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新县各街道乡镇的历史及名称由来

新县的历史文化前文已介绍,这次介绍新县各街道乡镇的历史及名称由来。


金兰山街道

2014年设街道,因域内金兰山得名。金兰山,原名金泉山,因山上有长年不绝的清泉而得名。后因盛产兰花,每逢三月,遍地金黄,更名为金兰山。

夏、商时属扬州。西周至春秋时先后属弦国、黄国。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秦代属九江郡。汉代属江夏郡。三国时属魏国弋阳郡。晋代属豫州弋阳郡。南北朝时先后属豫州弋阳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广陵郡、弋州弋阳郡。隋代至元代属光州光山县。明代分属光山县三山里和南乡仙居里、沙城里。清代分属光山县南乡仙居里朱向保、夏陂山保、长潭保和沙城里柴山保、清流里老冈保。1930年中南部属弦东区。1931年5月中南部属新集市,8月北部属夏青区。1932年划归经扶县浒湾区、新集区。1941年分属浒湾镇、新集镇。1947年10月复属浒湾区、新集区,12月属新县浒湾区、新集区。1948年西北部属新八区。1950年西北部复属浒湾区、新集区。1953年分属一区、二区。1955年复属浒湾区、新集区。1958年5月分属浒湾中心乡、柯棚中心乡、城关镇,8月分属超美、友谊、红旗3个公社。1960年分属浒湾、吴陈河、城关3个公社。1961年分属浒湾区柯棚公社、浒湾公社和城关区城关镇、白果树公社、扒棚公社。1962年6月分属浒湾、吴陈河、城郊3个公社。1983年分属浒湾、吴陈河、新集3个乡。1986年中、南部改属新集镇。1999年西北部改属吴陈河镇。2014年从浒湾乡、吴陈河镇、新集镇中析出,设金兰山街道。


新集镇

因镇人民政府原驻新集而得名。明嘉靖年间因始有客店而得名新店,清代因渐成集市而更名为新店集,后简称新集。

夏、商时属扬州。西周至春秋时先后属弦国、黄国。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秦代属九江郡。汉代属江夏郡。三国时属魏国弋阳郡。晋代属豫州弋阳郡。南北朝时先后属豫州弋阳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广陵郡、弋州弋阳郡。隋代至元代属光州光山县。明代分属光山县三山里和东乡五马里、南乡仙居里。清代分属光山县东乡五马里杜横保和南乡仙居里朱向保、长潭保、董范店保和南乡清流里老冈保。1930年属弦东区。1931年分属新集市、八里区,为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1932年划归经扶县新集区,为县治所。1941年属新集镇。1947年10月复属新集区,12月属新县新集区。1950年分属新集区、泗店区。1953年分属一区、六区。1955年属新集区。1958年5月分为城关镇、彭大塆中心乡,8月分为红旗、兴无2个公社。1960年分为城关、彭大塆2个公社。1961年8月分为城关镇和白果树、扒棚、戴咀、彭大塆4个公社,属城关区。1962年分为城关镇和城郊、戴咀2个公社。1983年改为城关镇和新集乡、戴咀乡。1986年置新集镇。2005年戴咀乡并入。2014年部分区域划入金兰山街道。


沙窝镇

1987年置镇,因镇政府原驻沙窝得名。沙窝,后汉时期因地处沙滩之中,故名。

夏、商时属扬州。西周至春秋时先后属弦国、黄国。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秦代属九江郡。汉代属江夏郡。三国时属魏国弋阳郡。晋代属豫州弋阳郡。南北朝时先后属豫州弋阳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广陵郡、弋州弋阳郡。隋代至元代属光州光山县。明代属光山县东乡八水里。清代分属光山县东乡八水里汪尤冲保、朴风山保、沙窝保。1931年属沙窝区。1932年划归经扶县沙窝区。1941年属沙窝镇。1947年10月复属沙窝区,12月属新县沙窝区。1953年属七区。1955年复属沙窝区。1958年5月分为沙窝、熊河两个中心乡,8月置山水公社。1960年更名为沙窝公社。1961年复属沙窝区。1962年复置沙窝公社。1983年改设沙窝乡。1987年改置沙窝镇。


