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用撞击摧毁一颗小行星比以前想象的要困难

科学家在研究小行星系川的样本后发现,它是一个松散的“碎石堆”,很容易吸收撞击能量。在这种状态下,这颗小行星已经保存了超过四十亿年,这表明此类物体异常稳定。

去年秋天,DART 撞击探测器与小行星 Dimorph 相撞,明显改变了它的轨道。这是保护地球免受可能的小行星威胁的概念的第一次测试。而且它是成功的,证实了在极端情况下,撞击将使天体偏离危险的轨道。然而,一项对系外小行星的新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能并不总是奏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科学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了这一点。

近地小行星(25143) Itokawa是一个细长的天体,长约 500 米,日本探测器隼鸟号于 2005 年访问过它。他收集了一颗小行星表面的尘埃样本并将其运送到地球。Fred Jourdan 和他的同事使用反射电子衍射(可以确定微观晶体的内部结构和方向)研究了这些材料,还通过氩测年法确定了年龄。

这样的工作证实 Itokawa 属于一种有时被称为“瓦砾堆”的天体。据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小行星迟早会相互碰撞并被摧毁,只有部分碎片被自身引力聚集在一起,形成松散的、大约一半空旷的“碎石堆”。很大一部分小行星就是这样排列的,但这种状态能维持多久就不得而知了。

Itokawa 的年代表明它作为一个“碎石堆”持续了一段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间——至少 42 亿年。这比整体小行星可以生存的数量级大几个数量级。Fred Jourdan说: “这种尺寸的‘碎石堆’之所以能拥有如此长的使用寿命,可能是因为其材料具有吸水性。” “总之,我们展示出丝川就像一个巨大的太空枕头,想要摧毁它非常困难。”

如果“碎石堆”能够比巨石存在的时间长得多,那么很可能大多数现代小行星都属于此类天体。与 DART 遇到的 Dimorph 不同,它们可以吸收冲击能量并且反应不太明显。据科学家称,这让人质疑我们保护地球免受小行星威胁的方法的有效性。

“我们可能会采取更积极的方法,”合作者 Nick Timms 教授说。“例如,利用附近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一堆瓦砾”撞开或驱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小行星   数量级   瓦砾   天体   松散   碎石   探测器   样本   科学家   事实   困难   地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