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皇帝的奇遇人生:相似的开场,不同的结局,是谁改写了他们的剧本?

读明朝前半截历史,你会发现,有两位皇帝仿佛撞了“剧本”。一位是建文帝朱允炆,一位是明宣宗朱瞻基。这两位皇帝,都是在十几岁的年纪被立为皇太孙。他们有着同款强悍的爷爷,有着一样早逝的父亲,还都有一位造反的叔叔。就连他们的智囊团,都像是统一配发的……开场如此相似的两位皇帝,如何走出不同的结局?又是什么在影响着他们的命运?

一、强悍的爷爷

朱允炆和朱瞻基,都有一位强悍的爷爷。

朱允炆的爷爷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对他的爱,有一定“爱屋及乌”的成分。因为朱允炆的父亲——太子朱标,德才兼备,荣宠备至。只是没想到,这位完美继承人会突然暴毙。从此,朱元璋将爱与希望转嫁到了皇长孙朱允炆身上。十六岁的朱允炆被匆匆立为接班人。朱元璋为了让爱孙顺利接班,生前不遗余力地为他铺设前程,甚至不惜诛杀胡惟庸、蓝玉等元老功臣,也因此留下千古骂名。

朱瞻基也有一位护犊心切的爷爷——明成祖朱棣。但和朱允炆不同,朱瞻基很早就被当做接班人培养了。朱棣上位后,亲自为朱瞻基挑选名师,教习他文史经学。朱棣本人尚武,常带朱瞻基外出狩猎和军事演习。永乐七年,朱棣把这个爱孙带到北京视察,并带他了解农家生活,甚至亲自撰写《务本训》给他读。永乐九年,十三岁的朱瞻基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孙,三年后,他跟随朱棣北伐,亲历战争一线。永乐十三年,朱棣为朱瞻基设府军前卫亲军指挥使司,一般简称为皇太孙亲军。这支亲军的规模是普通军卫的五倍,共有25个千户所,指挥使五员,指挥同知十员,指挥佥事二十员。更重要的是,皇太孙的亲军是由天下各卫所的幼军组成,他们日后都要回本卫所袭职。所以,未来朱瞻基称帝,这些人将是他最忠实的拥趸。

尽管朱允炆和朱瞻基都享受了“隔代亲”的待遇,但是很显然,朱瞻基从爷爷那里获得了更多见识和资源。

二、早逝的父亲

朱允炆和朱瞻基,都有一位早逝的父亲。

朱允炆十六岁时,父亲朱标就去世了。而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在皇位上坐了不到一年就病逝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两位皇帝都没怎么享受到父亲的荫庇。但是,父亲生前的形象和地位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对他们产生一些影响。

朱允炆的父亲朱标,是世人眼中的完美接班人,博学、宽厚、仁爱。朱允炆能当上皇帝,很大程度上也是沾了父亲的光。

而朱瞻基不同,他有个“不太争气”的父亲——据记载,太子朱高炽仁厚寡言,体态肥胖,脚部有疾,就连平日行动都需要两个内侍搀扶。对于一生嗜武的朱棣来说,这个儿子显然不是能让他满意的接班人。他也屡次当着勇武有为的二子朱高煦的面,表达过自己有废长立幼的想法。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朱高炽的处境都极为尴尬,即便后来当上太子,也一直备受猜忌和压制。

或许因为父亲总是一副“受气包”的模样,所以朱瞻基从小就格外敏感和要强。一次,朱棣命儿孙拜谒孝陵。路上,朱高炽由于身胖体虚,步履蹒跚,几次差点跌倒。走在后面的朱高煦,说了句风凉话:“前人蹉跌,后人知警。”在其身后的朱瞻基又马上接话道:“更有后人知警也。”高煦回头一看,大惊失色。

而朱高炽之所以最终能坐稳皇位,也要感谢这个争气的儿子。要不是解缙那句“好圣孙”,朱棣可能一直下不了决心。而朱高煦尽管一直有夺位之心,但面对这个不好惹的大侄子,他还是有所忌惮的。

