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石器时代出发,细分古代中国的防御体系

文 |老涵

编辑 |老涵

前言

尽管早在新石器时代,在内蒙古等有利的半干旱地区就已经修建了低矮的石墙,但中国直到近几个世纪才修建了由石头、砖块甚至大理石构成的实心墙,而且仅限于有限的地区。

此外,尽管在理解防御工事建设所需的工程原则、工作方法的发展和行政措施的演变方面取得了一致的进展,但区域实践和局部差异将在几个世纪中持续存在。

商代晚期和周代早期的一些城镇在大规模防御工事变得司空见惯之后,仍然只使用壕沟。

相反,面临外部威胁的周边国家,如赵国,在战国晚期开始沿着其宣称的边界修建漫长的防御结构,恰当地称为“长墙”,这一做法最终将在巨大的明代建筑中达到高潮。

沟渠和围墙一直是应对环境威胁和人类暴力的第一种防御措施。

新石器时代的防御措施

中国学者长期以来一直声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沟渠只是为了防止家养牲畜冒险外出,阻止野生动物入侵。

这与马克思主义的格言一致,即文明是从母系、平等的社会通过父权制结构和固有的战争倾向演变而来的。

然而,尽管这些沟渠在实现前者方面可能收效甚微,但它们绝不会阻止敏捷的捕食者进入定居点。

因此,他们必须履行防御职能,这是由于大多数早期村庄的知名度提高而实现的。

许多前现代文明用现成的岩石和费力开采的石块建造了非常可怕的墙,但其他文明则使用更容易加工但容易腐烂的材料。

如木材,来建造功能性屏障,从刺猬和简单的栅栏到复杂的原木堡垒。

那些居住在缺乏容易接近的树木和石头的环境中的人被迫建造原始的土方工程,使用晒干的泥块,或开发窑烧砖的不断发展的技术。

尽管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仍然森林密布,但冲积平原上沉积的土壤,甚至是被黄河冲下的著名粘性“黄壤”,使其更容易用时间轴、刮刀等基本工具进行挖掘、雕刻和塑形。

与砍树或从当地露头处凿石相比,用合适形状的石块或骨头固定在木柄上,从而拼凑成短铲子。

协调一致的撞击可以压缩和硬化土壤,使其成为一种几乎类似混凝土的物质,这种物质大致相当于沉积岩,只要稍加维护,就能持续数千年。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河流附近或山中的一些战略优势位置被不断占据。在龙山时期,随着这些定居点演变为设防城镇,劳动力可用或威胁程度增加,其巨大的城墙被扩大。

对现有结构进行了改造扩建而不是简单地重建,通常是在保护它们的沟渠上故意扩建。

许多商代遗址后来成为辉煌城市的核心,因为早期的周建立了坚固的权力中心,最终演变成了戒备森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

不幸的是,尽管它们在文明演变和战争影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中国加固定居点的历史和技术仍有待系统研究。

尽管如此,过去几十年的发现将防御视野推回到了新石器时代。

从而可以对中国军事史背景下的显著特征进行初步的描述,必须放弃刺激战争或仅仅反映战争范围和强度增加的强化阵地。

特别是在早期,当人口相对较少,对土地的竞争很少时,新兴群体总是寻求利用该地区的战略优势。

晚些时候,也许可以利用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来克服自然障碍,重塑地形,但新石器时代的群体不得不为其环境效益和保护特征选择他们的遗址。

除了在半干旱地区修建的山腰村庄外,寻求水源充足地区的移民定居者通常在沼泽、湖泊、池塘、溪流和河流旁建立社区。

新石器时代的智慧

尽管遭受了广泛的洪水破坏,但许多早期城镇并未被废弃,这表明了紧邻活跃水源的重要性。

静止的水体可能几乎没有洪水风险,但由于邻近河流或溪流的水量突然增加而被淹没的危险,促使实施了基本的保护措施。

就筑堤和预防性沟渠修建而言,直到夯土技术得到合理完善之后才开始,唯一的选择是选择稍微高一些的地形。

特别是自然梯田,或者人为地增加村庄的整体高度,以形成一种丘丘聚落,这是平台城市的前身。

意识到水作为防御屏障的有效性,定居点规划人员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即使是早期的定居点也是根据设计建造的,而不是随意演变的,他们经常在多个水体中选择地点。

许多早期的城镇令人惊讶地位于两条或三条河流的汇合处,或河流与附近的湖泊或沼泽之间,而不是仅仅位于一条河流的外河岸之上或沿岸。

尽管洪水风险很高,而且每天都要穿过这些水道,这很不方便。

即使在夏朝之前的龙山时期(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中国的城墙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尺寸,有时宽度超过了25米(81英尺)。

建造这些防御工事肯定需要耗费巨大的能量,这给工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他们大规模行动的动机仍然未知。

后期将利用由此产生的顶面部署士兵特遣队,设置反围攻引擎或大型投石机,并为弓箭手和弓弩手建造低矮的防护墙或锯齿。

然而,仰韶、龙山和商代的战斗人员缺乏大型防御设备,使用的步兵部队非常有限,并且不需要大型平台来击退袭击者,因为很少进行城市攻击,使得后方的队伍基本上无效。

由于这些古代民族从未在这些古老的城墙上建造过望塔或建造过弓架,除非可能在几座城门上方,因此必须为其巨大的宽度寻找另一个理由。

一种常见的先进解释认为,这种厚重性是为了抵御附近小溪和河流可能产生的冲刷效应和无情的压力。

只有坚固的城墙和故意布设的堤坝才能防止黄河和长江沿岸的居民点及其更为旺盛的支流遭受的灾难性洪水,纵观中国历史。

尽管在后来的军事著作中经常看到“在墙中,厚重是最好的”的说法,但出于几个原因,这种解释仍然不够充分。

古代城墙越厚越好?

