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最后的3名军统特务,隐姓埋名64年,晚年重聚留下合影

一张照片记录了他们的一生,原本没有交集的他们,却因共同的使命交织在一起。他们就是大陆最后的3个军统特务,隐姓埋名64年过着平淡的生活,在2013年低调见面,并留下一张合影。

军统特务的诞生

军统是蒋介石为了保护自己而创建的特务组织,战争年代,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令当时的社会陷入白色恐怖之中,直到解放战争胜利,蒋介石前往台湾,这个组织的某些成员依然渗透在中国的各个角落。

2013年,3个老人的合影,揭开了他们尘封已久的秘密,道出了他们是军统特务的身份。这3个身份特殊的人分别是戴以谦、祝仁波和一位女性特务王庆莲。

戴以谦的军统生涯

戴以谦原来也只是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遇见了戴笠,经过一番谈心过后,这才发现有着血缘关系。由于戴笠在军统的地位,戴以谦便顺理成章的从一名小兵进入到军统特务局,以积极高昂的态度,工作热情上进,得以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对这个年轻后生产生好感,加以跟戴笠的这种关系,在军统特务局里工作的得心应手,随着身份也越来越高,他便接触到了局里特务人员的工作核心,一次又一次的看见同胞们惨死 ,心为之反感,而且这种感觉愈演愈烈日益加重。后来戴笠死于空难后,面对当前的局势,戴以谦深知靠山倒了,因此便主动离开了军统,到傅作义的军队里面工作。

在全国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戴以谦找到一个恰当的机会离开了部队,到乡下经过系列劳动改造。整个过程中,戴以谦都十分配合,深知自己工作的特殊地位,他明白自己的罪过,情报处理中的残酷血腥,他的良心倍受谴责。经过积极配合劳动改造,他的行为得到政府的认可,刑满释放后在政府帮助下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祝仁波生计所迫进军统

祝仁波小时候因为家里很穷,急需一个能够保证自己生活的工作,迫于无奈为了混口饭而进入了军统。

进入军统以前,祝仁波曾经致力于无线电研究,是警官学院的一名学生,由于祝仁波的刻苦钻研,很快的掌握了各项实际有用的无线电知识。因此祝仁波进入军统之后,便得到军统局高层的重视,安排到了维修通讯电台的重要位置,这个工作将他的专业知识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在战争年代起到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以后,政府工作人员了解到,祝仁波虽然在军统工作,实际上没有干过任何情报工作,也没有参与迫害共产党员,所以劳动改造不久就释放了,过着平凡的生活,凭借自己高超修电器的本领,在新中国继续发光发热。

王庆莲军统电译员

王庆莲是这3个人中唯一一位女特务,幼年丧父由母亲含辛茹苦拉扯长大,生活贫困并没有阻碍妈妈支持她读书,16岁初中顺利毕业。

在那个战争年代,王庆莲机缘巧合下被军统局招聘成功,成了军统体系中的一分子。经过系统的培训,由于成绩特别出类拔萃,于是由她专门负责破译电码。长期破译电报过程中,她清楚的知道,一份电报的背后却是残酷无情,她厌倦了这种生活,一心想着要脱离这个工作。戴笠空难的发生,更加激发了她下定决心要离开,在国民党溃逃台湾之际,她委婉拒绝了退居台湾的邀请,毅然的留在了大陆。由于她身份的特殊性,经过了20多年的劳动改造,政府为其平反,为她办理了退休手续,恢复了正常生活。

三人聚首

隐姓埋名64年的三位老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于2013年成功相见。回忆过去,虽然工作部门不同,但他们对当年的军统生涯仍唏嘘不已。如今年事已高,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幸福的安度晚年。留下一张珍贵合影,是对青春的怀念,也是历史的鉴证。

走过一生,他们虽然有辛酸,有苦楚,但是他们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后代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军统   特务   解放战争   劳动改造   局里   空难   隐姓埋名   台湾   晚年   身份   大陆   政府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