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三叛时,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三人里到底谁才是曹魏忠臣?

#头条创作挑战赛#

合肥之战

远征东北亚后,毌丘俭被调往豫州,担任镇南将军,监豫州诸军事。

252年,魏军在东兴之战中大败,详见以下三篇:

东兴之战上:魏吴两大权臣的最强较量(司马师究竟有多强?)

东兴之战中:司马师为何采用之前没有任何军事经验的诸葛诞提出的计策?(刀割自己脚筋的吴国猛将是谁)?

东兴之战下:吴军是如何以少胜多大败魏军?(背后的两大功臣是谁?)


司马师重新调整淮南战区,转毌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诸葛诞战于东关,不利,乃令诞、俭对换。诞为镇南,都督豫州。俭为镇东,都督扬州)

毌丘俭到任后恪尽职守,整顿边防,调和兵、吏矛盾,提拔了一些身份地位不受重视的人才,特别是牙门将张特,毌丘俭大胆启用他为合肥新城守将(是时,张特守新城。魏略曰:特字子产,涿郡人。先时领牙门,给事镇东诸葛诞,诞不以为能也,欲遣还护军。会毌丘俭代诞,遂使特屯守合肥新城)

之后,诸葛恪举全国之力,兴兵二十万大举北伐。

面对吴军的来犯,张特坚守城池,重创攻城的吴军攻守连月,城不拔。士卒疲劳,因暑饮水,泄下、流肿,病者大半,死伤涂地

合肥守军也损失过半(特与将军乐方等三军众合有三千人,吏兵疾病及战死者过半)

张特使出缓兵之计(特乃谓吴人曰:“今我无心复战也。然魏法,被攻过百日而救不至者,虽降,家不坐也。自受敌以来,已九十馀日矣。此城中本有四千馀人,而战死者已过半,城虽陷,尚有半人不欲降,我当还为相语之,条名别善恶,明日早送名,且持我印绶去以为信。”)

诸葛恪居然轻信张特,遂停止了攻城(乃投其印绶以与之。吴人听其辞而不取印绶。不攻)

张特趁夜拆下房屋建材来修补城墙破损之处。等到隔天,张特修好城墙,便告诉吴军:“我但有斗死耳!”吴人因为被戏弄而猛攻,吴军昼夜攻城,疲劳不堪,无法作战(顷之,特还,乃夜彻诸屋材栅,补其缺为二重。明日,谓吴人曰:“我但有斗死耳!”吴人大怒,进攻之,不能拔)

本就伤亡惨重的吴军士气更加低落!

吴军的窘迫被率军救援的司马孚的获知,当即命毌丘俭等人率主力军出战合肥,同时下令文钦绕到吴军归路截击(魏知战士罢病,乃进救兵,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

诸葛恪被迫率兵撤退,被魏军斩首万余人(恪惧而遁,钦逆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毌丘俭凭此役又得升迁,加镇东大将军,战后毌丘俭特地上疏朝廷,不为自己邀功,通篇只为有功官兵,忠义之士逐个陈述事迹,善后抚恤,朝廷欣然采纳。

心存魏室

为曹魏立下大功的毌丘俭内心十分苦恼:

就司马氏来说,毌丘俭不好党争,洁身自好,故而司马懿、司马师明知他是曹叡的心腹,仍允许毌丘俭握有重兵,戍守边疆重镇,以此表明司马家对毌丘俭的示好。

但毌丘俭向来心存魏室,感激曹叡知遇之恩,对于司马氏的咄咄逼人之举也相当愤慨。

夹在曹魏和司马氏之间的他,因为两件事终于做出了选择。

254年,夏侯玄、李丰等重臣密谋取代司马师元辅的地位。事情败露,被司马师诛杀全族(庚戌,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等谋废易大臣,以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事觉,诸所连及者皆伏诛)

同年司马师逼迫郭太后废黜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毌丘俭与夏侯玄、李丰平素友好(初,俭与夏侯玄、李丰等厚善),二人被害本就令毌丘俭不安,同时亦因曹叡继承人被废而愤怒不已。

毌丘俭拉拢了对司马氏同样怀有恐惧的曹爽余党文钦,暗地开始谋划打倒专政的司马师(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曹爽之邑人也,骁果粗猛,数有战功,好增虏获,以徼宠赏,多不见许,怨恨日甚。俭以计厚待钦,情好欢洽。钦亦感戴,投心无贰

临到起兵,毌丘俭开始犹豫不决,实力雄厚的太原王氏掌舵人王凌已经失败过,仅凭势单力薄的他能打败司马师嘛?

关键时刻,身在洛阳朝廷为人质的长子毌丘甸送来一封信,在信中毌丘甸写道:大人居方岳重任,国倾覆而晏然自守,将受四海之责也。

毌丘俭怅然泪下,有子如此,何须它顾!下定决心推翻司马氏,为曹魏政权拼死一搏。

曹芳被废四个月后,255年正月,毋丘俭、文钦准备起兵。

淮南三叛

毋丘俭先派人联络镇南将军诸葛诞,邀其共同起兵,匡扶社稷。

诸葛诞能坐上这个位置,背后曹爽出了大力(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但诸葛诞权衡再三后决定站队司马家,斩来使,将毋丘俭的图谋布告天下。(毌丘俭、文钦反,遣使诣诞,招呼豫州士民。诞斩其使,露布天下,令知俭、钦凶逆)

计划既已泄露,为了尽可能占据先机,毌丘俭与文钦决定提前举兵,将在屯驻淮南的大小将领、官吏悉数召集到寿春城内,于城西筑坛,矫太后诏,与诸将歃血盟誓,起兵勤王,讨伐司马师(迫胁淮南将守诸别屯者,及吏民大小,皆入寿春城,为坛於城西,歃血称兵为盟

胁迫将领,矫太后诏,之后在成都的钟会也学了这一招!

