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大战在即,蒋军为何派一只“猪”镇守徐州?实在没人了

淮海战役:大战在即,蒋军为何派一只“猪”镇守徐州?实在没人了!

淮海战役在三大战役中有独特的地方,以60万对80万,是三大战役中唯一的一场我军占劣势的大战,但在这场强强碰撞中,解放军战胜强敌,一举歼灭蒋军精锐55万!

在淮海战役中,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和粟裕等我军优秀将领一齐出现,铸就了战场上永远的丰碑和传奇。

对刘、邓、陈、粟四人,毛泽东都有高度评价。

对邓小平,毛泽东曾在长沙对周恩来说:邓小平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

对陈毅,毛泽东在他的追悼会上说:陈毅是个好同志。

对刘伯承,毛泽东说他是“一条龙下凡”。

而对粟裕,毛泽东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说过:“粟裕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那时,他和粟裕已经十多年没见了。

在淮海战场上,解放军面对的不仅仅是数量占优的敌军,更关键的是蒋军大部分精锐几乎都集中到了这里,五大王牌主力中,有三支都在华东,除了张灵甫的整编74师早在一年半前就被陈毅和粟裕歼灭外,其余如老军长邱清泉的第5军和老军长胡琏的第18军都在淮海大战中出场。

无论是质还是量,敌军都远比我军强大,但最终我军还是顽强取胜,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一锅夹生饭,硬是让你们吃下去了!

为什么我军会在淮海战役中取胜,原因有很多,但军事指挥员水平的高低绝对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军中,除了刘、陈、邓、粟、谭5位杰出的军事家之外,各纵队的司令员也都是能征善战的勇将,没有一个拖后腿的。

再看看蒋军的高级将领们,应该说从牌面实力看,也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

最高指挥官、徐州“剿总”总司令曾经在中原大战中威风八面,被蒋介石称为“长胜将军”。

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是中生代最优秀的将领,也确实有和粟裕掰掰手腕的实力。

至于兵团司令官级的悍将就更多:邱清泉文武双全,人称“邱疯子”,麾下第5军是5大王牌主力之一;胡琏被毛泽东称为“狡如狐、猛如虎”,是5大王牌主力第18军的老军长;黄维也是一个出色的战术家,他的第12兵团曾让中野啃了很久……

很多人都把蒋军的大败归结为蒋介石的一杆子插到底,这固然是个重要原因,但我认为,蒋军在徐蚌失败的关键原因,还在于那个存在感不强的最高司令官:刘峙。

更有很多人说刘峙是只猪,电影中就有这样的镜头,刘峙给徐州的高级将领们开会,邱清泉就说徐州这么重要,怎么得派只虎来,再不济也得派只狗来,结果派了只猪来!

蒋介石为什么派一只猪来?

其实他有自己的苦衷,他也知道刘峙今非昔比,但实在是没人可用了。

蒋军确实有几个军事能力超高的强人,但都来不了。卫立煌军事才能突出,有主见,但已经派到东北了;陈诚是行政干才,军事上是二流;顾祝同名声大于能力,只会当总统的应声虫,被人送了外号“顾粥桶”,肯定不敢来徐州真刀真枪地打仗;薛岳在徐州待过,但最终弄了个灰头土脸;王耀武守济南,不能南调;傅作义是厉害,但他也不可能离开绥远和北京,大老远跑徐州来呀;廖耀湘、孙立人、陈明仁、邱清泉、胡琏包括杂牌的黄百韬都很能干,但级别和资历不够……

杜聿明是个合适的人选,但他肩上只有两颗星,徐州“剿总”至少得是三颗星才行,全国五大战区:东北“剿总”卫立煌、西北“剿总”胡宗南、华北“剿总”傅作义和华中“剿总”白崇禧,都是上将,其中还包括白崇禧这个四颗星“一级上级”,比其它三人还多一颗星。

说到白崇禧,蒋介石倒是希望由他统一指挥华中和徐州两大“剿总”,白崇禧一开始也答应了,如果这样的话,以白崇禧的能力来对付刘、陈、邓、粟等人,结果不一定会赢,但肯定不会像后来刘峙输得那样惨。

但白崇禧变卦了,他不想去徐州,一方面是他摆不平徐州这些黄埔系,二是他想给老蒋好看,让他打了败仗赶快下台滚蛋,中国好让自己和李宗仁收拾局面。

最后,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蒋介石只好用刘峙这只“猪”来看守徐州的大门。

我们来看下,刘峙上任之后,他都干了哪些事情,他是不是一个称职的“剿总”总司令呢?

