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的那些事儿(44)-攀枝花的“红旗渠”

红旗大堰西起原太田乡红旗村四组赵家河坝,东至原太田乡田坝村彭家窝凼,全长36公里,设计灌面2500亩(旱地浇灌1500亩,保水灌面1000亩)。全堰建设时间长达10年,工程共伤亡32人(其中致伤2人,受轻伤25人),红旗大堰目前受益人口1200人。

1965年,太田公社党委向县委提出修建红旗大堰的立项申请,并得到批准。从1966年8月工程破土动工,工程实施因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措施落实、保障有力,工程开局良好。不久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大堰由专业队修建调整为利用农闲季节集中抽调全公社劳力突击会战,工程进度十分缓慢,伤亡事故也时有发生。

到1975年历时9年时间里,因施工难度大,再加上党委受"文革"冲击等多因素的影响,36公里的红旗大堰仅建成16公里,即取水口至九道拐可以通水,余下20公里要穿越的要命崖、花石沟、黑岩洞段全是坚硬无比的岩石,工程建设任务异常艰巨。

1975年冬,红旗大堰剩余20公里工程会战全面打响,公社党委班子成员及公社全体干部职工分段负责,与参战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1500余人凭着战天斗地的精神征服了要命崖、花石沟,打通了黑岩洞,奋战历时9个月,1976年5月初全面建成通水(保证了大春生产用水。当年田坝大队增粮4万公斤,全公社粮食大丰收)。

红旗大堰属盐边四大堰渠之一,工程之艰巨,建设时间跨度之长,当属盐边堰渠建设之最,将永远载入盐边水利建设的史册。

本文节选自《风展笮山若水》,作者苏远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红旗渠   东至   文化大革命   攀枝花   盐边   战天斗地   河坝   岩洞   艰巨   党委   公社   事儿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