吴陈河镇

1999年设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吴陈河而得名。吴陈河,明初因稽姓人在为驿站供应草料的地方旁定居而得名稽家店,明末因陈姓人立吴姓姐夫之子为嗣而更名为吴陈家,清初因吴、陈二姓人在河边定居而更名为吴陈河。

夏、商时属扬州。西周至春秋时先后属弦国、黄国。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秦代属九江郡。汉代属江夏郡。三国时属魏国弋阳郡。晋代属豫州弋阳郡。南北朝时先后属豫州弋阳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广陵郡、弋州弋阳郡。隋代至元代属光州光山县。明代分属光山县三山里、南乡白居里。清代分属光山县南乡下湾里通稽保、清流里老冈保。1931年属夏青区。1932年划归经扶县浒湾区、白居区。1941年分属浒湾镇、白居乡。1947年复属浒湾区、白居区。1947年分属新县浒湾区、白居区。1948年属新八区。1950年分属浒湾区、白居区。1953年分属浒湾区、沙石区,4月分属二区、三区。1955年复属浒湾区、沙石区。1958年5月分属吴陈河、柯棚、阳土墩、沙石4个中心乡,8月置友谊公社。1960年更名为吴陈河公社。1961年分为吴陈河、柯棚、阳土墩3个公社,属浒湾区。1962年复置吴陈河公社。1983年改为吴陈河乡。1999年改置吴陈河镇。2014年部分区域划入金兰山街道。


苏河镇

1999年设镇,因苏河得名。苏河,明中期因苏姓人在河边定居而得名苏家河,后简化为苏河。

夏、商时属扬州。西周至春秋时先后属弦国、黄国。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秦代属九江郡。汉代属江夏郡。三国时属魏国弋阳郡。晋代属豫州弋阳郡。南北朝时先后属豫州弋阳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广陵郡、弋州弋阳郡。隋代至元代属光州光山县。明代分属光山县南乡白居里和西乡青山里、长潭里。清代分属光山县南乡白居里千斤保和西乡青山里墨斗关保、长潭里牢山保。1932年属经扶县白居区和光山县第七区。1941年属经扶县白居乡和光山县第七区。1947年复属经扶县白居区和光山县第七区。1947年属新县白居区和光山县第七区。1949年属新县白居区和光山县五岳区。1950年分属新县苏河乡、文昌乡、双镇乡、夏店乡、庙墩乡和光山县五岳区。1951年分属新县白居区、光山县第六区土楼乡。1953年分属新县沙石区、光山县第六区土楼乡。1953年分属新县三区、光山县第六区土楼乡。1955年复属新县沙石区、光山县第六区土楼乡。1958年5月分属新县苏河中心乡、观音堂中心乡和光山县土楼乡,8月光山县南向店公社的部分区域并入,属钢铁公社。1960年属千斤公社。1961年分为八斗畈、观音堂、苏河3个公社,属千斤区。1962年置观音堂公社。1964年更名为苏河公社。1983年5月改设苏河乡。1999年改置苏河镇。


八里畈镇

2001年设镇,因镇政府驻八里畈而得名。八里畈,清初因地处八里长的田地中、周边散布着八个带“畈”字的村庄,故名。

夏、商时属扬州。西周至春秋时先后属弦国、黄国。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秦代属九江郡。汉代属江夏郡。三国时属魏国弋阳郡。晋代属豫州弋阳郡。南北朝时先后属豫州弋阳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广陵郡、弋州弋阳郡。隋代至元代属光州光山县。明代分属光山县东乡五马里、雾山里。清代分属光山县东乡五马里永阳嶅保、雾山里神留桥保。1931年属八里区。1932年划归经扶县沙窝区、浒湾区。1941年分属沙窝镇、浒湾镇。1947年复属沙窝区、浒湾区。1947年分属新县沙窝区、浒湾区。1951年为八里区。1953年更名为八区。1955年8月并入二区、七区,10月复属沙窝区、浒湾区。1958年5月分为八里、神桥2个中心乡,8月置胜天公社。1960年更名为八里公社。1961年复属八里区。1962年复置八里公社。1983年改设八里畈乡。2001年改置八里畈镇。


