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官渡有来历,其当年的浮桥事故,更让人不堪回首

感谢江阳老师的拍摄,以及《官渡水运》拍摄者龙周富老师的拍摄。

对于“官渡”这个词,首先想到的是东汉末年发生的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因为小时候爱读“闲书”,后来也喜欢历史,所以这场曹操和袁绍之间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一直记忆犹新。

当我那时候,听到泸州老一辈人说官渡,我就联想到这里,但是实际上跟那个著名的事件八竿子打不着。

不过泸州的官渡也有它的历史和来历,今天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个地方还是值得跟大家聊一聊,还有2000年的浮桥事故,也让人心有余悸。

泸州官渡位于龙马潭区的西北面,南临龙马潭区胡市镇,东北接龙马潭区金龙镇、西接泸川区,距泸州主城区直线距离10公里左右,属于典型城郊结合部场镇。

今天属于龙马潭区下辖的一个社区,官渡社区。根据《泸县志》记载:“宣统二年(1910年),小市属城厢;特凌(今特兴)属安贤乡;奇桠(齐家)、来龙、金龙、官渡、胡市属会文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来龙、官渡属来龙镇。”

到了1992年的时候,撤销石洞、胡市区和奎峰、长安、特兴、双加、永寿、官渡、来龙、齐家乡,设石洞、胡市、特兴镇,保留金龙、安宁乡。一条濑溪河,成为了官渡的母亲河,也是当地主要饮用水源之地。

当然这条河也让它跟几个泸县周边地区相连,比如双加、石洞、胡市、牛滩、海潮。

虽然一河之隔,但是也需要摆渡才能抵达。古代的时候,这个地方没有办法建设大桥。还是得靠人工摆渡。据说,当地有一个杂皮无赖看上了这单买卖,自己就成了这里的河霸王,虽然撑船摆渡,却往往敲诈勒索,谁要是不多给钱,就不上岸,或者威胁把你弄到水里。

周围的老百姓还惹不起这种浑人,只能就范。可是时间久了大家不免有抱怨,这个时候呢?泸州来了一名卢姓的州官,为官还比较清廉,为了体恤民情,他就微服私访,也来到这个渡口。

果然只有一个船家在这里摆渡,就是那个泼皮无赖,州官要到对岸牛滩,他说好的价钱,没想到船行至一半,这个船老大,突然跳到船头,双手叉腰,恶狠狠的说:“刚才那个价钱我说少了,如今要加一半。”

州官很生气,本要发作,但是又不好暴露身份,而且这种无赖什么时候都干得出来,自己还不会游泳,只得照他说的办。州官上岸后,回到府邸,立刻下文书,责令,当地管事包甲,出面坚决取缔无赖的摆渡行为,并且要求请两个孤寡老人,来这里摆渡,每年从牛王庙拨出20石谷子田给他们贴补生活和维修船只。成立了“济渡会”,从此这里就变成了“义渡”,免费让几处的乡民赶场乘船。

由于是官方行为,而且如此惠民,大家都拍手称快,并且叫它“官渡”。随着“官渡”的良性运行,这里也由集市变成了小场镇,慢慢兴旺起来。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官渡场。”

而官渡的码头一直延用到21世纪,当然最近是彻底停摆了。

官渡这样的义渡,其实在古代沿江河的地方是很多的,地方官员也乐于做这样的社会公益。到了后期,反而没有持续支撑。一来是旱路的改变使得交通有了更多选择和更便捷的方式,二来人生三苦的撑船打铁买豆腐之一的摆渡人,越来越少,收入不高,而且地方也不愿意支撑。

龙周富老师【官渡水运】

官渡那边就是这样的情况,后来要收费以后,大家还有一些不习惯,结果又搭建了一个浮桥,但是由于2000年8月20的时候此地大暴雨,当时大众的安全意识也薄弱,还要拥堵过桥,浮桥沉没,导致51人落水的惨剧。据说后来救起来46人,淹死了5人。

后来断桥就被拆除,群众过渡由政府组织机动船接送,渡口基本恢复正常。当然也修了一座桥。而最终码头船运退出了历史舞台。

官渡义渡虽然不在,但是这个地方的名字和濑溪河,依旧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泸州乡镇民俗的一段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泸州   浮桥   永寿   石洞   泸县   州官   渡口   水运   不堪回首   这个地方   来历   无赖   当年   事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