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郑振铎秘密抢购古籍,日本人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古籍守护人#

1940年,日本、汪伪政权、伪满的特务机关,甚至美国哈佛的燕京学社,都盯上了一座位于浙江南浔的小楼,一时间,众多势力围绕着这座小楼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

这座小楼有何独特之处?为何引来这么多势力的争夺。

原来啊,这座小楼叫嘉业藏书楼。嘉业藏书楼因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它的主人原是号称“江浙巨富”刘承幹,他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长孙。刘家财力雄厚,并且三代都是读书之人,喜好藏书,家中自然收集典藏了许多珍贵的古籍。

嘉业藏书楼正门

但从1933年开始,刘家家道中落,家中财力难以自持。为了缓解资金困难的局面,刘承幹只能忍痛变卖嘉业藏书楼的珍贵古籍。

转眼间,时间来到1940年,因丰富而又珍贵的藏书,嘉业藏书楼被各方势力所盯上。冲在最前面的是“满铁”大连图书馆,来自京都大学的学者高仓正三和“满铁”大连图书馆的田中老人一起拜访了居住在上海的刘承幹,他们开出了37万元的高价,想买下藏书楼的全部藏书,后来,他们又派出燕京大学教授刘诗孙,把收购价格抬至60万元。此外,各方势力也虎视眈眈地盯着这满楼的藏书:具有日本军部背景的东亚同文书院,委托北平旧书店来薰阁老板陈济川前来商洽收购事宜;汪伪政权派出大汉奸梁鸿志前来收购;从事文化渗透的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派出日本汉学家桥川时雄;许多北平的二手书商也闻讯而来,他们背后支持者是伪满及日本的文化机构;甚至连哈佛燕京学社在内的美国人,也对这批藏书动了心思。

高仓正三

一时间,嘉业藏书楼风雨飘摇,藏书岌岌可危!

听闻这个消息,坚守上海的郑振铎坐立难安。作为中国的优秀知识分子,他并没有跟着大部队向西南迁移,而是选择坚守在上海,这一度让他们朋友们很不解,也一度有人说他没有骨气,面对这些质疑和不解,郑振铎没有过多地去解释,而是默默地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在这里,我不禁想到了宋朝大文豪苏轼的《留侯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郑振铎不正是这样的豪杰之士吗?

随着抗战胜利,一团团迷雾终于被揭开,他的苦心也被众人所理解,他为保存中华古籍做出的贡献,永不磨灭!

郑振铎

我们再题归正转。在如此危急的时刻,郑振铎并没有袖手旁观,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通过各种方法来保全这批藏书。

首先他劝退了自己的好友陈济川,陈济川一从北平到上海,郑振铎便第一时间联系到了他。郑振铎以真挚的口吻劝说自己的好友不要做有违民族大义的事情,并给他一张5000元的支票,作为陈济川在北平收书的佣金。这一举动事实上击退了陈济川背后的东亚同文院,其他来自北平的旧书商见此,也纷纷知难而退。

劝退了一些闲杂人等,现在就剩下最大的威胁者“满铁”,对此,郑振铎多次上门劝说刘承幹,希望不要把古籍卖给日本人。当时“满铁”恰好因为内部权力斗争,对花重金购买中国古籍产生了异议,这件事也因此稍有拖延。郑振铎当机立断,决定迅速挑选出已被刘承幹转移至上海租界的嘉业藏书楼中最精华的部分。

面对浩如烟海的古籍,郑振铎凭借自己一流的学问功底和文献眼光,再和特意从重庆潜回上海的时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的徐森玉一道,在刘承幹的藏书中辛苦浏览半个多月,就这样,最终在1941年4月,以25万元的价格,秘密买下了明刊本1200多种,钞校本36种,这是藏书中最精华的部分。余下的书籍,正好用来搪塞日本人。

徐森玉

虽然购买了藏书中最精华的部分,避免了藏书流落日本,但怎么样把这批藏书转运到安全的地方呢?

1941年,上海局势愈发紧张,这批从日本人手中抢救过来的嘉业楼藏书,必须转运至安全可靠的地方。郑振铎挑选出最为珍贵的82种善本,由徐森玉秘密带出上海到达上海。其他的则打包成3800个包裹寄往香港。时局变幻莫测,这批发往香港的珍贵古籍也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波折,1942年日本占领香港,这批古籍被日本视作战利品运往东京,直到1947年,在郑振铎等人的努力下,这批古籍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事实上,郑振铎先生多次抢救古籍,据统计,在战争岁月中,郑振铎等人为国家搜购旧籍10余万册,其中有近5万册古籍善本。

这看起来是多么伟大啊。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中,郑振铎抢救、保存古籍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甚至连自己的亲朋好友都不知道,这就难免造成误解。他的好友巴金当时就不太理解他,巴金写道:

“我当时并不理解他,直到后来我看见他保存下来的一本本珍贵图书,我听见关于他过着类似小商人生活,在最艰难、最黑暗的日子里,用种种办法保存善本图书的故事,我才了解他那番苦心。”

明善本

1958年,郑振铎出国访问不幸遭遇空难,因公殉职。在他去世后,他的妻子高君箴女士秉承郑振铎遗志,将其近10万册的藏书全部无偿捐献出来,由北京图书馆负责接受这一项收藏。据统计,当时所捐古籍多达17224部、94441册

郑振铎

纵观郑振铎先生的一生,他酷爱藏书,但不私藏,在战争岁月中,他承受着亲朋的不解、外界的唾骂,毅然决然地留在上海,在这座孤岛上,他凭借自己坚韧的毅力、睿智的才智和对祖国深沉的爱,秘密地从事着抢救古籍的伟大工作。

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者,必先灭其文,去其俗”,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除了政治侵略、军事侵略,他们还妄图通过文化亲侵略试图消灭我中华民族的历史磨灭我中华儿女的斗志,正是有成千上万的如郑振铎先生一样的文化守护者,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才得以最大程度地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日本人   古籍   燕京   北平   竹篮打水   善本   藏书楼   日本   上海   藏书   珍贵   秘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