浒湾乡

1983年设乡,因乡政府驻浒湾得名。浒湾,因明初常有群虎肆暴且地处河弯曲处而得名虎湾,民国时期因“虎”不利于商贸且居离水稍远的岸上平地中而更名为浒湾。

夏、商时属扬州。西周至春秋时先后属弦国、黄国。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秦代属九江郡。汉代属江夏郡。三国时属魏国弋阳郡。晋代属豫州弋阳郡。南北朝时先后属豫州弋阳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广陵郡、弋州弋阳郡。隋代至元代属光州光山县。明代属光山县梅林里。清代属光山县南乡仙居里夏陂山保。1931年6月潢河以东属河区,8月潢河以西属夏青区。1932年划归经扶县浒湾区、新集区。1941年分属浒湾镇、新集镇。1947年复属浒湾区、新集区。1947年属新县浒湾区、新集区。1949年分属黄墩、李塝、郑店、徐塆、卓塆5个乡。1953年分属一区、二区。1955年复属浒湾区、新集区。1958年5月分属浒湾中心乡、城关镇,8月置超美公社。1960年更名为浒湾公社。1961年属浒湾区。1962年复置浒湾公社。1983年改设浒湾乡。2014年部分区域划入金兰山街道。


周河乡

1983年设乡,因乡政府驻周河而得名。周河,因清初周姓人在河边定居,故名。

夏、商时属扬州。西周至春秋时先后属弦国、黄国。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秦代属九江郡。汉代属江夏郡。三国时属魏国弋阳郡。晋代属豫州弋阳郡。南北朝时先后属豫州弋阳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广陵郡、弋州弋阳郡。隋代至元代属光州光山县。明代属光山县东乡五马里。清代属光山县东乡五马里五龙保。1931年属八里区。1932年划归经扶县沙窝区。1941年属沙窝镇。1947年10月复属沙窝区,12月属新县沙窝区。1950年分为周河、西河、熊塆、九龙、毛铺5个乡。1951年增设冯楼乡。1953年属七区。1955年复属沙窝区。1958年5月为周河中心乡,8月置五马公社。1960年更名为周河公社。1961年复属沙窝区。1962年复置周河公社。1983年改设周河乡。


陡山河乡

1983年设乡,因乡政府驻陡山河而得名。陡山河,因金牛在河滩上尿湿的沙变成了一斗金沙而得名斗沙河,明初因村边山势陡峭且有条河而更名为陡山河。

夏、商时属扬州。西周至春秋时先后属弦国、黄国。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秦代属九江郡。汉代属江夏郡。三国时属魏国弋阳郡。晋代属豫州弋阳郡。南北朝时先后属豫州弋阳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广陵郡、弋州弋阳郡。隋代至元代属光州光山县。明代分属光山县南乡沙城里、白居里。清代分属光山县南乡白居里千斤保和沙城里山河保、官堰保。1914年属光山县沙城区。1919年属沙城里。1929年夏属弦南区。1932年划归经扶县沙城区。1941年属沙城镇。1947年复属沙城区。1947年属新县沙城区。1949年设有陡山河、北店、扶前塆、柳林河、塘塆、白马山、李塆、白沙关、槐树店、油榨河10个乡。1953年属四区。1955年复属沙城区。1958年5月分为陡山河、油榨河2个中心乡,8月并入苏区公社。1960年置陡山河公社。1961年属陡山河区。1962年复置陡山河公社。1983年改设陡山河乡。


千斤乡

1983年设乡,因乡政府驻千斤河棚而得名。千斤河棚,因清雍正年间人们依河边千斤巨石搭草棚做生意,故名。

夏、商时属扬州。西周至春秋时先后属弦国、黄国。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秦代属九江郡。汉代属江夏郡。三国时属魏国弋阳郡。晋代属豫州弋阳郡。南北朝时先后属豫州弋阳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广陵郡、弋州弋阳郡。隋代至元代属光州光山县。明代属光山县南乡白居里。清代分属光山县南乡白居里千斤保、下湾里通稽保。1931年冬属千斤区。1932年划归经扶县白居区。1941年属白居乡。1947年10月复属白居区,12月属新县白居区。1953年春属沙石区,4月属三区。1955年复属沙石区。1958年5月分属千斤、沙石2个中心乡,8月属钢铁公社。1960年置千斤公社。1961年设有千斤、大吴塆、沙石、八斗畈、观音堂、苏河6个公社,属千斤区。1962年析出观音堂公社,复置千斤公社。1983年改设千斤乡。1990年析出沙石镇。2005年沙石镇并入。


