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师姐:为美国造出第一颗原子弹后,为信仰跑到中国养奶牛

文|朱文彬

编辑|朱文彬

“共产主义不需要核武器,但是中国人需要都喝上牛奶。”

1953年,美国一家杂志上有这么一篇文章:参与过核研发的女物理学家琼·辛顿,竟是中国的间谍!目前已经带着核技术跑去了中国。

这篇报道传出后,美国当局就给这位名叫琼·辛顿的女学者下达了最后通报,让她不要再继续“执迷不悟”早日回去。

很快,这个消息也被传到了国内。与此同时,有几位记者围在西安的一家牧场门口。

原来,美方口中的这位女物理学家就在这家牧场内饲养奶牛!

这位名叫琼·辛顿的女物理学家还有一个中国名字——寒春。她也是后来第一位拥有中国绿卡的外国人。

在这之前,大家都不知道寒春竟是在美国非常出名的物理学家,只认为她是一个来中国生活的普通外国女人。

在得知了寒春的真实身份后,大家也都纷纷猜测,寒春会就此返回美国。

但是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寒春根本不理会美国发出的威胁,甚至不畏惧自己被美国政府拉入黑名单的这件事情,依旧悠闲的在奶牛场内喂着牛。

到底寒春为何会这么坚定的留在中国?

真的像外媒所说的,寒春是中国的间谍吗?

为爱漂洋过海

1948年,在宋庆龄的帮助下,琼·辛顿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来到了中国延安,与自己已经三年未见的男朋友欧文相见。

这时国内的战争才刚刚结束,延安也处在一种贫苦的阶段。

虽然在延安的生活不像在美国一样舒适,但是眼前和谐温馨的景象,和延安朴实热情的百姓们深深的打动了琼·辛顿。

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归属感,此时的琼·辛顿就认为,这里的生活就是自己所追求的。

因为男友欧文在延安的工作就是饲养奶牛,所以琼·辛顿就顺理成章的做起了欧文的助手。

欧文在刚来中国的时候就为自己起了中文名字——阳早,所以琼·辛顿为了与大家更快的融为一体,就为自己取了一个新的中文名字——寒春

1949年,已经适应了延安生活的寒春,穿着一身崭新的便服,在自家的窑洞里,如愿与阳早举行了婚礼。

虽然没有理想中的白纱礼服,也没有正式的礼堂,甚至仪式配乐也不是婚礼进行曲,而是邻居们合唱的《团结就是力量》;

但是寒春依旧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

此时已经在延安生活了近一年的寒春,在看到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是百姓们依旧过的很贫苦,甚至连自己曾在美国天天喝的牛奶,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奢侈时,寒春的心中萌生出了一个想法:一定要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喝上牛奶。

为了这个目标,寒春首先和丈夫开启了第一步:提高奶牛的数量和产量。

延安的地方偏僻,也不适合奶牛大批量的养殖,于是两人在商量后去到了内蒙古,和几位同志在那里开拓出了三个农场,就此开始对奶牛养殖的研究。

然而,毕竟内蒙古的温度与延安的不同,不仅冬季比其他地区时间更长一些,昼夜的温差还非常大。

冬天的时候,即便是屋子里供着热炕,房间里还是弥漫着冷飕飕的空气,在那种情况下,想吃上点白菜都非常的困难。

不过对于这些,寒春和阳早都可以克服,只是最让他们为难的是,因为内蒙古的人民们世代都是靠着放牧为生,所以能够供给奶牛食用的天然牧草变得越来越少了。

但好在,阳早曾一直从事农牧行业,所以在阳早的不断尝试下,不仅在内蒙成功种植了玉米,还栽培出了新型的牧草。

为了增加奶牛的数量,阳早尝试将自己带去的荷兰奶牛与内蒙当地的奶牛配种,并从他们的后代中筛选出了大批量的良种奶牛。

寒春和阳早不仅对奶牛的品质要求非常高,对产出牛奶的纯度要求更高,每次进行检查的时候,寒春都会一桶一桶的核对,不允许有一点点的掺假。

有一段时间,牛奶非常的紧缺,有些供应不过来,所以就有人向寒春提议,要不就将清洗牛奶管的水兑到牛奶里,能够增加一些分量。

寒春在得知后非常的气愤:“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不会这样欺骗人民的!”

1952年,寒春和阳早在组织的安排下,带着1000头奶牛,来到了西安的一家奶牛场,继续进行他们的奶牛养殖生活。

先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对这对美国夫妻感到新奇,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两人为“美国老乡”。

然而就在寒春享受着自己的养牛生活时,几位记者的到来,短暂的打破了她宁静的生活。

“琼·辛顿女士您好!身为美国物理学界曾经的一颗新星,听说您还参与了原子弹的研究,那您为何会来到中国?现在美国那边给您下了最后的通牒,您会怎么做呢?”

听到记者的话时,奶牛场内的其他工作人员们都惊呆了,琼·辛顿是寒春的真名字吗?到底发生了什么?

