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困难局面的出现和永嘉的紧急应对措施

严重困难局面的出现

由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反右倾”以后继续“大跃进”的错误,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等,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问题,出现了严重困难,永嘉也不例外。这种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由于盲目扩大基本建设规模,投资量大幅度上升,1958年至1960年3年中,全县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719.12万元,相当于“一五”期间全县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02.82万元的7倍[1],大大超过了永嘉财力、物力所能承担的限度。在这期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投资中很大一部分又是用于钢铁和煤炭工业。投资的经济效益很低,浪费很大。1958年盲目建设的3立方米以下的炼铁小高炉263座[2],绝大多数报废或停产。随着建设的盲目发展,全县职工队伍迅速扩大。1958年,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人数高达7134人,比1957年增加6588人[3],不仅工资总额大幅度上升,而且增加了城镇粮食、副食品供应和市政建设的负担,削弱了农业生产战线。

二是农业生产水平下降。1959年全县工业产值虽然比上年增长了12.8%,但农村由于“五风”的泛滥,严重挫伤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1959年农业产值比上年下降6.9%,1960年又比上年下降5.8%。粮食总产量从1958年的13,292.5万公斤减少到1959年的12,237.5万公斤,1960年再减少到11,593.5万公斤[4]。农业生产的连年减产,导致农民收入不断下降,反过来又影响工业生产的发展,使不少工厂停工减料,产品积压,陷入困境。

三是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由于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连续下降,全县不仅生产资料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必需品更是严重匮乏。在农村,加上由于高指标、浮夸风,造成粮食估产失实,在粮食征购中部分地区征了过头粮,特别是1958年和1959年,国家征购量分别占当年实际总产量的26.5%和27.7%,使农村留粮大幅度下降。1958年至1960年,农村人均粮食从343.5公斤下降到293.5公斤[5]。在城镇,粮、肉、禽、蛋、菜以及日用工业消费品的供应都极为紧张。

四是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1959年至1960年,永嘉遭遇的大风、洪涝灾害异常严重。1959年7月29日,昆阳、白泉、田垟、茗岙等地遭受台风带冰雹灾害,房屋被严重损坏;1960年6月10日,8号台风挟带的暴雨冲塌新开垟水库大坝,造成极其严重的灾难;8月1日至3日,永嘉连续三日暴雨,降水量达600毫米以上,全县死亡14人,受淹农田9万余亩,冲塌房屋500多间,损失粮食250万公斤[6]。这一时期,全县又连续发生旱灾。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在这种情况下,从1960年春开始,永嘉农村中出现“饿、病、流、荒”[7]现象,口粮严重不足,浮肿病和青紫病普遍发生,部分社员外出度荒,甚至出现了吃树皮、草根、糟糠、观音土[8]等严重现象。由于营养不良,城镇中的浮肿病也呈蔓延趋势。经济生活上的严重困难,在农村和城镇都造成各种非正常死亡,全县人口自然增长呈现极不正常的现象。1958年到1961年,全县年末总人口分别是40.60万、41.82万、42.28万、42.47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5.20‰、11.03‰、12.24‰、4.21‰[9]。

县委的应急应对举措

面对日益严重的困难,中共永嘉县委积极采取一些应急措施以控制局面的进一步恶化,带领全县人民为战胜严重困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主要措施如下:

压缩基本建设战线。1960年上半年,县委已经意识到基本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于6月4日作出了《永嘉县一至五月份基本建设情况与下半年安排意见》,对全县1960年的基本建设投资作了合理调整。8月,县委遵照中共浙江省委下发的通知,要求在建的基建项目,分轻重缓急,集中力量,保证重点;非生产性项目一律不准兴建,已施工的应立即停建。经过这些努力,全县1960年的基建投资压缩到191.23万元,比1959年减少35%[10]。

重点抓好分配工作,努力安排好群众生活。1960年初,县委注意到部分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口粮不足等困难,着手抓好分配以解决好缺粮地区的口粮、种子安排问题。到6月底,县委已为底子薄、受灾严重的生产队安排了统销粮418.5万公斤,每人平均82.5公斤左右[11]。10月25日,县委批转了县委生活福利委员会《关于当前农村群众生活安排情况和意见的报告》,要求安排好当前群众生活,保证每个社员吃饱吃省吃长,在秋收中严禁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报告》提出,要大抓蔬菜生产,实行粮菜混吃;要节约用粮、计划用粮,把五个月的口粮分作七个月来吃。此后,县委还就生活福利工作和农村妇女劳动保护等制订意见和措施,推动公共食堂节约用粮,努力改善群众生活。

