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香积寺之战,以每秒歼敌6人的战果,为唐帝国续命150年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借口奉密诏讨伐宰相杨国忠在范阳起兵反唐,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就此爆发。 次年六月,由于唐帝国决策者玄宗皇帝的重大失误,安禄山叛军顺利占领潼关。没有潼关关隘拱卫的长安,基本无险可守,玄宗等一行人只得前往蜀地。

此时的玄宗深感有心无力,遂禅位于肃宗李亨。唐肃宗暗弱,他的儿子李俶和建宁王李倓劝说肃宗北上北上灵武。同年七月,肃宗在灵武即位。即位后的肃宗面临着尴尬的局面,除了少数亲信外,就只有自己儿子们,手下可用之兵不足万人。连自保尚不足,何谈匡扶社稷。

无奈的唐肃宗李亨只得委任长子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内外诸将皆受命归他指挥调度。接到任命的李俶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怠慢。但面对如此朝局,一时间竟难以自处。手下随从见状,上前问询到:“殿下,何以整日愁眉不展”,李俶淡淡说道:“父皇命我为帅,我当竭力报之,奈何时局艰难,不知从何下手,心中甚是担忧”。随从起身朝其作揖,恭敬说道:“殿下勿忧,有一个人可解当前之忧”,李俶连忙问道:“是谁,快快道来”,随从答道:“此人便是皇帝旧谊,现任元帅行军长史李泌”,李俶思略片刻,大喜道:“你之言,甚合我意”。

马嵬驿兵变

在这期间,李俶与李泌朝夕计议,以处理军机之事。李泌对李俶说道:“朝廷草创,各机构尚待恢复中,唯有兵事最为急迫。眼下招募的兵员少,且训练不足,一旦有变,恐难应对”。李俶深以为然,哀叹道:“长史之言,我等之忧。灵武地处边塞,土地贫瘠,人口稀少,难以组军”。

李泌说:“殿下所言极是,灵武偏僻之地,难有作为。然,我军虽败,叛军虽胜,所失者土地尔。军中溃散者众多,何不推心示信,招怀流散,何愁无兵可用”。李俶喜道:“善哉,善哉,如卿言语,社稷可复”。随即,他们招揽溃卒,数月之间,已有兵众数万。

公元757年盛夏,李唐王朝在李俶等人的努力下,选求勇干,频挫其锋,使得举朝安宁,士心大振,肃宗皇帝等便开始谋划对安史叛军反攻的准备与部署。

为了提振士气,李俶等人建议肃宗犒赏三军,一时间唐军士气高昂。然而,在选择三军统帅的问题上,肃宗很难抉择。武将们一致推荐郭子仪为元帅,以宰相房琯为首文官提出了自己忧虑。对肃宗说道:“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值乱始,屡立功勋,朝中诸臣难以企及,若为帅,荡平祸乱,功高难制”,肃宗默不作声。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

李泌见此情景,奏道:“何不以广平王为帅,统筹全军;郭尚书辅之,专以兵事,二者互补,大事可成”。肃宗欣然允之。九月,以李俶与副元帅郭子仪为中军,四镇、伊西、北庭行军兵马使李嗣业为前军,关内行营节度王思礼为后军,另外,求得数千回纥骑兵相助。

官军:十五万

一,唐军十一万;

二,回纥军五千人;

三,于阗军五千人;

四,西南部落军千余人;

五,回鹘及其西域诸国军队共计三万余人。

唐军从从凤翔出发,东讨叛军。在这支军队中,由叶护太子率领回纥兵马实力强悍。为此,广平王李俶与回纥叶护结为兄弟,叶护太子大喜,甚为感动。

而此时的安史集团发生了重大变故,安庆绪谋杀其父安禄山夺得了伪燕政权。伪燕朝堂人心不稳,安庆绪对此毫无办法。在其亲信建言下,企图通过一场胜利来稳定时局,他立马集结一支十万人的部队前往截击唐军。

伪燕军队:十万

一,曳落河(伪燕精锐)重骑兵八千人;

二,河东军15500人、战马14000匹;

