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没有大象,印度有大象,所以中国象棋起源于印度?

方舟子说,中国古代没有大象,印度有大象,所以中国象棋起源于印度。

方的说法毫无疑问是错的,而且离谱。

中国古代大象多的是,不然公元2世纪的曹冲称象,敢情是称了个寂寞?

事实上,大象不但在中国南方有,当时的北方也有,山东临沂和天津蓟县都曾发现过一万年前的大象化石。

而河南称“豫”,豫之本意就是大象,正是以“牵象之地”而闻名。

多地发现大象化石

其实象棋并非因大象而取,它在中国古代叫“象戏”,这里的“象”更接近于“象征”、“战争之象”的意思。

《潜确居类书》有云“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以象戏喻义战争兵法,因而称作“象”。

所以方舟子以有没有大象,来定义中国象棋的起源,纯属无稽之谈。

象棋在古时称“象戏”

那么中国象棋是不是起源于印度呢?

答案是有待商榷。

让我们追溯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发展过程,不偏不倚不带感情色彩地梳理一下,各位看官自行判断。

象棋的起源一致存在争议


中国象棋的发展过程

以六博起源

《楚辞·招魂》说:“蓖蔽象棋,有六簿些”

彼时的象棋,就是指“六博”,与围棋一起,并称“博弈”。

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出现的六博,每方6枚棋子,包括类似于将帅的“枭”和兵(塞),也被认为是象棋的鼻祖之一。

但六博的棋盘和规则,与现代象棋有着天壤之别,六博的棋盘是四方曲道,并以投掷骰子定棋步,以获得多博筹为胜,这完全不同于矩阵棋盘、吃王为胜的象棋,两者很难说有演化关系。

古时六博,采用方形棋子

六博虽称象棋,但显然不能等同于现代象棋来看。

由于六博有运气的成分加持,虽说后来改进为无需投骰子的“塞戏”行棋,但六博的棋道简单而规则极为纷繁,无法贴近“战争之象”来学习兵法和磨练智慧,所以逐渐没落,被围棋所替代。

六博需要投博箸(骰子)

北周武帝制《象经》,发明象戏

公元561~578年间,北周武帝制《象经》,结合六博和塞戏棋法,改进发明了“象戏”,出现了“将、车、各种兵卒”的棋子,并开始采用矩阵棋盘替代四方曲道。

由于《象经》已经失传,所以我们无法考究象戏的详细规则。

从后书的描述来看,北周象戏更像是樗蒲、打马、四维棋等的鼻祖,四维棋的玩法在朝鲜族传承至今,其采用的就是四方矩阵交叉的行棋布局。

至北宋年间,史学家司马光还开发了《七国象戏》,采用了围棋的18*18的324格布局,通过七国象戏,也大致能看出象戏的端倪。

司马光所创的七国象戏

唐朝宝应元年出现的“宝应象戏”

公元762年,即宝应元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被记录于唐朝牛僧孺《玄怪录》中,被称为“宝应象戏”,也称宝应象棋,真正接近了现代象棋的雏形。

书中描写了岑顺作梦时见金象国与天那国两军对峙,有军师作诗:“天马斜飞度三止,上将横行系四方,辎车直入无回翔,六甲次第不乖行。” 岑顺梦醒后,其家人在屋内发掘出一座古墓,“前有金床戏局,列马满秤,皆以金铜成形”,这才知道梦中那位军师所言,“乃象戏行马之势也”。

牛僧孺以梦境的叙事,描述了象戏的游戏规则。岑顺的梦境正是发生在象戏阵中,军师作诗正是明确了行棋方式,其中“斜飞度三止”是马同国际象棋“马”的走法,走的是2*3格的对角线。

岑顺醒后挖掘到的“以金铜成形”则描述了象戏棋子的形状,包括“将(王)、车、马、卒”等6种棋子,与国际象棋极为相似。

而宝应象棋的棋盘,也如国际象棋,采用8*8的64格黑白布局。

宝应象棋在中国风行,并传播到了日本影响至今。

唐朝牛僧孺《玄怪录》

宋朝的中国象棋大革新与定型

公元10世纪,在宋朝因火药的发明,增加了“炮”的棋子,又因当时的官爵编制,加入了“相”“仕”等棋子。

宋朝是中国象棋大革新的时代,棋盘也由64格改成90个交点行棋。

出土的宋朝青铜制棋子

至此,中国象棋基本定型。


国际象棋的发展过程

再看下国际象棋的发展过程。

先不做溯源,国际象棋目前公认的发展过程则相对比较清晰,是从古印度的恰图兰加开始的。

古印度笈多王朝的“恰图兰加”棋戏

公元320~550年,古印度笈多王朝出现了“恰图兰加”的棋戏,恰图兰加的字面意思就是四方棋或四色棋,四人对弈,每方都包括王、车、马、船、兵(4个)的棋子,王的走法是周围8格,车可以十字方向横行,马的走法斜跨T步,船的走法类似中国象棋的“象”,行棋规则与现代国际象棋基本一致。

恰图兰加和中国的六博一样,都是靠掷骰子决定移动步数。

恰图兰加的规则,依然保留在在如今的东南亚各国的象棋中。

古印度笈多王朝的恰图兰加

波斯人的“沙特兰兹”

