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项羽悲惨结局的五个性格缺点

项羽出道后,几乎战无不胜,他率领各路义军只花了三年时间,就灭亡了秦朝,却在接下来的楚汉争霸中输给了屡战屡败的刘邦。

对于项羽,后人们多抱着同情、惋惜或者钦佩的态度,认为他是有情有义的不世之英雄。李清照就写诗赞过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兵败垓下,霸王项羽在临死前喊出了他心中的不甘。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他把自己的命运结局归结为天意。


项羽真的是个时运不济的英雄吗?我不这么看,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项羽身上同样适用。那么,项羽的哪些性格弱点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呢?我认为有五点。

残忍弑杀

少年时的项羽,属于文不成武不就,学啥啥不行,家长也拿他没办法的孩子。没想到长大成人后,上天却给了他一副“力能扛鼎”的好身板,这难道不是老天爷格外偏爱他吗?

凭借与生俱来的身体素质和战斗天赋,项羽在会稽郡府一杀成名。

那一年,项梁杀了人,带着项羽逃到吴中(现在的苏州)。凭借着项梁的谋略与项羽的武力,叔侄二人很快就在当地混出了一片天地,就连会稽郡守殷通也听说了项梁的大名。

大泽乡起义爆发后,各地纷纷响应。殷通也想就地起事,于是请项梁到郡府商量,没想到项梁却让项羽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袭杀了殷通。

随后,项羽一手提着殷通的人头,脖子上挂着郡守官印,只用另一只手又杀了一百多人,直杀得郡府上下无人再敢反抗。

初出江湖,百人斩,项羽果然是天生的杀神。

项梁率领八千子弟兵渡江西进,他曾派项羽去攻打襄城(河南襄城县),襄城秦军坚守不降,项羽攻陷襄城后,下令将襄城军民全部活埋。

如果说在会稽郡府,大开杀戒,是为了首战立威,那么襄城活埋军民则暴露了项羽残忍弑杀的本性。

此后,项羽每次打了胜仗,几乎都要屠城,屠戮城阳县,屠戮咸阳城,平定齐地田荣叛乱时烧平了齐国的城市房屋,活埋了投降的士兵。血腥屠杀的例子,在项羽的一生中屡见不鲜。

但在楚汉战争后期,有一次攻占了彭越管辖的外黄县(今河南省民权县西北),项羽竟然破天荒地听从了一个13岁小孩的建议,没有屠城。

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阬之。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曰:“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阬者。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13岁的孩子都知道暴力屠杀并不能让百姓归心,自以为可以号令诸侯的霸王项羽却不懂这一点道理,怎么能够赢得天下呢?

目光短浅,小富即安

秦国能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与关中及巴蜀的地理优势不无关系。

有人分析过,秦国起初凭借关中的富庶,完全有实力与关东六国中任意一个诸侯国抗衡,但秦国在拿下巴蜀以后,相当于国力增加了二倍,同时与两国开战也不落下风,所以逐一扫灭六国自然不在话下。

项羽并没有看到巴蜀与关中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他只看到了巴蜀的闭塞,却没有意识到巴蜀的富庶,所以在咸阳分封诸侯时,直接把巴蜀封给了刘邦,而且还加上同样富庶的汉中。项羽一走,刘邦的人马立刻翻过秦岭占据了关中。

如果刘邦没有占据富裕的关中和巴蜀,在后面的楚汉争霸中,萧何的后勤工作恐怕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虽然项羽目光短浅,但他手下并不是没有有识之士,韩生就曾劝他,可以在关中建都以称霸,可惜项羽没听。理由有两条:一,秦国宫室已经烧毁,言外之意,没地方享受了;二,想家了,非常想,好想回去在同乡面前显摆显摆,霸王我实在是忍不住啊。

于是韩生说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韩生曰:“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羽闻之。斩韩生。

好男儿志在四方,项羽却像一个离不开家的孩子。或许一开始他给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就是称霸一方,而不是一统天下。

识人不明,信人唯亲

刘邦手下可谓是人才济济,项羽手下却人才无几。范增可以说是楚军中唯一的正经谋士,可惜他几次献计,项羽都没有采纳,因而错过了消灭刘邦的大好时机,为自己留下了最强大的对手。

还有一个经常给项羽出主意的人,项羽到是言听计从,可这个人其实每次都是帮着刘邦说话,他就是项羽那个吃里扒外的叔叔-项伯。

鸿门宴

鸿门宴之前,项羽军队40万,刘邦军队只有10万。范增提醒项羽:刘邦这小子以前贪财好色,进入关中后却秋毫无犯,分文不取,说明他志向不小,而且我观察他头顶王者之气,必须称早除掉,以绝后患。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没想到项伯连夜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邦,并且和刘邦一起编了一套说辞,回来欺骗项羽放过刘邦,所以在后来的鸿门宴上,项羽才没有下决心杀掉刘邦,终于“养虎自遗患”。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王许诺。