全党动员,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粮食极度缺乏的严酷现实,使各级党委深刻认识到发展农业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县委作出具体部署:

一是充实人员,加强管理。在秋收季节前,把大量劳动力从其他战线调回农业战线,并精减机构、下放干部,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要求尽最大努力搞好一切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力争秋季多收一些粮食。到8月25日,全县农业劳动出勤人员从16万多人增加到17.3万多人,其中田间管理劳动力出勤人员由8万多人增加到10万多人[12]。

二是迅速做好秋收、秋种、秋季征购和全年分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社员必要的收入,强调1960年年终分配,除生产费用必须留足外,公共积累应适当加以控制。与此同时,县委和公社党委召开多次扩大会议和党员大会,研究布置以秋收冬种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开展“比、学、赶、帮”竞赛。

三是积极采集和制造代食品,缓解缺粮困难。12月10日,县委发出《关于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的指示》[13],提出“把一切可以采集和加工的代食品全部利用起来”的口号,要求“到春花收成前,全县采集野生植物原料加工后的淀粉和各种代食品达到500万公斤至750万公斤,每户50公斤至75公斤”。到次年1月10日,全县共出动40余万人,采集了各种代食品原料172万公斤,其中有野生的乌糯、橡子、苦槠、茅草根、粉葛根、苦菜等计73万公斤,还有稻秆、玉米心、蕃薯藤、黄豆杆、甘蔗渣等副产品99万公斤[14]。

组织各方支援农业,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按照上级部署,县委一方面组织全县工业、财贸、文教等部门支援农业,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搞好生产自救。到1960年8月底,县委分别从工业、财贸、文教部门抽调出劳动力3718人、189人、388人支援农业生产[15]。与此同时,县委、县人委多次发出文件要求做好粮食分配和供应工作,千方百计地安排城乡人民生活。发动群众利用田头、地角、房前、屋后的零星土地多种瓜果、粮食作物,以瓜菜代粮食。此外,还紧缩了社会集团购买力,放开了农村集市贸易,尽一切努力增加城镇粮食和副食品的供应。

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和疾病防治工作。1960年春,全县各地相续发现众多因为缺粮造成的青紫病人和浮肿病人。县委、县人委立即抽调287名医务人员,组成75个医疗队[16],深入田头、工地、食堂,开展巡回医疗。1960年底,县委、县人委又在全县开展群众性的卫生保健运动,全力做好防病和治病的物资供应等工作,并在上级卫生部门的帮助下,组织医务人员和农村保健员到一线开展防病治病工作,使“饿”“病”情况基本得到缓解。

上述应急措施,对控制危重局面的进一步恶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因继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带来的全县农业生产持续下降的状况,也不可能立即摆脱经济形势严重困难的局面。“反右倾、鼓干劲”未能鼓起人民群众的干劲,继续“大跃进”也未能真正产生预期结果。


[1]永嘉县计划委员会:《永嘉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8》,1979年版,以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第155页。

[2]永嘉县档案局:《永嘉县大事记1949—2001年》,2002年版,第26页。

[3]永嘉县计划委员会:《永嘉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8》,1979年版,第106页。

[4]永嘉县计划委员会:《永嘉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8》,1979年版,以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第8、40页。

[5]永嘉县计划委员会:《永嘉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8》,1979年版,第40、196页。

[6]永嘉县水利志编委会:《永嘉县水利志》,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6页。

[7]“饿、病、流、荒:饿即口粮不足,病即浮肿病,逃即人口外流,荒即土地荒芜。

[8]观音土:一种白色的土,又叫高岭土,含矿物质,少量吃不致命。能够填饱肚子,却不会被人体消化。

[9]永嘉县计划委员会:《永嘉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8》,1979年版,第9、10页。

[10]永嘉县计划委员会:《永嘉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8》,1979年版,第155页。

[11]中共永嘉县委生活福利委员会:《关于当前农村群众生活安排情况和意见的报告》,1960年10月25日。

[12]中共永嘉县委办公室:《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情况简报》,1960年8月28日。

[13]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

[14]永嘉县档案局:《永嘉县大事记1949—2001年》,2002年版,第34页。

[15]中共永嘉县委办公室:《关于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情况汇报》,1960年8月31日。

[16]永嘉县地方志编委会:《永嘉县志》上册,方志出版社,2003年版,第43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永嘉   永嘉县   大跃进   困难   县委   全县   国民经济   农业生产   粮食   局面   紧急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