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长女,备受父亲宠爱,豪言要嫁就嫁布衣,今107岁仍健在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送心]

张作霖自清末开始,就开始经营东北三省,被称为“东北王”。

清朝灭亡之后,进入民国时期,张作霖依托着东北广袤区域的资源,又凭着自己手中几十万的奉系大军,一度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军阀势力。

在北洋军阀统治的中后期,他曾是北洋政府的实际控制人。

张作霖

出身于这样一个势力庞大家庭的张学良,是张作霖从小就指定的接班人,一直被人们称之为少帅。

而年轻时期的张学良,因为有着令人羡慕的身世,有着足以影响当年中国局势的权力,自然就成为许多女性心中的“白马王子”。

于是,在他有了原配妻子于凤至之后,身边仍是群芳争艳,丰富的情史几乎贯穿着他早期的全部生活。

但张学良的子女却并不多,一生中共有四子一女。

于凤至为其生下一女三子,其中三个儿子,张闾珣、张闾玗、张闾琪都已去世。

赵一荻,即赵四小姐,为其生下一子,张闾琳。

目前仍活着的,只有儿子张闾琳与最早出生的大女儿张闾瑛。

1916年出生的张闾瑛,非常长寿,目前已是107岁的高龄。

张学良15岁所生大女儿

说起张学良的大女儿张闾瑛,不得不提及张学良少年时期的包办婚姻。

1915年,张学良才刚满14岁,张作霖便把他叫到了跟前。

“有件事情,与你先说一下,我已经定好了日子,准备把你的婚事办了。”

张作霖这种做派,显然并不是征求张学良的意见,而是完全自己做主,就把儿子的亲事给安排了。

刚进入叛逆期的张学良,既没有应承,也没得拒绝。

张学良

他知道父亲的脾气与权力,事已至此,所谓的抗拒没有任何意义,也改变不了什么。

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动地接受。

尽管,他十分不情愿。

张作霖老早也曾与他说过,要把好友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娶进门,给他做媳妇。

当时的张学良本能地表现出了反对,却被张作霖一顿责骂。

张学良不能接受的原因,是因为他从少年时期便接受了男女自由恋爱的思想。

而这位未过门的媳妇,与他并没有恋爱的过程,除了有过偶尔几次匆匆一见之外,便是说话,都未曾有过。

如今,一个陌生的女子,却被自己的父亲硬生生地塞给自己做媳妇,他无法接受。

但是,张作霖却不会考虑到这点。

张作霖

有着旧式思想与做派的他,认为由自己帮助儿子确定婚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他之所以如此中意于文斗的这个女儿,有着两重的原因。

一是,于文斗当年对他曾有过救命之恩,又是多年的至交好友,结成儿女亲家,既是他对于文斗的恩情回报,也是对友情的亲上加亲。

二是,他知道曾有一位精通命理之人,曾经给于凤至算过命,说她“福禄深厚,乃是凤命”,而以他此时的势力,不排除,他认为有这个“凤命”儿媳妇的加持,自己的儿子难保也会有“龙运”前程。

拗不父亲的情况下,14岁的张学良与17岁的于凤至按照传统的仪式,结成了“龙凤”夫妻。

1916年,张学良与于凤至的结婚照

婚后,随着二人以夫妻形式相处,张学良渐渐弱化了对于凤至的排斥,后来竟滋生出了爱意。

这源于于凤至的魅力。

她性格温婉,知书达礼,整个人透着一种迷人的古典之美。

而且,因为年长张学良3岁,本身思想也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对于还处于少年阶段的张学良来说,她既是妻子,又扮演着姐姐的角色。

张学良倒也乐意与她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有的想法不足为外人道的,他都可以非常坦诚地告知于凤至。

而于凤至除了给他妻子的爱之外,还像真正的大姐姐一样,给了他无尽的照顾与包容。

张学良与于凤至

或许,也正是这种包容,也纵容了他以后的多处留情。

张学良从未称呼过她的名字,一直以“大姐”相称。

他们的第一个婚姻结晶,便是大女儿张闾瑛。

这个孩子出身时,张学良才15岁,正值少年的他,突然做了父亲,多少有些手足无措,但是,在于凤至的引导下,他还是很好地进入了父亲的角色。

或许因为张闾瑛是他这一生唯一的女儿,在众多的子女中,张闾瑛始终是他最为关心,也最宠爱的一个。

避难英国坚持只嫁布衣

“我若是长大,就嫁个普通人。”