放弃诺贝尔文学奖,奔赴中国养奶牛

琼·辛顿,也就是寒春,出生在1921年,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高知识分子家庭中长大。

寒春的爷爷是一位数学家,奶奶和哥哥一样,都是小有名气的作家,父亲是当地著名的律师,母亲则是有名的教育家。

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寒春从小就多才多艺,不仅精通多样乐器,骑马和滑雪更是同龄人之中的佼佼者。

虽然整日无忧无虑,享受着家庭和生活带来的美好和快乐,但是小寒春总是觉得好像缺少一些什么。

在寒春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母亲问她:“如果让你选择,以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引发了寒春的深思:好像她确实没有想过,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经过几番思索后,年轻的寒春认真地回答母亲:“我想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因为只有科学可以改变人类,我想通过我自己的力量为人类做贡献。”

在确定好了方向之后,原本学习成绩就很优异的寒春开始在学习上更加的用劲。

终于,在寒春的不懈努力下,她成功的考入了芝加哥大学,就读核子物理学专业并一举拿下了硕士学位,随后又成功取得了威斯康星大学物理学的博士学位。

在寒春毕业之后,就直接在自己的导师身边做起了助手,碰巧当时美国开始了“曼哈顿计划”,寒春也顺理成章的加入了这个研究中。

值得一提的是,寒春的这个导师就是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恩克里·费米,也是杨振宁的导师,从先后顺序来讲,寒春是杨振宁的师姐。

而在加入“曼哈顿计划”时,寒春才不过23岁,她的出现当时也在美国的物理界掀起了不小的骚动。

1945年7月16号,美国成功研发出了原子弹。

此时的寒春非常的激动和自豪,在她看来,她终于完成了自己少年时的目标,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的国家做出了贡献。

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寒春就遭受到了对她来说此生最大的打击。

同年8月,为了报复日本的美国,直接对着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下了自己刚研发出的原子弹。

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日本的上空升起,日本的20万军民在瞬间变成了灰烬。

“这不是蘑菇云,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肉!”

原本在看到消息时,寒春就已经感到了深深的愧疚和难过。

在她听到了同事的这句话时,她开始为自己曾感到最骄傲的职业和目标感到有一些耻辱。

“科学不是这样的!不应该是这样的!这不是我想要的科学!”

就在这时,备受打击的寒春收到了远在中国的男友阳早寄来的信,信中不断的夸赞着中国的强大和神奇。

这已经不是寒春第一次听人对中国夸赞了,早在之前,寒春的哥哥就一直给寒春讲在中国看到的那些美好神奇的事情。

于是寒春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去中国看一看。

寒春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家人和导师后,却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反对。

因为在他们看来,此时的她在物理学界已经算得上是有所成就了,继续走下去的话,很可能就会是下一个诺贝尔奖得主。

但此时寒春的心中早已没有了什么科学,什么诺贝尔奖,她满心地想要瞧一瞧那个传闻中美好又神奇的中国。

果然,她这次的决定并没有让她失望,在抵达的第一刻,她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她一心认定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和目标。

就这样,原本只是想要来看一看的她,决定要一直留在这片美好的土地上。

“我从来没有后悔来到中国!”

当美国开始对寒春下达最后通牒时,寒春依旧守着奶牛场,不管美国怎么摸黑她,她都不做任何的回应。

在寒春的身份被揭开后没多久,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消息就传遍了全球各地,有人就专门找上了寒春,邀请她加入中国的物理学研究团队。

但是寒春坚定地回绝了:“共产主义不需要核武器,但是中国人需要都喝上牛奶。”

因为在寒春的心里,物理对她来说已经是完结的上一篇章,与她没有关系了。

不过美国还是没有就此“放过”寒春。

1964年,我国成功研发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得到消息的美国就连忙跑出来说:都是因为寒春中国才有核技术。

寒春也首次的霸气回怼了美国的那些造谣者:“中国自己就能造出原子弹,根本不需要我!”

虽然离开了曾经最喜爱的物理圈,寒春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乳品行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原本我国每年奶牛的产量还不足七千千克,在经过了寒春和阳早的不断改良提升下,1984年开始,每头牛每年至少产奶9000千克,我国牛奶的产量突破了上万公斤。

但即便是这样,寒春和阳早依旧没有就此满足,而是依旧在研发新的技术,只为填补国内乳品行业的空白。

两人所做的贡献,国家和组织也都看在眼里,所以组织曾为寒春夫妇二人在北京分配了一套房子,但是两人却拒绝了组织的好意,坚持住在农场的小平房内。

曾有人到两人家中作客,才发现两人家里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这让很多人都非常不理解:两人的工资并不少,为何家境还会如此的清贫?

原来,两人的工资除了日常的开销外,全部都用在购买良种奶牛和奶牛场的建设上:

“国家要用钱的地方比我们多,国家给我们的钱,我们当然要用来给国家买东西。”

2003年,85岁的阳早因病去世。

非常了解丈夫的寒春,将丈夫的一部分骨灰埋在了奶牛场的那颗大树下面。

2010年,寒春因为突发疾病,在她最爱国家平静的离开了。

在临终之前,寒春专门交代一定要将自己的部分骨灰,和丈夫埋在一起。

曾有人问过寒春:放弃了大好的前途,唾手可得的诺贝尔奖,来到中国住着简陋的平放吃着粗茶淡饭,这样简朴的过完你的大半生,是否后悔过呢?

寒春丝毫没有犹豫的笑着说:“我从来没有后悔来到中国!”

虽然寒春在血缘和外观上是美国人,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她就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最亲近的家人。

用寒春曾一直说过的一句话:她来到中国不是为了养奶牛,而是为了自己的信仰。

就是这简单的一句信仰,寒春和阳早奉献出了美好的青春和一生。

再次的向这对伟大的夫妻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原子弹   美国   奶牛   中国   诺贝尔奖   延安   奶牛场   物理学家   师姐   牛奶   物理   杨振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