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坐在一张桌子上,座位次序怎么排

张居正的经历

张居正出生于1525年5月26日,当时曾祖父梦见一轮圆月落入水瓮中,照得四周一片明亮,随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浮上来。曾祖父就将其乳名作为“白圭”,希望它能够光宗耀祖。经过多年的学业,张居正于1547年进士,授庶吉士。

张居正从小就以聪颖过人闻名于远近,他具有不凡的才华,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等人的赏识,鼓励于他勇敢地追求抱负,成就大器,不只停留于少年的荣誉中李士翱也鼓励张居正不断完善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张居正也将这种勇气和魄力传承下来,帮助贫苦人民,在保护百姓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就自己的伟业。

明长城政治实行“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旨在解决官僚争权夺势以及玩忽职守导致的腐败风气。为了使赏罚有准,不姑息,他“斥诸不职”并惩治了一批官员,官员们“百官惕息”,而朝野泄沓的现象因此有所改善。当有人犯法时,朝廷会派遣飞马捆绑并把他们解送到京师,对御史在外欺凌巡抚也会加以惩罚。

此外,张居正还督促地方政府对盗贼行为不能掩饰,一经抓到,即处以斩首处决,追捕他们的家属。中央大力支持地方政府,人民也因此得到保障,恢复了社会稳定。张居正的政策表明,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使社会生活安定、维护百姓权益,把国家管理实行得有序有方。

军事上,张居正在蓟门、辽东等地修筑了“敌台”,从山海关到居庸关的长城沿线部署了千余座的防御工事,大大加强了北方的防备。另外,他实施了“互市”政策,把马匹供应减少给太仆寺,节省了四百多万积蓄金,使边疆保持稳定和正常,蒙古首领封为顺义王,大同、宣府、甘肃等地立茶马互市,保持贸易往来,保持了安定的局面。

因为经济危机,张居正提出了重新丈量土地并实行“一条鞭法”目的在于节约赋税和征役,取消里甲之役,从役的工、食全部由银代替,把所有税种国家和地方的各种经费统一编派,官府用役也一律“官为佥募”,节省许多地方负担,推动官僚集中经济,增加军饷,从而使朝廷财政稳定,社会生活也趋于繁荣。

当年明月先生说过,张居正是一位猛人,实力极强。传闻他搞定了李贵妃,李贵妃乃是万历的老妈,大明太皇太后,万历在见到她的时候也得下跪,长得挺漂亮。万历从上位到张居正去世,都活在他的阴影之下,万历作为一位皇帝,整个大明可谓是他的心血结晶,看到张居正十分慌张,就让他随意行事、变法,或打倭寇,只要是有必要改善的就一定要改。如果没有他为大明后期留下厚实的基础,恐怕朝代时间还会更短!

胡宗宪如何

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钦,一字汝贞,号梅林,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县人。

胡宗宪步入仕途,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奋,被安排在刑部观政,从而学习政务,并参与平定苗民起义。他在治理益都时,就已初步展现出了他的政治才能,用安抚劝降的方法,扑灭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灾,还将其中可用的千余人编为义军。随后,胡宗宪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的县令,他回家乡之后,也培养了更深厚的文化素养,学习五年的坊表。

胡宗宪出任巡按御史后,显示出更加卓越的政治见识,把多年困难发展的黔滇两地纳入管辖,派遣巡按御史领导治理。他见到百姓日子不好过,就立即利用故里坊表,精心雕琢全新的治民方案,把它命名为白马坊表。

这份故里坊表,总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赋法”、“政令”和“度支”。赋法主要是所有责任,包括百姓官税、军力等,须由地方政府负责,而官府不再过多干预;政令是表明地方官税和军力的具体程序,其中规定只能由地方政府征收;度支是官税具体的收缴规则,原则上全部由地方政府负责,官府没有任何参与。

这一制度改革,为明朝后来沿用至今的新制银财税、实施地方自治等制度奠定了基础,而这一制度也成为了明朝边疆地区政权稳定的重要力量。此外,胡宗宪在治理湖广期间,又制定了十条诏书,把湖广的人口、军力纳入明朝的管理,并配备了官员,实行厅定门第,建立了边防。同时还派遣大批官差前往湖泊之地,发现部落治安不稳,便派出士兵调整,使湖广经济得到极大发展。

