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晚年的悲哀

公元1368年,苦日子里熬出来的41岁的朱元璋成了皇帝,终于迎来了锦衣玉食的好日子,晚年的朱元璋为何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呢?

早年过的是衣食不足的穷苦生活,中年在军队里,在兵火喧天、白刃相接的紧张生活中,抓住了权力,四十岁以后,把全副精力放在处理事务,防备假想的敌人上。体力消耗之外,加上无数妃妾的宫廷生活,加上对人对事的极度不安,精神永远集中在怎样保持那份大家当的问题上。他有心跳的病症,宋濂以为应该清心寡欲。时发高热病,做怪梦,幻想在梦中看到天上神仙宫阙。平时喜怒无常,暴怒到失常态。性格变得更加残酷、横暴,寻求刺激,要发泄,为一句话、一个字就打人、杀人,用许多种离奇的刑罚来折磨人、屠杀人。他害的是一种虐待狂的病症,用别人的痛苦来减轻自己的恐惧。

可惊的是虽然精神失常,智力却并不减退。大儿子朱标忠厚仁慈,有点像汉惠帝,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老皇帝过了五十岁生日之后,精力有点不济事了,让大儿子来帮忙,裁决普通政务,一来是分劳,二来也是训练这下一代皇帝办事的能力,指望太子是汉文帝,不是汉惠帝。可惜父子俩性格正好相反,也和他的同乡皇帝父子一样,一个严酷,一个宽大,父子间有时也不免闹冲突。老皇帝眼见得一代不如一代,只好叹一口气,闷在心里,索性自己动手,大兴党狱,杀尽了所有不顺眼的文武官员,斩除荆棘,铺平道路,好让儿子做现成皇帝。

好不容易皇太子的学业和政治训练都够满意了,元璋以为托付得人,这份产业牢靠稳当,放得下心了,却又变生意外,太子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病死。六十五岁的老皇帝受了这致命的打击,糊涂了大半天说不出话,身体一天天虚弱下去,头发胡子全变白了。

太子死后,立太子嫡子允炆为皇太孙,此时,允炆才十六岁。

皇太孙的性格极像他的父亲,年纪又小,没经过训练。祖父虽然也让跟着办事,终是替他发愁,怕他挑不下这副担子,诸将大臣将来会不服调度。只好又动辣手,借题目大批杀人,杀得将帅一空,连傅友德、冯胜那样仅存的开国元勋,说不出一丝道理,也顺手杀了。想着小孙子再不会有人来作难,做祖父的算是用尽心血了。

他的政治能力,部分从实际经验得来,部分从历史教训得来。他以为皇位继承是维持帝国和平最重要的制度,必须有一个规定的严密的法则,才不会引起宗族间的纠纷、政变。最好的办法是宗法制度下的嫡长承袭。在皇太子正位后,为了要使诸王安分,保护扶持中朝,洪武五年命群臣采汉唐以来藩王善恶可为劝诫的,编作一书,名为《昭鉴录》,颁赐诸王。皇太孙正位以后,用同样的意思编了一书,叫作《永鉴录》。二十八年又颁布《皇明祖训》条章,把一切做皇帝、做藩王和臣下所应遵守的、不该做的事,都详细记载,并定制后代有人要更改祖训的,以奸臣论,杀无赦。希望用教育,用制度,使各藩王忠心服从这未来的小皇帝、朱家的族长。

可惜这一番心思都白用了,第二子秦王、第三子晋王雄武有野心,见太子仁懦,都不肯安分,先后被发觉,要治重罪,太子尽力解救,才得无事。太子死后,二十八年秦王死,三十一年晋王死,都死在老皇帝之前,算是没有闹出大花样。费尽了心机,父子兄弟间还不免钩心斗角,时刻提防着,这对于老皇帝自然也是精神上的打击。

猜疑病、迫害狂,愈来愈重,身体愈衰弱,精神愈不安定,脾气愈坏。体力、精神交互影响,到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他已经七十一岁了,五月间病倒,不能动弹,躺了三十天,告别所手创的帝国,离开继承人和笑容满面的臣民,结束了一生恩怨,安静地死去。

“刽子手”死后还杀了一批人:侍寝过的宫人一律殉葬,家属由政府养活,叫作朝天女户。

葬在南京城外的孝陵,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谥神圣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增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遗嘱里有一段话:“朕膺天命三十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忧危积心”四字,说出了这位皇帝一生在恐慌猜疑中过日子,“日勤不怠”说出如何用全副心力来保持这份大家当。

太孙即位后不久,燕王棣果然起兵造反,援引祖训,以靖难为名。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篡位自立,是为明成祖。离老皇帝之死还不到五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苏轼 《江城子》


请关注@oo纷纷飞花oo​,为您更新更多的历史小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秦王   正位   皇太子   大儿子   帝国   家当   晚年   太子   父子   公元   皇帝   悲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