很小的时候,张闾瑛就曾跟母亲于凤至说过这样的话。

这也是她从小便有的想法。

之所以产生这种想法,是有着家庭影响的原因的。

孩童时期的张闾瑛

她自小便知道,母亲尽管对父亲百般的好,却仍挡不住父亲张学良在外面丰富多彩的情事。

1924年,张闾瑛8岁的时候,张学良与相识相恋了2年多的谷瑞玉,在父亲与于凤至两人的默许下,在天津成婚,谷瑞玉成了张学良名正言顺的二夫人。

1927年,张闾瑛11岁的时候,张学良又爱上了年仅16岁的赵一荻即赵四小姐,两人于1929年之后,便公开地生活到了一起。

此后,还出现了蒋士云等人,这些消息总是一桩接着一桩地传回到大帅府中。

当有人将这些事告诉于凤至时,一直陪在母亲身边的张闾瑛总会多少听到一些。

尽管张学良对这个女儿一直百般疼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张闾瑛对于父亲的印象并不算好。

主要的原因,除了觉得父亲在男女情事方面太过花心与随意之外,更多的还是心中对母亲境遇的愤懑。

于凤至

她也知道,父亲张学良的这种情况,除了他自身主观的因素之外,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身份。

正是因为他是东北军的少帅,有权有势有财富,才吸引了众多女性的关注与追求;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条件,才让他可以不顾及母亲的感受,而将一个又一个女人留在身边,造成既成的夫妻之实。

“若父亲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便不可能有这种情况,他与母亲定会一心一意终身厮守。”

这是张闾瑛十多岁时,对这种事情做出的判断。

也更加坚定了,她若嫁人,只嫁布衣的想法。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15岁的张闾瑛,就已经遇到了多个富家豪门的提亲。

有通过张学良的,也有直接找到于凤至的。

张学良、于凤至夫妇与长女张闾瑛

能与张学良结成儿女亲家,无论是商界富家,还是权贵豪门,可以说都是攀上了高枝。

论财富,经营东北两代人的张家,富可敌国;论权力,拥军数十万的东北军,即便蒋介石也不敢小觑。

每当父母向她提及某某家的公子,谁谁家的少爷时,性格如母亲一般沉稳内敛的张闾瑛,便莫名地发起火来。

便是孔祥熙来给自己的儿子提亲,也直接遭到了张闾瑛的冷面相对。

好在,张学良与于凤至远比张作霖要开明很多,无论谁来提亲,他们都不会完全不顾女儿的意见,硬性包办。

再加上,两人对女儿的疼爱之情深厚,也不想因此而让张闾瑛受到委屈。

最终,这些所谓的门当户对的提亲之事,在张闾瑛的一再拒绝下,只能作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张学良面临着人生中第一次决定其命运的重大变局。

张学良

在综合的权衡与考量下,张学良面对着日本关东军对东北的入侵,他放弃抵抗,带着家人与几十万东北军撤离了故土。

此时的张学良内心是充满着煎熬的,并且随着消息的传开与舆论的发酵,张学良更是遭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斥责与怒骂,甚至有人要对他实施暗杀之类的报复。

在这种环境下,张学良为了避开舆论,也为了家人的安全,只得暂时宣布下野,并顺便将家人送到英国。

而自己也可以就此出去散散心,以解心中之忧。

也正是这次英国之行,让张闾瑛留在了英国,并入读了剑桥大学,并在这里得遇她的爱人与相伴一生的夫君,陶鹏飞。

张闾瑛

随着两人的相知相恋,当陶鹏飞得知张闾瑛竟然是张学良的女儿时,差点心灰意冷。

他来自于东北一个普通的家庭,虽谈不上贫穷,却也算不上富裕,与张家相比,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户人家。

在他的意识里,张学良的女儿断然不可能嫁给自己,即便张闾瑛愿意,其父母一关也不可能过得去。

“你放心,我的婚姻由我做主。”

