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九点熔断机制”,是看上去很美的“制度画饼”

□吴睿鸫

近日,江苏常州市一小学在校内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9点无条件停止作业,旨在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此举措引发许多家长关注。那么,这样的机制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有怎样的意义,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减负?极目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学生家长与专家。(2月14日《极目新闻》)

熔断机制,原本是经济术语。如今,常州市博爱小学大胆引入该机制,于本学期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9点无条件停止作业,未完成的作业隔天也不用补做,这不仅能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休息,有效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也能让学校老师尽可能精简作业,真正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良好效果。

在肯定“九点熔断机制”的同时,也引起网友的激烈讨论,从多数评论跟帖看,大多数网友认为,这样的政策,是看上去很美的“制度画饼”,很难落地生根。

国家在双减政策出台后,绝大多数学校对学生作量,有了明确限制。按照相关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二年级是没有书面作业的,三到六年级的作业总量一般控制在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同时,低龄学生放学“无人接管”的问题,曾困扰不少家长,被人们称之为“三点半”难题,教育部在全国各地又及时推出了校园“延时服务”,显然,只要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在正常情况下,绝大多学生是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任务的。

事实上,老师给学生超量留作业的情况,正在大幅度减少,鲜有老师违反国家政策给学生超量留作业的。而学校作业少,有不少家长在家自行“加小灶”,学生写作业写到超过晚上九点的学生,不一定是在做学校的作业,很多时候是为了完成家长自行布置的额外“加餐”作业。在这种背景下,作业“九点熔断机制”,只会悬在空中,沦为一纸空文。

此外,对于自律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会争取在9点之前保质保量地完成功课,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但对于不想学习、习惯性差的学生来说,“九点熔断机制”可能会变成他们不完成作业的一个好借口,只要一直拖延到9点钟,就不用做了。可以预见的是,让家长真正落实这个机制,恐怕也会“跑偏”“变形”,大打折扣。

用“九点熔断机制”,硬性要求孩子九点以后就不做作业了,只是治标之策,学校要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不要用单一的制度标准,来约束与评价所有的学生,这才是根本性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作业   空文   博爱   常州市   机制   保质保量   充足   书面   家长   晚上   老师   制度   政策   时间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