首先,许多受高墙保护的城市远离有问题的河流和溪流。

  1. 高度而非宽度一直被证明是对外部力量最强大的心理威慑和最大的物理障碍,然而中国的城墙几乎总是比维持其高度所需的更大。
  2. 可以通过用较小的岩石面对外部部分、用硬化的粘土覆盖暴露表面、建造石头膝盖墙或用石头或砖块包封土芯来部分解决侵蚀问题,这是从汉代开始的。

真正厚的城墙只有在春秋时期才变得必要,那时水上战争开始了,如果没有这种厚重的城墙,就无法抵御由拦河和分流山涧造成的强大攻击。

尽管如此,坚不可摧的体积创造了一种令人敬畏的感觉,而不可逾越的防御工事则培养了一种安全感。

除了充当军事堡垒和抵御台风等自然袭击的避难所外,隔离墙还定义了社区,并通过物理隔离定居点成员来培养独特感。

西方精神分析文学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这种包容性的意义,以及围墙所能创造的象征意义上的避难所。

而流行的分析继续将中国的种族中心主义倾向或所谓的“城堡心态”,归因于他们几千年来的刻意使用,包括隔离备受诋毁的“野蛮人”。

迫使民众参与有组织的筑墙活动会增强这种共同认同感,同时可能会巩固酋长的权威并吸收多余的破坏性能量。

无论这些见解的有效性如何,都应该记住,在西周晚期之前,地缘政治定义的国家并不存在。

城墙最初是在村庄和城镇周围修建的,然后在各州之间试探性地划定边界,以阻止入侵,直到战国晚期才在所谓的定居中国和游牧草原民族之间修建。

龙山晚期城市的内部划分缓慢发展,然后在商代和之后急剧加速,越来越多地将皇室区与特权人群隔离开来。

界定了手工部门,并将住宅区和工业区分割成越来越小的单元,表面上是为了防御,但更多的时候是为了阻止人们自由行动和挫败作恶者。

除了阻止外部入侵外,这些墙被认为是管理民众、控制他们的活动以及管理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必要措施,这些功能从一开始就固有地发挥,即使没有明确的理论。

更重要的是,城墙不仅保护了居民及其财产,还提供了保护军事力量、投射力量和控制乡村的手段。

在大炮和炸药出现之前,在中国早期,坚固的城墙构成了巨大的战斗倍增器,因为它们允许小规模但坚定的驻军成功抵御虚拟的侵略者大军。

因此,在一个被误解且经常被错误引用的声明中,孙子谴责了对堡垒的浪费性攻击,认为这是最低级的策略,并尖锐地假设,即使是最小的部队处于防御态势,也会被证明是绰绰有余的。

因此,防御工事可以被用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力量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在脆弱和必要的时候提供避难所。

聚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古代文明演变的代名词,从根本上影响了战争史。随着人口的增加、阶级分化的出现以及统治精英的出现,少数人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军事和行政中心。

物质财富开始在他们身上积累,陶瓷、青铜和其他早期工艺工业在其周边地区发展,新兴农业部门产生的大量盈余被储存在其中,它们成为消费中心。

正如人们所宣称的,他们的增长是基于权力而非经济来源的,但初步的贸易做法也似乎进一步刺激了某些设防城镇向区域中心以及非常理想的军事目标的演变。

笔者认为:

新石器时代的战争性质尚不清楚,但根据商代的战术实践和迄今为止在遗址中缺乏破坏性证据,可以得出结论,这些大规模的防御工事被证明能有效阻止袭击。

酋长们不是试图征服和吞并他们,而是寻找自我扩张所需的战利品,并激励他们的追随者将目标锁定在邻近地区和未受保护的定居点。

在武安楚山发现的可追溯到公元前六千年后半期的大量谷物坑,至今仍保存着相当于约五十公吨小米的谷物。

这无疑证明了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点已经产生了惊人的谷物盈余,中国古代力量和活力的基础之一。

尽管沟渠,然后是围墙,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而发展,但其他因素显然刺激了其相对快速的演变。

包括环境退化、气候变化、人口增加,以及在贫瘠和干旱地区对食用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不断加剧的争夺。

通常认为,向威胁主导环境的重大转变发生在龙山早期的过渡时期。

然而,最近发现了令人惊讶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防御措施,以及对这一划界之前的古代武器和骨骼的大量研究表明,中国有着悠久的暴力传统,很可能始于著名的北京人。

参考文献:

安东尼、大卫。《马、轮子和语言》

来自欧亚草原的青铜时代骑手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200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中国   龙山   定居点   防御工事   商代   新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   沟渠   城墙   河流   古代   体系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