听到陶鹏飞的顾虑之后,张闾瑛笑了。

“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得保证一辈子只爱我一个人,只能有我一个女人。”

不得不说,父母的婚姻在她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她不想重蹈母亲的覆辙。

张闾瑛

陶鹏飞没想到她竟会提出这么一个条件,可见眼前这个看起来十分自信、坚强,而又极为主见的女子,在爱情与婚姻方面,是多么地没有安全感。

他爱她,便要终身给她这种安全感。

两人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先后去了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并在美国组建了一个幸福家庭。

而这件事,张闾瑛并没有过多地征求父母的意见,她只是告诉他们两点:第一,她与一个普通人家出身的青年相爱;第二,她要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其成婚。

而作为父母的张学良与于凤至,唯一能做的,便只有接受与祝福。

平淡人生成父母晚年依靠

张闾瑛与陶鹏飞结婚后,便一直在美国生活。

他们既不追求物质财富,也不追求权势与地位,因为张闾瑛在经历了自家的多次变故之后,她一心想过平淡与安稳的生活。

张闾瑛

特别是,当得知父亲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之后,她更觉得所谓的权势,最终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其中的起起伏伏,更带来了更多的痛苦与不幸。

1940年,于凤至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她只能交代赵一荻代替自己照顾被囚禁的张学良,入院治病,在久治不愈的情况下,考虑到美国有更好的医疗条件,便只身赴美,投奔女儿张闾瑛夫妻。

在张闾瑛夫妻二人的共同照顾下,再加上美国先进的医疗技术,于凤至的疾病终于得到了控制。

通过这次美国治病之行,她得以与分别了多年的女儿共同生活在一起,真真切切地看到并感受到了平凡夫妻之间的那种互助与恩爱。

直到此时,她才确信,女儿张闾瑛当初坚定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

中年于凤至

“闾瑛,你的选择是对的,鹏飞虽然出身普通,却能对你一心一意,这远比财富、权力与地位更加重要。”

病愈的于凤至拉着女儿的手,心中大为宽慰。

“我自小就看到你跟父亲的关系,若是抛开父母的情分不谈,心中真的替母亲你不值。”

已经为人妻的张闾瑛,终于向母亲吐露了自己隐藏在心中多年的心声。

“我的人生,有许多的不得已,这有我与你父亲自身的原因,也有历史与环境的原因,我并没觉得自己幸福,也没觉得自己不幸,但你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若说我的生活是旧式的,而你的生活就应该是新式的。”

于凤至对于自己的命运,她虽不完全认同,但她是接受的。

张学良、于凤至以及四个子女

随着三个儿子的相继离世,她这一生唯一念想是还在囚禁中的张学良,而唯一的依靠便只有这个宁愿忤逆他们的安排,也要嫁给一介布衣的女儿张闾瑛。

张闾瑛与丈夫陶鹏飞,除了是于凤至晚年的依靠,也是陪伴张学良度过余生的至亲之人。

他们曾于1961年去到台湾代母亲看望张学良,及至1991年张学良全面恢复自由,并于1995年移居美国之后,也承张闾瑛夫妇的照顾,才得以安度晚年。

对于于凤至,随着权势的消退,时间的流逝,他心中的愧疚之情却越来越浓。

“这一生,最对不住的便是你了。”

张学良曾在于凤至的墓前,流着泪说了这句话。

结语

张闾瑛身为张学良的女儿,出身豪门权贵之家,虽有父母的疼爱,但这种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关系,却给她造成了心理创伤。

她之所以坚定地选择一介布衣出身的陶鹏飞,作为爱人、作为丈夫,就是因为她不想走母亲的旧路,她渴望感情与婚姻的安全感。

她凭着自己的坚持,走出了家族中那种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与模式,走出了自己的幸福婚姻与人生。

正是因为她的正确选择,让她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获得了安定与满足,也让父母见证了她的幸福。

也正是如此,她才得以如此长寿,至今已是107岁的高龄,并得以让她能陪伴着父母安然度过他们的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东北军   父亲   长女   英国   美国   布衣   出身   儿子   父母   女儿   母亲   婚姻   张学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