公元6世纪,波斯人在征服印度人的过程中,将恰图兰加带到了中东,形成了“沙特兰兹”,一度在中东广泛流传。

沙特兰兹

波斯人的“波斯象棋”

公元8世纪,波斯人将其改造成了2人行棋的“波斯象棋”,棋子中加入了仕(波斯宰相),并取消了投掷骰子,而采用轮流行棋的方式,形成了现代国际象棋的雏形。

公元10世纪,波斯象棋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欧洲备受贵族推崇,一度将下棋列入骑士教育的“七艺”之一。

波斯象棋

欧洲人的“国际象棋”

公元14世纪,欧洲人在波斯象棋的基础上改造成了西洋棋。

现存最早的国际象棋棋谱,出版在1497年。

国际象棋

公元16世纪,国际象棋终于定型成现代的样式和棋制。


把历史放在一起看

两条时间线我们再交织一下,就会发现,虽然国际象棋的发展路线很清晰:从印度到中东再到欧洲。

但印度最早出现的恰图兰加,和中国的六博、象戏,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很难说印度的恰图兰加是不是受到了六博的影响而出现。

198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上,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也说是印度或中国,但重点介绍的是印度起源说。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虽然一些最早形式的国际象棋是在远古的中国被发现。”

六博的出现比恰图兰加要早得多。

六博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在秦汉时期民间流传甚广。

很有可能的是,随着汉朝西征流传到了西羌、天竺、中东的大月氏附近,汉朝设立的西域都护府就和这几国(部落)接壤。

汉朝版图

随后中国陷入三国割据的时代,而同时期(公元3世纪)的印度则迎来了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王朝-笈多王朝,也就是印度著名的超日王,将上述几国收入版图。

笈多王朝是中世纪印度的黄金时代,宗教和学术文化都很兴盛,恰图兰加也就是在此时出现的。

古印度笈多王朝版图

大概率是六博随汉朝西征向中东传播,而印度笈多王朝改进创立了恰图兰加。

这条时间线是完全可以吻合的,而且六博和恰图兰加都是掷骰子行棋,也都有王、车、兵等棋子,以行棋吃棋获胜。

不同的是棋盘布局,六博采用的是四方曲道,而恰图兰加则采用了与现代棋盘相似的8*8矩阵方格,棋子则多出了车、船等。

当然以上仅是笔者的个人推断。

汉朝西征

恰图兰加很可能又随着西域侵袭又传回了中国

公元5世纪印度笈多王朝覆灭,而中国则进入南北朝的分裂割据时代。

此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五代十六国的至暗时刻,经历了无数西域外族的洗礼,恰图兰加很可能就随此又传回了中国。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是最靠近西域的北周发明了“象戏”。

很可能就是受恰图兰加的启发,周武王创立了矩阵棋盘的中国象戏,也定义了不同棋子的行棋规则。

两者已有相当的相似度。

北周武王创立中国象戏

改进后的“沙特兰兹”与“波斯象棋”,随着唐朝和西域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影响了中国象棋

公元6世纪,波斯人入主印度,恰图兰加变成了“沙特兰兹”在中东地区风行(包括当时的突厥、匈奴)。

公元7世纪,中国进入大唐盛世,唐朝和西域的文化、经济联系极为丰富,和突厥也是相爱相杀,沙特兰兹则是极有可能在此时影响了唐朝,而在宝应元年产生了2人对弈的“宝印象棋”,此时的宝印象棋也是采用“金铜成形、悉高数寸”的立式棋子和黑白64格棋盘,也定义了车、马、王、兵的相同行棋规则。

公元8世纪,波斯人则同样创立了2人对弈的“波斯象棋”,并在棋子中加入了象征波斯宰相的“仕”,也基本奠定了现代国际象棋的雏形,进一步向西方传播,风靡欧洲。

公元10世纪,中国宋朝则在棋子中也加入了“相”(同国际象棋的仕),同时加入了特有的“炮、仕”,将棋子改成了扁平样式,并采用90个交点行棋,奠定了现代中国象棋的模式。

出土的宋朝铜制棋子

至此,也基本形成了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两种特点鲜明的象棋路线。


总结

中国象棋是否起源于印度?

中国象棋出现的早,势必是随着汉朝就出现的丝绸之路影响了西域各邦,包括印度。

印度象棋的规则影响至今,这些规则有力地提高了象棋的可玩性,象棋得以广泛流传,也包括对中国的影响。

非要溯源的话,其实很难说得清楚。

至于国际象棋究竟是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

由于文化和文字记录的断层,也已经很难说的清楚了。

但是可以很明确的是,现代象棋是东西方相互吸收影响的产物。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也不存在完全属于你或属于我的东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特别是文化领域,都是随着历史的进程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结果。

我们不需要像某国那样的文化洁癖,也要不得。

所以无需纠结象棋的起源是中国还是印度,它和很多文化遗产一样,都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

而这里面肯定有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中国象棋   印度   宝应   波斯   王朝   国际象棋   棋子   象棋   中国古代   大象   中国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