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危机中钱都去了哪里?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样,都有这样的疑惑,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经济大危机,人们把钱从银行贷出来,银行明明是收利息的,银行破产了。把钱用来消费,本应该是刺激产业的发展,结果花钱的人破产了,产业也破产了。经济大危机钱到底都去哪了?

今天我们就以 20 世纪美国经济大萧条为例,来讲讲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依靠着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全国性的销售、通讯网络、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国内需求,主导性的经济发展战略,逐步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和工业国家。到了 1929 年,已经达到平均没有 5- 6 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的水平,民众生活富足,金融市场得到了跑车式发展。


当时的中国依旧处于战火纷纷的混乱年代。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一辆辆车川流不息。男士们西装笔挺,提着公文包出入大楼。女生们都穿着时髦的时装,各大商场里留下他们的身影。

人们,每天的报纸上看到的都是股票飞涨的消息,大家讨论的都是经济的画面。一夜暴富,亿万人生之后仿佛触手可及。这是连总统胡佛都发表演讲。美国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面对着大好形势,美国银行、企业、股市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先是银行。美国的经济由什么带动的。国内消费,为了进一步消费怎么办?放贷,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只要你敢贷,我就敢放”。


不管是想做生意,还是想要购物,不管是买房还是买车,统统贷款。为了进一步刺激民众贷款,银行还出了个新玩法。提倡每日贷一贷比如贷款买车。可以不用急了一下的还清,按月慢慢还行。看着很眼熟。没错,这就是至今都让人屡试不爽、欲罢不能的分期付款。它的出现,使人们更加陷入了透支消费的盲目热潮。别管有钱没钱,先消费再说。极大的膨胀了消费品市场。整个美国,表面上人人都很富裕,花墙大手大脚,车房不在话下。但裤兜里没几个子儿这金融危机的第一个地雷已经埋下了。

贷款的盘子越做越大,仅仅靠消费市场已经难以满足银行家的口腹。他们把贷款的目光放到了股市,像炒股贷款等。大胆来贷,只要你通过保证金的方式购买股票就行。也不多, 10% 的保证金够了,剩下的交给银行。现在的股市飞涨,还可以贷款炒股,这不就是天上掉钱吗?整个国家瞬间被股市的浪潮席卷,无数人涌入股票市场,股票进一步上涨,投资者的大量财富疯狂投入到股市,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

1924 年,史密斯甚至提出了股股票是长期投资对好工具的竞争结论和股票价值决定于其未来收益的重要思想。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数百万普通居民争相购买股票的景象。而当时的股市大多都是价值很高的高科技公司,股票价格也并非定期发布,关于上市公司的文章倒是泛滥成灾,到后来甚至出现了股票价格随着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不断变化的现象。而背后的股票操纵者则抓住了这一点,疯狂敛财。金融危机的第二颗地雷悄悄埋下。


随着民众疯狂的贷款炒股,手中的财富越来越多,消费品市场也得以急剧发展,不管造多少,都有人来买,多造多得。于是各大企业卯足了劲全力生产。整个美国社会出现了生产过盛,又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第三颗地雷。

看着股票市场涌入的资金越来越多,美国经济发展逐渐畸形。政府很快察觉到了金融市场的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政府看不下去了,因为经济发展主要还是要靠实际经济推动,所以必须要给金融市场一点颜色看看了。于是政府开始着手提高银行利率,对各大银行的贷款额度进行了限制,同时增加了股票保证金,提高了贷款门槛。

证明这番操作让一些聪明人清醒了过来,这是要对股市下手了,赶紧套现才是王道。 1929 年 10 月 24 日星期四早上7点,纽约证券市场早早打开了大门,依旧是一片无比喧哗,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 20 分钟后,通用汽车公司一笔 2500 的交易被悄悄抛出。之后一些大公司和小公司也陆续抛出股票。这时细心的股民发现股票有了大幅度下跌,赶紧抛售手中的股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股票的走势,开始疯狂抛售。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美国的股票市场一瞬间就下跌了将近 40 百分点。股市的大崩盘仿佛一记重锤,把经济发生的泡影彻底击碎。这一天,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是大萧条时代的起点。 5 天后的十二十九日,近一天时间,就有大约一千六百多万股股票基金的交易。数以百万计的股票最终变得毫无价值。那些保证金购买股票的投资者彻底破产。纽约证券市场完全失控。股市大崩盘,导致成千上万的美国民众一夜之间沦为了穷光蛋。


于是跳楼的跳楼,自杀的自杀,活下来的人天天以泪洗面,哀嚎遍野。与此同时,很多人是借钱炒股,但是银行借贷出去的钱无法收回,大量的损失。让银行纷纷采取紧缩政策,削减信贷消费规模,提高计量门槛,这又引发了消费市场的大幅度萎缩。这时大量民众不再消费了,没钱了,买不起了。按照供给需求,民众的需求都没了,供给还有必要增多吗?因此,工厂企业为了保全自身分,减产停工,大量裁员,又导致一大批民众失业,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民众越是失业,消费越低,企业越不生产,越裁员,蔓延到更多的产业和人群。失业断供,没有钱,没有食物流落街头。到后来,随着消费能力的虚弱,农业也被波及,大量农产品滞销,出现了著名的把牛奶倒进河里的景象。让金融危机埋下的地雷瞬间爆炸,把银行、企业和股市以及绝望的股民炸得晕头转向。


在经济大萧条的时间里,人的生活急转直下,有绝望的妈妈带着孩子打开煤气自杀,实在找不到食物。很难想象一个当时最发达的国家,也会有人找不到食物。

纽约和芝加哥的城市中到处可以看到人们在丢弃的垃圾堆中找剩肉。

讲到这里,问题来了。经济大萧条中,钱到底去哪了?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货币的增多并代表实际产出的增多。货币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需要对产出的实际财富方便计量和交易。换句话说,是因为有了实际产出才有了货币。我们假设大萧条钱存在一个李四银行,银行有这 1000 万货币,他讲 1000 万通过打造存折的方式带给了民众。这些钱炒股,把 1000 万变成 2000 万的股票、证券、债权。而这些东西本质上无法代表银行金库里那些钱,只是金融手段衍生出来的杠杆,实际上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存在的。看似通过炒股赚了大量的钱,账面上的货币增加了,有足足 2000 万,但实际存在的钱依旧只有 1000 万。这种货币的增加是信用扩张的表现。


一旦大萧条来临,股票大跌,信用自然会收缩,钱也就减少了。因为钱只是信用,并不是真钱。所以经大萧条的时候,并不是钱变少了,而是信用收缩了。

资本是逐利的,他们宁愿将食物丢弃也不愿分发给贫穷的人。为什么丢弃,维持市场价格,维护自己的收入。

我们生在红旗下,没有垄断主义,没有财阀控国。

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

(图片来源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经济   地雷   美国   萧条   民众   货币   贷款   股市   危机   银行   股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