为了速战速决,毌丘俭留下老弱驻守寿春,亲率六万精锐渡过淮河,急速行军(分老弱守城,俭、钦自将五六万众渡淮,西至项。俭坚守,钦在外为游兵)

毌丘俭这边虽然成功逼迫带病的司马师主动来战,但是整体战略态势却对他极其不利。司马氏操纵国政多年,根基已稳,几大军区司令都是依附司马氏的亲信:

毌丘俭深知要打赢这仗,只有依靠手里这支六万人的淮南劲旅,速战速决,一战击溃中央军。

初期扬州军进展迅速淮南大军为骁勇善战的老兵、精卒构成,一路破关拔城,势如破竹,但是在乐嘉遭遇了顽强抵抗。

守将居然是兖州刺史邓艾!

在得知毌丘俭叛乱后,邓艾率泰山兵马日夜兼行,增援乐嘉,堵住了毌丘俭的进军路线。

毌丘俭强攻不得,加之补给线拉长,士卒连日奔袭,战斗疲乏,只得暂且休整,遂进驻项城。

速战的计划已经失败,一旦陷入相持,毌丘俭败势已现,但是心想曹魏的他,仍然不肯放弃!

咱们对比一下:

淮南一叛,王淩向司马懿投降示弱;

淮南三叛,诸葛诞遣长史吴纲至吴请救,事变结束后,被皇帝连续三次下诏斥责。

谁才是魏之忠臣?

惟毌丘仲恭一人而已。

得知毌丘俭进驻项城后,司马师做出新的调整:

1、邓艾坚守乐嘉,在中央军主力到达前切莫出战。

2、诸葛诞自安丰郡向东进攻,威胁寿春,攻击毌丘俭的大本营。

3、征东将军胡遵督青州诸军出于谯、宋,徐州都督石苞进驻兖州谯郡,征南大将军王昶北上夹击,对毌丘俭形成战略大包围!

统帅中央军主力的王基违抗司马师命令快速占据了南顿,王基的这步十分关键,南顿要塞积有大量存粮。

补给日益困难的毌丘俭不多久也来攻打南顿,听说王基捷足先登,只好退回项地(俭等从项亦争欲往,发十馀里,闻基先到,复还保项)

王基此举大幅降低了平乱的成本,战后司马师也给予其巨额奖赏(迁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进封安乐乡侯)

之后,司马师与王基、邓艾军汇合,构筑防线,与毌丘俭对峙消耗(帝深壁高垒,以待东军之集)

本就处于绝对劣势的毌丘俭不甘坐困孤城,连续冲击中央军防线,司马师凭沟垒严防死守,不与正面决战。扬州军进展无果,粮草逐渐不支,军心也开始了动摇,许多将士更因家属在北,思乡心切,出现了大量的士兵叛逃(俭、钦进不得斗,退恐寿春见袭,不得归,计穷不知所为;淮南将士,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降者相属,惟淮南新附农民为之用)

外围的文钦军也被击败,虽然文鸯展现了超强的武力,单枪匹马冲入数千骑兵阵中,杀伤百余人,仍无法扭转败势,文钦父子力战突围,南逃吴国(众皆投戈而降,钦父子与麾下走保项,钦遂奔吴)


毌丘俭得知文钦兵败的消息后,自感大势已去,便领残部于司马师合围前弃城突围(俭闻钦战败,恐惧夜走,众溃)


毌丘俭逃至慎县,得知寿春已被诸葛诞袭击占领,追随的部下开始军心涣散,大量逃亡(比至慎县,左右人兵稍弃俭去

毌丘俭藏匿在河边芦苇丛中,被当地驻军射杀(俭独与小弟秀及孙重藏水边草中,安风津都尉部民张属就射杀俭,传首京都。属封侯。秀、重走入吴),


扬州军集体缴械,全部归降(将士诸为俭、钦所迫胁者,悉归降)


毌丘俭的长子毌丘甸,就是那位不顾自己安危力劝父亲出兵的勇士,在逃亡路上也被捕获,在洛阳为质的亲族全部受牵连被杀 (俭子甸为治书侍御史,先时知俭谋将发,私出将家属逃走新安灵山上。别攻下之,夷俭三族)


直到西晋灭吴,其在吴国的子孙才得到晋朝的赦免,重返中原,并得以为官。毌丘俭之孙毌丘奥,任晋朝巴东监军、益州刺史。


毌丘俭虽然败了,但是败的极其英勇、壮烈!


正如他在讨伐檄文里写的那样:千载风尘,思尽躯命,以完全社稷、安主为效。斯义苟立,虽焚妻子,吞炭漆身,死而不恨也。


更难能可贵的是,以一州之力对抗司马氏控制的全国兵马,毌丘俭知其不可为,即便如此,他​不曾做出任何通敌资敌之举,不献城,不称臣,此举让司马氏也钦佩之至,到了孙子毌丘奥时,就得到重用,官至益州刺史。


观其一生,确有国士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淮南   诸葛   东兴   司马   豫州   扬州   刺史   都督   忠臣   合肥   将军   王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