三,范阳军41500人,战马6500匹;

四,平卢军兵力35000,战马5300匹。

从这次兵力组合来看,胡人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其主力还是依靠各镇的汉族士兵为主。除了曳落河那八千人之外,其他都是藩镇的军队。安史之乱根本原因就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安禄山等人只是巧妙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并不能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如果此次叛乱只是单纯的民族矛盾,就不会有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士兵

在进兵之前,唐军统帅们总结了以往与叛军作战的经验。叛军骑兵居多,擅长采用步骑夹击,唐军多次遭遇失败。为此,唐军加大纵深部署,加强翼侧掩护。随即展开了一系列的部署准备,以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九月二十七日,进至长安城西香积寺北、沣水以东地区。

叛军早已列阵于唐军的北侧,叛军将领李归仁率先出阵挑战,唐军前军迎击,击退李归仁所部,唐军赢得了头阵,信心大振,兵锋直逼叛军阵前。

叛军见状,立即调整了原先以进攻为主的战术,加强了阵前防御措施。唐军攻击受阻,叛军全力反击,唐军阵线松动,自相惊乱,退下阵来。

激战中的唐军骑兵

彼时的叛军并没有进攻败退下来的唐军士兵,而是争抢唐军辎重。前军统帅李嗣业见唐军败退,知此危急之时,如不力挽狂澜,失败在所难免。他寻得一处高地,高声呼道:“今日不以身饵敌,军无遗矣”。随即,脱去战袍,坦胸露怀,手持长刀,立于阵前。此时,叛军也听到了李嗣业的呼喊声,立即调转马头,朝其迎面冲来。只见他神情自若,毫不惊慌,待叛军骑手冲至百米之内,大声疾呼道:“不过尔尔”。顺势举刀劈去,但见叛军当其刀者,人马俱碎。连杀数十人之后,叛军稍退,唐军方稳住了阵脚。

手持陌刀的李嗣业

趁此空隙,李嗣业立马整顿队形,所率前军各持长刀,如墙推进,所到之处,无不披靡。都知兵马使王难得为救其裨将,被叛军射中了眉骨,垂下来的眼皮遮蔽了眼睛,他毫不在意,拔出羽箭,撤掉自己的眼皮,霎时间,鲜血洒满了面庞。他不敢众人劝阻,忍足疼痛,奋力还击叛军,部下见状,大受鼓舞,皆力战杀敌。

叛军将领眼见失败在即,随即他们命令潜伏于唐军阵营东侧的精锐骑兵出动,企图袭击唐军侧后。然而,被唐军侦骑所发现,立马报告于唐军。唐军将领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率回纥骑兵四千前往奔袭,一举将其大部歼灭。紧接着,仆固怀恩率军又迂回至叛军阵后,不知情的叛军那里晓得其后方会出现一支唐军,按道理,应该是唐军阵后出现自己的军队,然后前后夹击,打败唐军。可惜,这次是自己被仆固怀恩所部与唐军主力前后夹击。

仆固怀恩

双方战斗从中午一直拼杀到傍晚,唐军攻过去,击败叛军所部;叛军预备队补上,击退唐军所部;唐军预备队上,击败叛军预备队。叛军第二梯队接着上...如此循环往复,最后拼的是消耗,谁人多,谁的忍耐力强。

最后,叛军在唐军前后夹击之下,死伤众多,战损达到60%,败退,唐军获得了胜利。此次,唐军击敌六万余人。此场战役耗时三小时,等于唐军士兵在香积寺战役中,以每秒歼敌6人战绩,取得了平叛的胜利。次日(九月二十八)唐军收复长安。

在这里,我只能说叛军是很顽强的。在古代,双方军队作战,一般10%的战损,就基本宣告了此次战役的结束。就拿当代的军队与之对比,也只能忍受战损达到30%。而香积寺战役中的叛军战损达到60%才崩溃,是有多么的顽强,获得这场战役胜利的唐军是有多么不容易。

安史之乱也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直至唐朝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归仁   灵武   藩镇   大唐   王朝   所部   叛军   兵马   帝国   战果   骑兵   战役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