朱允炆和朱瞻基,一个活在父亲的光环下,一个活在父亲的阴影中。我们很难说谁比谁更幸运。但至少,作为一个皇帝,朱瞻基的内心被锻造地更为强大了。

建文帝朱允炆、明宣宗朱瞻基这对叔侄皇帝拿到手的人生剧本上相似点很多,然而他们却最终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三、造反的叔叔

朱允炆和朱瞻基,都在上位之初遭遇了叔叔的造反。

建文帝朱允炆的对手是燕王朱棣。我们之前分析过,朱棣是典型的“江湖派”大佬(文章链接)。他就藩北平二十年,屡次统兵出塞,实战经验丰富,手下还有一帮奇人异士。结果,朱允炆不自量力,一上位就大肆削藩,在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情况下,就将朱棣逼反了。可是在朱棣面前,这个“学院派”小皇帝,还是显得太稚嫩,“靖难之役”的结局,说明了一切。

明宣宗朱瞻基的对手是汉王朱高煦。这也不是一个好对付的藩王。当年靖难之役,朱高煦出生入死,奋勇冲杀,多次救父亲朱棣于危难,立下战功赫赫。

尽管朱高煦早已表露反心,但是朱瞻基上位后并没有急着削藩,反而对朱高煦极尽优待。据《明史》记载:“高煦日有请,并陈利国安民四事。帝命有司施行,仍复书谢之。凡有求请,皆曲徇其意。高煦益自肆。”

朱瞻基的示好,让朱高煦越发自负。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在封地乐安起兵造反。当年朱棣靖难时,不少大臣甘为内应,但在朱高煦这里,他费尽心思勾结曾经的旧属英国公张辅,结果却被张辅告发了。朱瞻基御驾亲征,很快杀到乐安城下,命令士兵将劝降信射入城中,城内叛军纷纷传阅,军心大乱。眼见大势已去,朱高煦决定投降。此处还有一个小插曲:朱高煦想要出城时,被手下阻拦。他竟假装回府,然后偷偷从小路溜了出来。朱高煦投降后,朱瞻基将他贬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一次,朱瞻基前去探视朱高煦,朱高煦突来一个扫堂腿,想要绊倒朱瞻基。朱瞻基大怒,命人用铜缸将其罩住,又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将他活活烤死在铜缸中。

篡位者朱高煦,只学了父亲的勇武,却无父亲的谋略,最终败在了侄儿的脚下。

四、高大上的团队

朱允炆和朱瞻基,都有一个高大上的智囊团。说来也巧,他们的核心班子都是三个人。建文帝朱允炆这边是“学院派”三剑客:黄子澄、齐泰、方孝孺。

由于朱元璋晚年滥杀,到朱允炆上位时,能征善战的老将已经没有几个。而朱允炆本人又是一个书生气颇重的皇帝,所以他靠着相投的志趣来组建的领导班子,也是清一色的书生。就连军事人才,他们也只会将擅长“纸上谈兵”的李景隆当成战神来推荐。

明宣宗朱瞻基这边最有名的是“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除此之外,还有夏原吉、蹇义等人也颇得重用。不同于朱允炆团队的同质化,朱瞻基身边的大臣们可谓各显神通,其中“蹇义简重善谋,杨荣明达有为,杨士奇博古守正,夏原吉含弘善断。故事涉人才,则多从义;事涉军旅,则多从荣 ;事涉礼仪制度,则多从士奇;事涉民社,则多出原吉”,至于杨溥则是个特殊的人才,性格内向,操守高尚,为众臣叹服,是很好的朝政粘合剂。

朱允炆和朱瞻基的团队,看起来都是精英荟萃,但是真正遇到事儿时,一边可能化身“猪队友”,另一边却都是“神助攻”,差距不言而喻。

看似雷同的剧本,终究演绎出了不同的人生。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被推翻,从此下落不明。而明宣宗朱瞻基平稳上位,并与父亲完美接力,共同开创了“仁宣之治”。

历史总在重演,但每个人拿到的都是不同的剧本。既然剧本无法选择,那就认真演好每一场。或许演着演着,剧情就变了……

参考来源:《两个皇帝的奇遇人生:相似的开场,不同的结局,是谁改写了他们的剧本?》国家人文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乐安   剧本   皇帝   结局   上位   永乐   接班人   奇遇   太子   爷爷   父亲   两个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