项羽、刘邦在广武涧对峙不下,项羽军中粮草眼看接济不上了,项羽想了一个狠招,把刘邦的老爹绑在案板上,告诉刘邦说,你要不投降,我就把老头儿煮了。这时候,又是项伯不动声色的救下了老刘头儿。

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身边的亲人是敌人的卧底,项羽居然没看出来,这仗怎么打得赢。到是对于忠心耿耿又有谋略的范增,项羽轻而易举地就中了陈平的反间计,毫不犹豫的解雇了范增,从此再没人给项羽出谋划策。

背信弃义,出尔反尔

背信弃义的事项羽干得太多了。

可能大家觉得,项羽在咸阳分封诸侯时,没有如约把关中封给刘邦,这算是背信弃义。

我到觉得这件事从一开始就不太公平,项羽一路上打了多少硬仗,才走到函谷关前,而刘邦几乎没遇到秦军主力,所以才轻而易举地进入武关。如果调换一下行军路线,以刘邦领兵的能力,说不定早就战死在路上了。

项羽有三件事情干得不太光彩。

项羽

第一件,暗杀义帝熊心。起初为了提高号召力,项梁听取范增的意见立了楚王室的后裔熊心为楚怀王,熊心虽然没有带兵打仗,但名义上是诸侯共尊的王。

咸阳封王时,项羽表面上仍然尊熊心为义帝,就是名义上的皇帝,但给他分配了具体的封地,相当于降成了诸侯王待遇。后来,项羽安排黥布和共敖暗杀了熊心。

这件事情也成了刘邦率领诸侯联军讨伐项羽时,列举的十大罪状之一。

第二件,杀害韩王成。义帝死在了去封地的路上,韩王成更可怜,根本就没去封地。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里也有韩王成,但他认为韩王成没有战功,压根儿就没让韩王成上任,直接把他带回彭城后杀了。这不是明显的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吗?

第三件,出卖曹无伤。曹无伤是刘邦军中的左司马,项羽进入函谷关,曹无伤给项羽送信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鸿门宴上,项羽一见刘邦就把曹无伤给卖了。关于这件事,《史记.项羽本纪》只用了几句话描述,但越是从小事情上越是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就项羽这人品,谁投靠他谁倒霉。

思想幼稚,胸无谋略

刘邦每一次撒谎,项羽都会相信,如果一次两次被骗,可以说是不小心,每次都上当,那就是思想幼稚,头脑简单。

刘邦第一次欺骗项羽是在鸿门宴上。刘邦说,我提前一步进入关中,可我钱没拿一分,美女没抢一个,我这是给项将军你看着场子呢,就盼着你来咸阳呢。这话让项羽多少还有点感动。当然刘邦这次撒谎,有项伯这个内鬼从一旁帮腔,项羽受骗也算情有可原。

第二次刘邦骗项羽,是在项羽准备攻打齐国田荣的时候。此时刘邦已经占领了关中,项羽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恼火,准备先打刘邦。刘邦很及时地派张良给项羽送了一封信,信上说:我取关中,只是为了拿回当初约定的地盘,绝无东出之心,您放心!

汉使张良徇韩,乃遗项王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曰:“齐欲与赵并灭楚。”楚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

项羽相信了刘邦的话,带着人马踏踏实实地去攻打齐国。没想到,他前脚刚走,刘邦就联合其他诸侯国,统帅大军56万,占领了他的老巢彭城。

第三次,刘邦又骗项羽说,咱哥俩儿和解吧,别打了,以鸿沟为界,东边归你,西边归我,平分天下,多好啊!我也没啥条件,你放了我爹和我媳妇儿就行。项羽又信了。

刘邦是一如以往的说话没算话,老爹和老婆一到手,立马喊人,追着项羽一顿猛捶,一直把项羽撵到垓下,在郁闷中自杀。

项羽还做了一件幼稚的事情。在成皋城下,竟然要和刘邦单挑,也不想想,这送死的事儿刘邦能干吗?果然刘邦就一句话:“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而且,项羽打仗基本都是硬撼,很少用谋略计策。破釜沉舟勉强能算一计,但那也只是项羽好勇斗狠性格的另一种表现。

总结: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最后总结了项羽失败的原因,有两点我觉得非常准确,一点是“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另一点是“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两点归结为一点,其实就是项羽过分自信,只执迷于自己的武力,不相信他人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项羽   襄城   秦国   关中   封地   鸿门宴   刘邦   谋略   军中   诸侯   悲惨   缺点   性格   结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