胡宗宪在抗击倭寇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终止明朝与倭国的战争,做出让步条件,并在1562年颁布明令,把倭寇的掠夺行为限制在三年内的时间段内,使明朝免遭大规模掠夺。另外,胡宗宪还派遣船队抵抗倭寇,攻占了倭国控制的海岸,并出资建造一批海军军舰,彻底瓦解了倭寇的势力。他还向中原和东北地区运送武器和补给物资,大力支持当地的居民抵御倭寇的进攻。此外,胡宗宪还派遣官兵赴西北皇陕山地区出战,参与抗击倭寇的行动,并大力建设抗击倭寇的设施,改善当地的防御和维护民生的条件。

胡宗宪是一名卧薪尝胆的总督,他被误解为一位好官。他投靠了严嵩,虽然他被要求撒给他的奸臣钱、女人,但其背后的真相是,他只是想获得更高的权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外交上,他通过分化小日本势力来减轻威胁;而在内政上,他通过俞大猷练兵抗击倭寇。如果他不投靠严嵩,他不会拥有这么高的地位,也不会给戚继光给予帮助。因此,他必须排在戚继光之上。

戚继光如何看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孟诸,登州人,祖籍山东东平(另一说法定远)。是明朝的一位抗倭名将,在抗击倭寇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还是一位有才华的书法家、诗人。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建造了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陆装备优于敌人;富有创造性地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此外,他还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和《止止堂集》三部著作,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戚继光在明抗倭战争中,通过改革军事制度、发明兵器、加强水陆装备,大大提升了明朝军事实力。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打了一个带各种条件的胜利,把东北复归明朝。正是因为他的努力,明朝最后实现了构建大一统的梦想,实现了中国史上最辉煌的一段历史。

戚继光将军在明朝期间抗击倭寇,他不仅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施展,还在各种军事政策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他推行备倭政策,将东南海域作为守势;为了练兵,采取鸳鸯阵容,派出士兵分守浙东、岛夷;还派遣军队前往牛田、石州抗击敌人,即斩首取俘;而且还请求练兵、撤营以延长战功,并获少保加荣等勋衔。由此可见,戚继光在抗击倭寇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无论是在经营政策、军事制度上乃至战略安排上,都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为明朝百姓的安危、抗击外来侵略、对外对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单从杀倭寇这块来说,戚继光不会输给其他人,日本刀蝴蝶阵、狼羡鸳鸯阵面前都只能付之一炬,连一个死人也抬不回去,要是当时的造船技术跟得上大明初期,恐怕日本岛也早就成为中华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而戚继光,留下的确是一份辉煌的战绩,为中华人民留下了杰出的功勋,传奇的一生。

俞大猷怎么样

俞大猷(1503~1579),字志辅,小字逊尧,号虚江,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

他也是与戚继光“俞龙戚虎”中的一位,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俞大猷凭借着其强大的军事能力,改造、创造了各种用于对应骑兵的兵车营,被推荐出任汀漳二州守备、安南都指挥、备倭都指挥等重要职务,让他的抗倭之功得到充分的体现。他的战功赫赫,扫平了患时百姓心中的倭寇,为明朝增添了无尽的财富和声誉,也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同时,俞大猷还是一位真正的全能军事家,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突出成就,而且在机关、教书方面也拥有强大的能力,作为一位教书兼术的明朝将领,俞大猷也被誉为“明朝的凤雏”。他的学识渊博,嘉靖四年(1525年)曾通过武举考试,完成易经、书法、史学等多科学习;此外,他还受邀学习机械方面的知识,曾创立机关军舰,使明军的机关兵器水平一举突破。

由此可见,俞大猷不仅在军事上有突出的成就,而且在政治学习、文学和机关技术方面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尊重,是明朝一位多才多艺的人才。所以,俞大猷的学识智慧、军事战功、机关技术都被写入了历史,被流传至今,让他永远留存在人们心中。

俞大猷是一个一位江湖高手,一位抗击倭寇的佼佼者,以至于戚继光也不得不向他低头,他被誉为一位民族英雄。

总结和座位排序

总而言之,张居正、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这四位出身不同,势单力孤,却都无私奉献,为大明后期留下厚实的基础,他们在中华历史上留下了永久的印记,这就是我们想要说的。

论到该怎么谈论座次,我认为如下:张居正是大明的最高官员,胡宗宪的地位比张略低一些,而俞大猷和戚继光的职位相当,年复一年,俞都在戚前立身。即使再怎么排列,俞和戚都会排在最后一排。

评论区的各位是怎么想的呢?欢迎大家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湖广   大明   明朝   军事家   倭寇   次序   万历   地方政府   座位   百姓   政策   军事   戚继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