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

古时,豫东有条雎水,故道自今开封县东,经杞县、睢县、永城一带,流向安徽,至江苏北部注入泗水,睢县就是因位于睢水河滨为名的。

周初,睢县一带属宋国。战国,宋国为齐、楚、魏三国瓜分,睢县一带属魏国。

秦朝置襄邑县,一直沿用到元朝末年,历时一千五百多年。

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取对京都拱卫之义,名拱州,并且设置保庆军,作为防卫京都的军事据点。下辖考城太康楚丘宁陵柘城5县。

金代,改拱州为睢州。下辖柘城、考城、重华镇。

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睢州为睢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升睢县仍为睢州,下辖考城、柘城二县。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在睢州设睢阳卫。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降睢州为散州(相当于县)。

1913年,废府,改睢州为睢县。


凤城街道

原为城郊乡,2022年,撤销城郊乡,设立凤城街道。

北湖,古称凤凰湖,又名凤城湖。


董店街道

明洪武四年(1371年),董位西由郾城迁睢州,居蛟龙塔;

嘉靖年间,七世董敏由蛟龙塔迁黄庄村端,设店,称“董家店”;

清咸丰三年(1853年),黄庄、黎庄、侯庄、姜庄及董家店五村合并,合筑一寨,因董家店临南北大道,远近闻名,称“董店寨”。

王老人集的集市迁此,又称“董店集”,简称“董店”。


长岗镇

唐贞观年间,轩辕豹迁此建村于2.5公里长土岗上,故称长岗。

明崇祯三年 (1630年),与孙菜园、小陈庄、肖庄合并,仍称长岗。

清咸丰三年(1853年),筑寨成集,称长岗寨或长岗集。


平岗镇

古为平顶土岗,唐初人居其上,村以岗名,称平岗。

清咸丰三年(1853年),筑寨成集,称平岗寨或平岗集。


周堂镇

唐贞观年间,此地市场繁盛,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兴盛当时,称兴隆集。

明末,周泽永携子周国松、周国柱由周楼迁此,仍称兴隆集。

清乾隆年间,周氏创办学堂,改称周堂。

咸丰年间,该村与张庄、范庄、靳庄、高庄合并,筑寨垣,统称周堂寨,成集,亦称周堂集。


蓼堤镇

西汉时期,梁孝王都大梁,后因大梁地洼潮湿,东徙睢阳,从大梁至睢阳筑堤三百余里。

隋炀帝使人“访其遗址而增广之”,两岸植柳,堤生蓼草,远望若岭,故名蓼堤岭,简称蓼堤。

清咸丰三年(1853年),筑寨成集,遂称蓼堤岭寨,亦称蓼堤岭集。


西陵寺镇

西汉末年,此地为岗,称东南岗,岗上建寺,称南大寺。

据传西汉末年,刘秀兵败逃此,宿于寺内,称宿龙寺。

又传,后汉高祖刘知远葬此,更名西陵寺。

清咸丰三年(1853年),东南岗、南小庄、八五屯、小张庄、王潘池并入筑寨成集,称西陵寨,亦称西陵集。


城关镇

原为明睢州旧城南关凤凰、鞍子二岭;

因旧城周高内低,屡遭水患,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于此建新城,俗称扁担城,又称凤凰城;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水患,旧城废为湖,后治所迁此,历为州、县驻地。


潮庄镇

明初,丁、张二氏于此建村成集,称丁张集。

清咸丰三年(1853年)筑寨,因濒河潮湿,改称潮庄寨;

后有集,亦称潮庄集,简称潮庄。


尚屯镇

据《尚氏族谱》载:尚官盛系浙江嘉兴县东北二十五里瓦桥人,随明太祖讨元有功,官升指挥使驻汴。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汴之坚城卫调睢,名睢阳卫。尚官盛随军由汴来睢,于此垦荒屯田,安眷成村,称尚旗屯,简称尚屯。


后台乡

原称厚台岗,为古时较高土岗,后称后台岗。

清咸丰三年(1853年),筑寨成集,亦称后台寨或后台集。


河集乡

古有小河经此,宋朝建村于河北岸,成集,名河阳集。

清咸丰三年(1853年),筑寨,亦称河阳寨,简称河集。


孙聚寨乡

据《孙氏族谱》载:元初,孙氏始祖孙福行由山西迁睢州城西南二十九里孙楼;

明初,孙氏三世孙孙聚,为山东丘子县知县,重义轻财,好善乐施,致仕归来,由孙楼迁此,筑寨,以人名村,称孙聚寨。

明朝中期,张寨、王庄、小金港三村并入成集,更名重兴集。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军频至,官府命州民并村筑寨,该寨重筑。为纪念孙聚好义之风,复称孙聚寨。


白楼乡

丁氏最早在此居住,筑楼,村称“丁楼”。

据传明永乐年间,御前指挥使白鸾,随燕王北征,途经睢州直阳(即直阳庙,今蔡刘村),因病辞职,帝赐直阳田二百余亩定居。明中期,其后裔由直阳迁丁楼。

明末丁氏衰落,白氏兴旺,改丁楼为“白楼”。清咸丰三年(1853年)筑寨,亦称“白楼寨”。


河堤乡

古有一岭,西临解子八河,东濒梁河。宋朝时建村于二河堤土岭上,称河堤岭。

清咸丰三年(1853年)筑寨,为城南十八寨之一,称河堤岭寨。今旧寨墙废,遗迹显存。

成集,亦称河堤岭集,简称河堤。


白庙乡

唐贞观时,村北建白衣阁庙,以庙名村,称白庙。

清咸丰三年(1853年)筑寨,称白庙寨,成集,亦称白庙集。


胡堂乡

明初,胡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祠,称“胡家堂”,简称“胡堂”。

村西原胡家堂庙宇,清代改建为泰山庙,两节院、十分壮观,现为中、小学。


尤吉屯乡

据《尤氏族谱》载:尤氏始祖尤钦若,原籍福建连江县,随明太祖征战有功,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授袭睢阳卫中所兼总旗事,屯居于此,故名“尤旗屯”。

清咸丰三年(1853年)筑寨,改称“尤旗屯寨”,成集,亦称“尤旗屯集”。民国称“尤吉屯”。


涧岗乡

原为土岗,岗高,河深若涧,明代村建岗上,故名“涧岗”。

清康熙时成集,称“涧岗集”。咸丰三年(1853年)筑寨,亦称“涧岗寨”,简称“涧岗”。


匡城乡

古为林果产地,摘果承之以筐,故名承筐。

春秋宋地,名承匡城。

秦置承匡县,恶其卑湿,徙县襄陵,是为襄邑。

年久此城墙毁,清咸丰三年筑寨,称匡城寨,简称匡城。

据传春秋时,孔子游此城,匡人误围之,孔子由城东南角空而出。一说“孔子困匡处”在今长垣县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睢县   柘城   凤城   咸丰   乡原   土岗   孔子   河堤   凤凰   来历   年间   名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