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月球叫作广寒宫,为什么古人没上过月球,却知道上面很冷?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晨。”“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系列的诗篇都向我们传达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月球独特的偏爱。

在他们的笔下,月球被称为广寒宫。为什么从未登上过月球的他们,会知道月球上是很冷的?

月球究竟有多冷?

时至今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玉兔车的发射,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月球表面;利用绕月卫星、太空探测器,科学家们甚至发现了月壤中的的确确存在水冰,而水冰的存在也从侧面证实了月球上是很冷的

科技信息发展的今天,我们所获得的月球信息与数千年前古人对月球的描述竟不谋而合。从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中我们发现,“寒”始终是古人对月球的主要印象

古籍史书中有关月球的记载与描述,无不透露着清冷、寒冷的氛围。《淮南子》中:“积阴之寒气,久者为水,水气之精为月。”就向人们传递了月球是由寒气积累所形成的

出土的元代漆器残片中,甚至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古人想象中的广寒宫。瓷片中的广寒宫高大威严,但意境却极为清冷,透过瓷片,仿佛如身临其境一般,能切身地感受到月球的寒冷。

实际上,月球的确可以称为“广寒宫”,这是为什么呢?月球的寒冷主要来自于真空的环境,因为缺少大气层,月亮根本无法保存温度,即使在太阳直射的情况下,热量流失的速度也较快。

阿波罗计划是迄今为止,唯一实现载人登月的航天任务。而宇航员之所以能够顺利登陆月球,就是因为宇航服具有较强的保温功能。但即便如此,宇航服也只能为宇航员提供基础的保温,尽量维持人体核心温度不流失

元代漆器残片

但令我们惊讶的是,古人并不具备登月的条件,那么他们是如何知道月球是“冷”的呢?

古人认为月球冷是靠想象吗?

从现有的古籍史书中不难看出,古代关于月球最早的记录,来源于神话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嫦娥奔月,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后羿为拯救黎民百姓,将天上的九个太阳射下,获得西王母长生不老之药。

此药不仅能够长生不老,还能够飞升仙界。后羿外出后,嫦娥抵挡不了诱惑,偷偷服下仙药,随之飞升月球成仙。从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古人对月球有着极大的好奇心,他们寄托于仙药,希望以“凡人飞升”的方式,对月球进行进一步的窥探。

而古人之所以认为月球是寒冷的,难道仅仅是靠想象吗?当然有想象的部分,但同时也是受到了阴阳理论的影响。在古代,阴阳理论认为世间万物都遵循阴阳原理运动。

太阳与月亮被看作阴阳最主要的来源,人们往往认为阳是积极、光明以及温热的象征,而阴则是阴暗、寒冷的。在阴阳理论的影响下,古人将昼看作阳,夜看作阴。

因此,月亮也成为清冷的代表。在古籍《五经通义》中描述:“月阴也,蟾蜍阳也,阴系于阳也。”

除了阴阳理论,古人认为月球是寒冷的,也来自对月球的直观感受。月光是白色的,白光在古代也称为寒光,“玲珑月,寒光凌乱,照人愁绝”等诗句,正是古人对月球有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润色加工而成。

月球是所有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卫星,对地球的影响也更大。月球不仅仅是古代文人所钟爱的对象,对天文学者来说,月球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有关月食的最早记录来自中国,早在西汉年间,我国就观测到了日食和月食这一天文现象,后人也在此基础上,推测出了日月交食的周期大致为113个月。

古人通过观察月球的细微变化和周期,再与地球作对比,进而提出一系列的科学观测。尽管中国古代科技缺乏严谨的理论支撑,但长期的经验总结与实地观测,使其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这些技术甚至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依然无法复制

月球的秘密

曾经我们对西方的科学理论赞不绝口,但其实,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西方。古人用智慧先我们一步探究到了月球的秘密,甚至这些秘密对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从现有的科学研究中我们知道,月球不仅寒冷,而且表面凹凸不平,同时月球自身并不会发光,而需要在太阳光的反射下才能发光。

然而我们却惊讶地发现,我们所探究到的这个秘密,几千年前的古人,在缺乏高科技的技术支撑下早就已经发现了

从《酉阳杂俎》一书中我们也可以得知:月球并非是一个圆盘,而是球体。月球上凹凸不平、本身也并不发光,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月球表面凸起的部位才能以反射的形式发出光亮。

书中大胆猜测月球是圆形的,仿佛是真的有人登陆过月球亲眼见证了一般。尽管我国古代并未提出地球是圆的,但从书中我们看到,至少古人认为月球是圆的,以此我们也不得不惊讶于中国古人的智慧。

对于月球的秘密,古代科学家们似乎并未止步于对其形态特征的挖掘,在月亮与潮汐之间的关系方面,也有着较为详实的记录

在北宋年间,天文学界甚至出现了专门记录潮汐规律的仪器,而这项仪器的使用,为沿海地区的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古人并未学习过系统的天文知识,对月球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想象、肉眼观测以及经验总结方面。但即便如此,他们对月球的探究,哪怕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深深折服于古人智慧的同时,更应继承古人探索星球的精神,向着星晨大海、茫茫宇宙出发,不断书写新的太空史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月球   后羿   古人   月亮   阴阳   天文   寒冷   古代   秘密   理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