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成为压垮明末崇祯的最后一根稻草!

明朝作为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终于在1644年随着崇祯的吊死煤山,也宣告结束,国祚整整276年。

后来很多人分析,如果换做朱元璋、朱棣或者李世民、甚至康熙这些政治强人来当“崇祯”,能否摆脱灭亡的命运?洋洋洒洒从政治、经济、军事、贸易等分析、假设了好多内容,而且很多观点也确实耳目一新,感觉颇有道理。

其实依笔者看来换做是谁当明朝末代皇帝,也无法改变亡国的命运。因为崇祯在位十七年虽然勤恳有加,但是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四个主要因素已然形成,而且环环相扣,俨然已成一盘死棋,任谁也难以破局。

且听一一道来,权当抛砖引玉吧!

01

内忧:200万农民起义大军在黄河南北、长江上下十几个省的辽阔地区进行战斗,势不可当。

公元1628年,明思宗朱由检从哥哥朱由校手中接过帝位,是为崇祯帝。崇祯非常敬业,经常宵衣旰食地处理朝政。

可是登基第一年就赶上了陕北农民大起义。天启七年,天灾不断,陕北土地异常贫瘠,接连几年粮食几乎颗粒未收,而朝廷对赋税和徭役照收不误。

于是1627年从陕西王二起义开始,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农民军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游击作战到运动作战愈演愈烈,在黄河南北、长江上下整整进行了十七年的斗争,可以说势不可当。明朝廷派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等名将去征讨,总是“摁下葫芦起来瓢”,始终是无法彻底消灭农民起义军。当然这里面也有崇祯瞎指挥的个人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同时,全国各地如浙江、福建、山东等起义也风起云涌,陕西地区则成为农民起义的中心地。崇祯一朝始终义军四起天下大乱,严重影响了政治、经济、军事、商业的发展。

02

外患:后金(满清)经过萨尔浒和松锦战役等,已经由防御开始转向对明朝的进攻。

曾经当过明末第一名将李成梁家奴的努尔哈赤,在1615年李成梁病逝后,于1618年建立后金,并高举对明朝的“七大恨”,公开和明朝对立。

1619年三月,努尔哈赤几天时间内在萨尔浒击败前来讨伐的几路明军,明朝军队伤亡45000人,上万门火器被其缴获,军事实力大为增强。此战后辽东控制权尽失,明军由进攻转为防御。

1640年到1642年,皇太极率清军开始围困锦州,松锦之战打响,最后以松山城被清兵攻陷而结束,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变节。战争共经历了两年,以明军惨败告终,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北部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兵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赫赫有名的关外铁骑被歼灭殆尽。清军随时以踏板之势威逼京城,明朝岌岌可危。

从万历末年到崇祯末年(1619-1642),明清历经萨尔浒之战、开铁之战、广宁之战、松锦之战等主要战役后,而明朝再也没有能力对满清皇太极发起攻击,眼睁睁看其做大。

03

天灾:明末小冰河极端天气影响了明朝近50年时间,同时华北持续十年的瘟疫更是雪上加霜,整体破坏力无与伦比。

《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等文献中都提到了小冰河这种奇特气象。小冰河时期指的是明末清初整个中国冬天奇寒无比的几十年时期,而夏天大寒与大涝随之伴生,连广东福建都狂降暴雪,严重影响了政治、经济、商业等发展。

雪上加霜的是,天气异常导致瘟疫横行。1633年(崇祯六年)到1644年(崇祯十七年),明王朝的北方爆发了一场持续十余年的瘟疫,鼠疫首先爆发于山西,1637年传染到榆林府、延安府,1640年蔓延到河北大名府、真定府等,1641年终于传染至京城。

所患之地十室九空,百姓流离失所,京城防卫空虚。后来李闯王带兵杀入京城,几乎未遭抵御皆是此占有主要因素。

明朝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又赶上几十年的天灾,大明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04

人祸:崇祯帝上台自命不凡、刚愎自用,不听天启帝劝告直接铲除了魏忠贤,导致文官集团失去制衡而尾大不掉,坐看明朝灭亡。

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破城门,崇祯吊死煤山,留下遗诏:文臣误国,皆可杀!

崇祯刚登基时,不顾哥哥天启帝的嘱托直接杀了阉党首领“九千岁”魏忠贤,引得一干东林党等文臣连连叫好,殊不知魏忠贤一死文官集团失去制衡,其丑恶嘴脸随着呈现出来。

李自成评价说:“这些人平时道德文章天下第一,高谈阔论家国大义。真到生死攸关的时候,一个个低头不语,只顾自己的生死。”崇祯某次为了20万两军饷愁的整修睡不着觉,而这些文臣只象征性的凑了一两万两银子。

当李自成攻进北京城时,首辅魏德藻不仅贡献巨额白银,甚至连女儿也贡献出来,只为继续谋个官做,其他文臣更是如此。被义军用铁索活活将其砸死,崇祯十三年的大明第一状元,最后死于自己的无耻。

魏德藻只是一个代表和缩影,后来1200多名文官踊跃投降了李自成,更是贡献了天文数字般的金银,而他们只是为了做个小官,甚至是能留一条命就行。

结束语:

崇祯是一个尽职勤奋的皇帝,自1628年登基后,宵衣旰食,夙夜忧叹。无奈却是一个最为悲情的皇帝,一上台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便同时如影随形,最后成为压垮崇祯的最后一根稻草。

1644年三月,崇祯吊死煤山,实现了“君王死社稷”的遗愿,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自杀的皇帝(另一个是唐末帝自焚于洛阳)。历史对崇祯评价是比较高的,张廷玉主编的《明史》评价崇祯帝:“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励,殚心治理”。

以史为鉴,在实际生活中,预判一个公司或个人的发展前景如何?不妨也可以从“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四个方面进行审定。占有一条者,为正常,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占有二条者,就应该适当注意了;占有三条者一定要提高警惕了;占有四条者不管公司或个人,即使是再努力,也只能推倒重来了。

这就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魅力所在!

注:喜欢的点点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崇祯   内忧   外患   人祸   天灾   努尔哈赤   明朝   京城   天启   文官   明末   稻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