时共产国际领导人博古,这成为了他革命道路的转折点。

博古对李德的印象非常好。

由于我国当时无论是对共产党的建立管理方面,还是领导革命方面都没有经验,需要共产国际提供帮助,此时博古则作为领导人来负责具体事宜。

在机缘巧合之下,他遇到了完成军事学习并被派往中国执行任务的李德。

博古认为李德在苏联学习过先进的军事知识,当时能够达到这一点的人寥寥无几,于是,就说服李德留下来,并让他负责红军作战指挥事宜,拥有绝对指挥权。

而李德从未被如此重视过,认为自己终于遇到了伯乐,于是就留了下来。

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是李德却没有因此而受到什么影响,待遇都是一切从优,甚至专门为他修了一栋房子,里边也是按他喜欢的风格来装修。

除此之外,他内心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也油然而生。

二:步入婚姻

李德在中国有过两段婚姻,第一任是萧月华,二人的结合全靠组织的撮合。

在组织内,李德曾多次向博古表达过自己想结婚的心思,博古也对此格外上心,托人打听合适的人选。最终,他们选中了萧月华。

萧月华出生于贫苦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众多,有九个人。为了养活生计,父亲会在农忙之余给别人做工,以赚取基本的生活费用,而母亲则在家里照顾孩子们。

在那个年代,如果家中实属贫寒,过不下去,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将女儿从小卖去当童养媳,而萧月华就是如此,她从一出生就被卖到当地一户杨姓人家中当童养媳。

一九二四年,对于萧月华来说是她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年。

年仅十四岁的萧月华跟随杨家人在工厂里做童工,根据萧月华后来回忆到:

当时场内童工人数很多,快占据了一大半,每个人都很瘦弱,因为她们比较便宜,所以各个工厂的老板也乐意雇佣她们。有时还会对她们进行打骂,但为了赚钱也不敢反抗。

一九二四年五月,当地开展革命活动,许多有识之士都加入其中。

慢慢地,也会有人去工厂里宣传革命思想,此时的萧月华已经被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逐渐地,她的思想开始改变。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想生活过得好,革命是必不可少的”。

而她也开始追求上进,成为当时工厂里第一批上夜校的女工人,誓要为革命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后来她加入当地的党组织,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主要负责的是妇女工作的宣传。

直到一九三二年,因工作需要,被派往江西瑞金。也正是因为这次调动,造就了她和李德的结合。

从萧月华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对生活不屈服,对革命有激情,有信仰的人。

当组织有意撮合萧月华和李德时,苦于无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担当萧月华的“说客”。这时,博古想到了萧月华的领导同时也是同乡的李坚贞。

当李坚贞找到萧月华并说明来意的时候,萧月华是坚决反对的,因为她一心只想干革命事业,暂时不想考虑个人事情,并和李坚贞说道“即使要考虑,也不能是李德”。

萧月华为什么这样说呢,难道是和李德有什么过节吗?

原来,李德有一件当时组织内都知道的“丑闻”。

影视画面

有一次,李德看到了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同志,立马就被她身上独特的气质所吸引。

于是,就一直跟在其后大声表白,且用的是德语。众人都围了上来,很好奇他在说什么,李德看着众人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可能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在中国对情感的表达大多是含蓄的,尤其是那个年代,而西方则开放大胆。

就在这时,有一位男同志的出现让李德傻眼了。原来他是那位女同志的丈夫,并且可以听懂德语。

他告诉李德这位女同志是自己的妻子,希望他可以放尊重一点。李德听后尴尬不已,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至此,组织内的人们都知道了李德“求爱”的事情,女性都对他避而远之,觉得有点“轻浮”。

通过这件事,就不难理解一向传统的萧月华为什么会说结婚对象“不能是李德”。

但李坚贞依然不放弃,告诉萧月华不要着急否定,可以试着接触一下。萧月华看着自己的领导兼同乡一直劝说自己,就决定先相互了解。

在之后的二人接触中,李德向萧月华诉说着自己对革命的看法以及在苏联时期学到的军事知识,渐渐地,萧月华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认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加之二人都有着对共产革命的信仰,萧月华也最终接受了李德,二人于一九三三年由组织批准结婚。

三:矛盾接踵而来

刚结婚时两人小日子过得还算是甜蜜,但随着时间一长,矛盾就逐渐增多。

由于李德是德国人,骨子里有那种德国人浪漫的情怀,而萧月华则是中国传统的女性,对于婚姻来说追求的是安稳朴实,这就导致两人在婚姻上的首要问题就是观念不同。

有一次,李德买了一块巧克力和一束花摆在家里的桌子上,准备给萧月华惊喜。

谁料回到家的萧月华看到后,并没有像李德想象的那样高兴,因为她认为:

现在正值困难时期,所有人的吃食都是最普通的青菜和山药蛋,而李德却花费钱做这些事情,是不符合革命初衷的。于是,就让他把这些东西退了,这让李德感到非常不满。

在日渐的相处中,萧月华还发觉李德有暴力倾向。

据说有一次,睡梦中的萧月华越发感觉到饥饿,于是就吃了放在桌子上的饼干,李德听到动静起来查看,发现萧月华正在一块接着一块地吃饼干。

这时他毫无征兆地走到妻子身边,拳脚相向,这让萧月华感到手足无措,但由于男女力量悬殊,萧月华只能受着,这时李德的翻译听到动静立马赶过来并拉开李德。

此时的萧月华被打得脸色发青,默默地哭着。

经过此事后,萧月华提出离婚,但一开始组织没有同意,加之李坚贞的极力劝说,离婚一事也就被搁浅了。

四:短暂的温情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直到萧月华怀孕。她怀孕时,正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期间。