卡房乡

1983年设乡,因卡房在辖区内较为出名而得名。卡房,明初因是三条河交汇处的集市而得名三河镇,民国初期因设有盐卡而更名为卡房。

夏、商时属扬州。西周至春秋时先后属弦国、黄国。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秦代属九江郡。汉代属江夏郡。三国时属魏国弋阳郡。晋代属豫州弋阳郡。南北朝时先后属豫州弋阳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广陵郡、弋州弋阳郡。隋代至元代属光州光山县。明代属光山县西乡青山里。清代属光山县西乡青山里潘殷冲保。1930年属弦西区。1932年划归经扶县白居区。1941年属白居乡。1947年10月复属白居区,12月属新县白居区。1949年设有卡房、胡河、居畈、何山、胡塆、老叶塆6个乡,属沙城区。1953年属四区。1955年复属沙城区。1958年5月置卡房中心乡,8月更名为英雄公社。1960年更名为卡房公社。1961年属陡山河区。1983年改设卡房乡。


郭家河乡

1983年设乡,因乡政府驻郭家河而得名。郭家河,因是道路拐弯处为驿站供应草料的地方而得名拐弯店,后因陈姓人迁入并在四周挖有九口水井而更名为九井陈家围,清初陈姓没落、郭姓兴起,此地居河边而更名为郭家河。

夏、商时属扬州。西周至春秋时先后属弦国、黄国。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秦代属九江郡。汉代属江夏郡。三国时属魏国弋阳郡。晋代属豫州弋阳郡。南北朝时先后属豫州弋阳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广陵郡、弋州弋阳郡。隋代至元代属光州光山县。明代属光山县南乡沙城里。清代分属光山县南乡沙城里官堰保、郭家河保。1914年属光山县沙城区。1929年夏属弦南区。1932年划归经扶县沙城区。1941年属沙城镇。1947年10月复属沙城区,12月属新县沙城区。1949年设有土门、莲花、麻布街、郭家河、塆店5个乡,属沙城区。1953年属四区。1955年复属沙城区。1958年5月置郭家河中心乡,8月并入苏区公社。1960年属陡山河公社。1961年属陡山河区。1962年置郭家河公社。1983年改设郭家河乡。


陈店乡

1983年设乡,因乡政府驻陈店而得名。陈店,因清初陈姓人在此开饭店,故名。夏、商时属扬州。西周至春秋时先后属弦国、黄国。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秦代属九江郡。汉代属江夏郡。三国时属魏国弋阳郡。晋代属豫州弋阳郡。南北朝时先后属豫州弋阳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广陵郡、弋州弋阳郡。隋代至元代属光州光山县。明代属光山县云山里。清代属光山县南乡沙城里柴山保。1929年夏属弦南区。1932年划归经扶县箭河区。1941年属箭河镇。1947年10月复属箭河区,12月属新县箭河区。1949年设有陈店、陈德祖、戴岗、梅花、细吴、三壁塆、程七塆、王塆、胡子石9个乡,属沙城区。1950年秋分为王塆、程七、细吴、梅花、戴岗5个乡。1953年设有一至四4个乡,属五区。1955年8月并入六区,10月属泗店区。1958年5月为陈祖德中心乡,8月属紫云公社。1960年属箭河公社。1961年分为陈店、梅花2个公社,复属箭河区。1962年置陈店公社。1983年改设陈店乡。


箭厂河乡

1986年设乡,因乡人民政府原驻箭厂河而得名。箭厂河,明朝中期因河中竖有石桩近百个而得名百步桩,清初因明末武进士王学举在河边设厂造箭而更名为箭河,1983年更名为箭场河。1986年更名为箭厂河。

