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的那些事儿(47)-石达开在米易

同治元年(1862年)底,石达开率领其主力部队经会东、会理、米易北 上。此前,他派出人员分别给米易地区普济州吉氏土司、威龙州张氏土司送去 《讨清灭妖光复天国》檄文和军师钱江的规诫信札,想借道北上。现在,在 《威龙州长官史略•家书手册》中,还可以看到檄文的主要内容:“恳请同为合兵。悉台端夙裕,智勇超群。吾侪兴师倡议,于兹十余载,愿共奋志图功,勤王报国,洵谓良臣。祈面酌军,无忧子发,或容借道北上,宽容义举,企翘之殷,祈复切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谁知,普济州土司吉时雨不但拒绝联合,而且将其所送檄文和信札一并呈清廷。同时转告辖区土司力量加紧调配兵力,在白凹梁子、黄草坪一带设防堵截。

后来,石达开部未到普济州辖区,由帕恋沟沿安宁河北上,在长坡到挂榜山地一带,遭到威龙州土司张在公的伏击。史载,同治二年(1863年),石达开先锋部队刚进入挂榜,就受到了凭借地形之利、早就埋伏在此的张土司部土炮猛烈轰击。太平军打败了张土司部。后清军团练和吉氏土司增援力量到达以后,又于2月4日展开激战。这次战斗持续了整整五天,直到2月9日才以太平军胜利而告终。这次战斗,双方均有死伤。太平军死亡200多人,清军团 练、土司部队也伤亡惨重。仅张在公部属舍目士卒有名可查的就是135人。迷昜监生何开泰、张以德、陆德起等就是死于这次战斗。据说,在挂榜叫花岩的乱石丛中尚有一门太平军留下的土炮,摇得动,却拔不岀来。

石达开部取得胜利后,当即将威龙州土司衙署的财物尽数收缴,并放火烧毁了衙署。据《威龙州长官史略•家书手册》记载,土司号纸、叙功牌、核册、关防、铃记、行知等各种文档以及贵重书、画、文物全部失落。

石达开部在米易期间,大力宣传太平天国的主张,动员当地民众加入反清行列。石达开还走访了挂榜的一些名人雅士,畅谈反清抱负,对未来北上之路充满憧憬。20世纪90年代,有人撰文,在挂榜发现了石达开诗作的手抄本, 诗云:“紫霞塾堂是文渊,安邦治国育其贤。赴蓉返滇山河变,重与塾师漫谈天。”近年来,有一些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这首诗与石达开诗作的风格迥然不同,不是石达开的作品。

石达开离开米易后,一路北上,于同治三年(1863年)5月到达大渡河, 为百年不遇的洪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为求建立“生擒石达开”的奇功,四川总督骆秉章遣使劝降,最终让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经双方谈判,决定太平军自行遣散4000人,剩余2000人保留武器,随石达开进入清营。谁知,石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将2000名将士全部杀死。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而后从容就义。如今,在雅安石棉县境内大渡河畔安顺场亦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蜚声中外。

石达开部离开米易后,清廷斥资重建威龙州土司衙署,张氏土司被朝廷晋升三级军功,敕封为建昌镇标暨宁远府西昌县世袭威龙州,得到了一块题有 “江左名家”的巨匾。吉氏土司获得清廷白银4000两的奖赏。

本文节选自《米易史话——从档案看米易》,略有删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米易   太平军   大渡河   攀枝花   衙署   信札   史略   檄文   清廷   土司   同治   事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