出于对李德的信任,博古将红军指挥权交给李德。

殊不知,李德虽然学习过军事知识,但从来都没有实战过,在反围剿期间他也从来不会去前线看具体的战争情况,只是根据他所学的理论知识一味地指挥。

可他却忽略了我军的具体情况,当时敌我兵力悬殊较大,如果集中性地进行军事反击,是对我军非常不利的。

而李德却硬要如此,并且放弃了我军擅长的运动战。这样纸上谈兵的结果可想而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萧月华作为李德的家属,加之其宣传能力较强,跟随长征。

在途中,萧月华由于怀孕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后边,但是她也一直坚持。

李德看着怀孕的妻子,担心她身体受到影响会吃不消,于是把自己骑的马让给她,并且有什么好的东西吃,也首先给妻子。

萧月华被李德的这一举动感动到了,这是二人结婚以后她第一次感受到丈夫的温情。

随后,她生下了一个儿子,李德非常高兴,也正是从这时开始,他觉得二人的婚姻雨过天晴了。

可事实并非如此。

五:离婚收场

遵义会议的召开,点明了李德的错误领导,并将其指挥权撤销。

面对地位的突然变化,李德心中产生了巨大的落差。而对于这一切的怒火,他只能发泄在妻子萧月华身上。

影视画面

组织领导看在眼里,也明白李德的为人,于是在一九三七年同意了离婚的申请,儿子交由女方抚养。

离婚后的二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萧月华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继续跟随组织进行抗日活动,在战争中,她多次向妇女宣传革命思想,是宣传队的主力军。

由于其出色的工作能力,于一九四三年被组织安排在中央党校为期两年的学习。之后,她多次乔装打扮深入敌人内部刺探情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她被调往湖南,先后任公路局秘书科科长、处长和交通厅办公室主任。

直到一九六零年,组织念其多年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将她调回部队进行安置,允许其离职休养,并授予她大校军衔。

此后,她曾多次当选为政协委员,为人民谋福祉,可以说,萧月华有着突出的政治贡献和功绩。直至一九八三年,因病去世。

而她和李德的儿子从未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也并未见到有关报道。

六:再婚

李德的第二任妻子是李丽莲。二人相识于一场舞会。

李丽莲是当时有名的歌舞表演演员,长相清秀。一九三七年她跟随团里来到延安进行演出,随即就留在延安。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李德。

一九三八年的一天,为了鼓舞军队的士气,也为了缓解士兵紧绷的情绪,延安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李丽莲作为表演者在台上唱歌。

此时的李德正坐在台下,看着李丽莲婀娜的身姿外加动听的歌声,他立即就被迷住了,台上这个女人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妻子吗?

于是他走向李丽莲与之问好,令他想不到的是,李丽莲居然会说英语,这让他如遇故人,对爱情的渴望再次被唤醒。

李德迅速对李丽莲展开了猛烈的追求。他投其所好,知道李丽莲喜欢高跟鞋,就托国外的朋友买来送给她。

这种浪漫正符合李丽莲的胃口,慢慢地,李丽莲被李德所征服,二人也正式在一起。

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李德对李丽莲的态度与对萧月华的截然不同,二人婚后也十分甜蜜,直至李德收到上峰消息。

七:离开

一九三九年,李德突然收到共产国际的电报,内容是要求其迅速回去汇报在中国的工作事宜。接到命令的李德丝毫不敢耽误,只能简单收拾随身物品赶往机场。

面对突发状况,他最不舍的就是妻子李丽莲,但由于时间紧迫和组织要求,李丽莲并不能随他一同前往,无奈之下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离去。

李德走后,李丽莲内心十分苦闷,毕竟是真心相爱过的,她无法接受甜蜜生活仅仅过了不足一年的丈夫就此离他而去。每天生活也无精打采。

但是,为了生活,她不得不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在延安,她跟随团里四处进行演出,通过艺术的形式,让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鼓舞抗战士气。

渐渐地,她感受到了艺术表演对战争的重要作用,在当时接连出演话剧。

《日出》就是当时的产物,深击人们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反响,为抗战日期的文艺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她认识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剧作家欧阳山尊。二人由于对艺术都有热烈的追求,且都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一拍即合。

抗日战胜利之后,在欧阳山尊的帮助下,李丽莲开始涉足唱片,她所唱多为宣传共产党和鼓舞抗战士气的歌曲,《花生米》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二人也在相互合作中生出情愫, 转而结婚。

新中国成立后,李丽莲主要负责的是妇联对外工作和妇幼保健事宜。

除此之外,凭借着多年来文艺演出的经验,在北京歌剧艺术发展的浪潮中,她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并为之付出心血,深受人们的敬爱。

直到一九六五年四月,在北京病逝。

八:结语

影视画面

纵观李德中国之行的这两段婚姻,萧月华在婚姻中无疑是不幸的,她和李德的结合是出于“无奈”,幸运的是最终离婚并且对她也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李丽莲虽然和李德是真心相爱,但由于当时人为不可控制的因素,也只能选择分离。好在最终她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也重新找到了归宿。

无论是萧月华还是李丽莲,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都没有只顾儿女情长,而是将自身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能力,她们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后人思考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苏联   博古   中国   延安   共产国际   妻子   儿子   贡献   婚姻   老婆   组织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