夏、商时属荆州。西周至春秋时先后属弦国、黄国。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秦代属南郡。汉代属西陵县。三国时先后属魏国弋阳郡、吴国蕲春郡。晋代复属西陵县。齐时属木兰县。梁时属梁安县。隋代属木兰县。唐代至元代属麻城县。明初属麻城县仙居乡。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属黄安县泰仙乡。清代分属黄安县泰仙乡长水会、塔儿会。1931年属红安县。1932年先属黄安县泰仙乡长水会、塔儿会,后划归经扶县箭河区。1941年属箭河镇。1947年10月复属箭河区,12月属新县箭河区。1950年并入泗店区。1951年复属箭河区。1953年4月属五区,8月并入六区。1955年复属泗店区。1958年5月置箭河中心乡,8月属紫云公社。1960年置箭河公社。1961年复属箭河区。1962年复置箭河公社。1983年改设箭场河乡。1986年更名为箭厂河乡。


泗店乡

1983年设乡,因泗店在辖区内较为出名而得名。泗店的含义有二。一说以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得名。明嘉靖年间,此地开有商店,历史悠久,遂在“新店”(今新集)一名出后,便改称旧店。明末,因此地交通发达,有许多四匹马车经过,更名为驷店。清代,因此地滨临河流,更名为泗店。二说以历史文化得名。泗店原名旧店。1933年,国民党25军来此驻防,居民皆远逃,因军人中没人认识”泗店“标志中的简体字“旧”,又无人可问,而将”旧“误认为”泗“,并以”泗店“一名发公文。不久,”泗店“一名便流传开来,并取代了”旧店“。

夏、商时北部属扬州,南部属荆州。西周至春秋时先后属弦国、黄国。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秦代北部属九江郡,南部属南郡。汉代属江夏郡。三国时北部属魏国弋阳郡,南部属西阳县。晋代北部属豫州弋阳郡,南部先后属弋阳郡、西阳郡。南北朝时北部先后属豫州弋阳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广陵郡、弋州弋阳郡,南部先后属豫州西阳郡、建宁郡、定州、衡州、亭州、沙州。隋代北部属光山县,南部先后属信安县、麻城县。唐代至元代北部属光山县,南部属麻城县。明代北部分属光山县东乡五马里、南乡仙居里,南部属麻城县仙居乡。清代至民国初期北部分属光山县东乡五马里杜横保、南乡仙居里董范店保,南部属麻城县仙居乡丰义区、择里区、仁美区。1930年北部改属弦东区。1932年划归经扶县泗店区。1941年属泗店镇。1947年10月复属泗店区,12月属新县泗店区。1953年属六区。1955年复属泗店区。1958年5月分属泗店、余河2个中心乡,8月置上游公社。1960年更名为泗店公社。1961年复属泗店区。1962年复置泗店公社。1983年改设泗店乡。


田铺乡

1983年设乡,因乡政府驻田铺而得名。明代,易、田两姓居此开设店铺,名易田铺,后简称今名。夏、商时东南部属荆州,西北部属扬州。西周至春秋时先后属弦国、黄国。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秦代东南部属南郡,西北部属九江郡。汉代属江夏郡。三国时东南部属西阳县,西北部属魏国弋阳郡。晋代东南部先后属弋阳郡、西阳郡,西北部属豫州弋阳郡。南北朝时东南部先后属豫州西阳郡、建宁郡、定州、衡州、亭州、沙州,西北部先后属豫州弋阳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广陵郡、弋州弋阳郡。隋代东南部先后属信安县、麻城县,西北部属光山县。唐代至元代东南部属麻城县,西北部属光山县。明代东南部属麻城县仙居乡,西北部属光山县东乡五马里。清代至民国初期东南部属麻城县仙居乡仁美区,西北部光山县东乡五马里杜横保。

1929年东南部属麻城县乘马区。1930年西北部属弦东区。1932年划归经扶县泗店区。1941年属泗店镇。1947年10月复属泗店区,12月属新县泗店区。1950年设田铺、河铺、九里3个乡,属泗店区。1953年增设高山、宋畈2个乡,属六区。1955年复属泗店区。1958年5月置田铺中心乡,8月置东风公社。1960年更名为田铺公社。1961年分为田铺、河铺、九里3个公社,复属泗店区。1962年复置田铺公社。1983年改设田铺乡。


#信阳头条#​#信阳#​#新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新县   光山县   光州   至元   弋阳   东乡   魏国   信阳市   楚国   豫州   由来   公社   乡镇   街道   名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