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给士兵和官员发职田代替军费和工资,很管用吗?


藩镇最初的雏形,余以为是北魏时期的军镇。

北魏时期,除了与东、西、南三方的敌人作战之外,在北方还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强大对手——柔然。

太武帝拓跋泰曾经大力打击柔然,将蛮族赶向了更北方。为了防止柔然回来,他在黄河以北、大漠以南,沿阴山山脉建立了六个军镇,分别是武川(现内蒙古武川)、抚冥(现内蒙古卓资山)、怀朔(现内蒙古五原县)、怀荒(现内蒙古乌兰察布境内)、柔玄(现山西省天镇县境内)、沃野(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

在六镇中担任将领的大都是鲜卑贵族,士兵以鲜卑人为主,也有来自中原的汉人。由于六镇起着保卫首都平城(北魏孝文帝未迁都洛阳时)的作用,在北魏的军事和政治中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迁都洛阳后,六镇的重要性在北魏朝廷中降低了,皇权光环的照耀仿佛遥不可及。

这里画一下重点,后面葬送北魏政权的高欢、宇文、贺跋、侯景,都是六镇的人。

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沃野镇和怀荒镇首先举起了造反的大旗,随后,从关西到河北地区相继叛乱。

为了镇压这一系列叛乱,北魏政府不得不借助于秀容的军阀(现山西省折州境内)尔朱荣。于是,尔朱荣就成了北魏版的董卓,被北魏政府邀请进入了洛阳,获得了大权,另立了皇帝孝庄帝。

唐代继承了隋代和北周的军事制度,建立了以府兵制为基础的军事制度,府兵制,是士兵以府为单位聚居。他们既负责打仗,在打战的间隙,还得耕地养活自己。

之所以要让士兵自我谋生,与唐代极其简化的财政制度有关。

唐朝的前两位皇帝都不重视正规的财政收入,而是想建立一套自我经营的养官、养兵体系。不用多少财税,就能让官员和士兵自我生财。

这方式咋操作呢?简单来说就是划出一部分土地给士兵和官员,士兵种地供应军费,而官员分得的土地叫职分田,他的主要生活来源就是出租这些职分田,获得收入作为俸禄。

就连官府的办公经费也不依赖于正规税收。而是由中央政府划拨一部分土地出租,来作为办公经费,这些土地称为公廨田。

除了土地之外,中央政府还一次性给每一个政府机关一笔钱,让它们放高利贷,把利息作为办公经费,这些钱叫公廨钱。

唐高祖和唐太宗认为,这个架构完成了政府机关的自我维持,不需要中央政府划拨太多的财政拨款,就可以照常运转。由于对财政税收依赖小,唐代前期的税收一直不正规。

然而,这套“自我维持”的手段却被证明是失败的。

虽然府兵们有土地,可是随着惰性的增加,士兵并不乐于种地,相比于战利品的“快钱”,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半天才几个钱的经历,很容易让人倦怠。

而划拨的土地也不够维持军队的军事行动经费,最后只能靠政府拨款。

官员们的职分田也引起了麻烦,许多官员理财不善,收不上足够的租金,最后政府只好再发一份俸禄。

充任各级政府办公经费的公廨田和公廨钱也都失败了,特别是公廨钱,由于官员不会管理公家财务,放出去的钱收不到足够的利息,甚至出现了亏本,到最后,只好采取强买强卖,把钱硬是贷给一些富户,强迫他们按照年率百分之百给政府交钱。不过即便这样,办公经费仍然不够,中央政府还是得调拨经费。

就这样,一方面自我维持系统失败了,另一方面,唐朝政府的财税体系又没有建设好,造成了唐代财政一直处于紧张之中。财政收入不够的同时,财政支出却越来越大。唐代恰好处于一个周围的少数民族都很发达的时代。唐朝皇帝们要对付蛮族,除了传统的突厥人之外,还有回纥、高丽、吐蕃、契丹等,其至远到达了中亚地区,与大食(穆斯林)直接发生了冲突(高仙芝领队)。

如此庞大的战争需求对不健康的财政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随着府兵制的恶化,到了玄宗时期,已经没有办法依靠正规财政来供应军队需求了。

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唐玄宗后期,唐朝政府就被一群以聚敛为目的的技术性官僚所控制。他们执政唯一的目的,就是以财政为目标来考虑政策,任何能够带来财政收益的都是好手段。

在聚敛集团的主导下,唐代的军事制度出现了巨大的变革。藩镇(节度使)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安禄山、史思明、高仙芝、哥舒翰等一批外族名将掌管起了庞大的唐朝军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唐代   府兵制   士兵   职分   北魏   军费   内蒙古   经费   官员   工资   财政   土地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