刘峙的早年曾经风光过,在北伐时期屡立战功,特别是蒋介石赖以成名的“龙潭一战”中,被称为“福将”,后来又在中原大战中出尽风头,连名将傅作义都成为他的手下败将,围剿红军时又立下大功,深得蒋介石信赖。所以,无论从资历还是过往的战绩中,刘峙都不是一个等闲之辈。

但刘峙的时代明显已经过去了,他年纪变大之后,就变得昏庸贪财,抗日战争被日军打得一败涂地,被人讥讽为“长腿将军”,经常性不战而逃。

因此,刘峙被蒋介石撤职查办,长期处于困居状态。到淮海大战前,蒋介石实在是没可用了,才让他重新披挂上马。

但这一次蒋介石给自己挖了个大坑,甚至差点把自己给埋了。

举三个例子,说明刘峙在徐州的表现,就知道这个“猪”将军是如何坑老蒋的了。

第一,刘峙作为徐州最高司令长官,战役中他只在徐州待了十几天就飞走了。而整个战役一共两个月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时间里,他根本就不在徐州,就更谈不上和官兵们同甘共苦了。

相比起杜聿明,在陈官庄最后的冰天雪地中都和士兵们在一起;相比胡琏,本来有逃生的希望,但关键时刻两次要求空投回战场;相比起黄百韬和邱清泉的战死沙场,刘峙的做法完全是懦夫行径。

第二,大敌当前,刘峙居然还在贪财!

从徐州撤退之前,刘峙没有在第一时间把撤退的消息通报给各兵团司令官,相反,他先把这个消息悄悄告诉了和他有利益关系的商人,刘汝明、李延年这些兵团大将是看到商人们把徐州搞得大乱才知道刘峙已经准备要逃走的消息!撤退变成了逃难,刘峙的本性可见一斑!

第三,对战局变化束手无策,不敢放手一搏。

刘峙这个“剿总”总司令当得很轻松,上有蒋介石发号施令,下有杜聿明左推右挡,他就飞到蚌埠看热闹。其实,当黄百韬兵团被围碾庄的时候,杜聿明出过一个主意:弃黄百韬于不顾,向西不顾一切围攻实力偏弱的刘、陈、邓的中野,这样黄百韬之围可解,徐蚌战场也不至于陷入危急,刘峙哭丧着脸想了好久,觉得还是要救黄百韬——结果,黄百韬没救出来,还搭上了黄维兵团。

第四,无力控制局面,徐州“剿总”等于没有总司令。

到徐州之后,刘峙只是在一次视察中对战场状况表现出极大愤怒,但此后什么也没有做。他知道大家不服他,大家也知道他知道大家不服他,于是更加不服他。徐州地区云集几十万大军,蒋介石飞来飞去直接指挥,杜聿明只能跟着做小修小补,刘峙这个徐州“剿总”的总司令,几乎什么也没干,形同虚设,等于没有。

蒋军有个特点,干好的不如干坏的,干坏的不如不干的。

干得“好”的,比如嫡系的邱清泉和杂牌的黄百韬,已经算难能可贵了吧,最终战死沙场;干得“坏”的,像杜聿明,辜负了校长的信任,葬送了几十万大军,在功德林被关了10年;而像刘峙这样什么也不干的,最后逃到台湾获得善终……

刘峙在早年的蒋军中曾经是厉害的角色,被授予“二级上将”,肩扛三颗星,称为“五虎将”。但实际上看,我们看看这“五虎将”都是谁,就知道其含金量怎么样了。

陈诚:刚才说过,他是行政干才,但军事水平一般,所以丢掉东北,他要负很大的责任。后来陈诚到台湾,最高曾任“副总统”,成就不小。陈诚是一级上将。

顾祝同:这是个对蒋介石十分顺从的人物,几乎没有自己的见解,当过参谋部长,但没见参谋出什么高见来。顾祝同也是一级上将。

卫立煌:卫立煌在军事上很突出,但由于不是嫡系,所以始终和蒋介石疙疙瘩瘩。后来虽然他出任东北“剿总”总司令,却不肯听话,坚守沈阳不出,最终葬送了全东北。不过,后来卫立煌回归祖国,受到毛泽东的热烈欢迎。卫立煌是二级上将。

蒋鼎文:他是二级上将,由于他在解放战争并不重要,所以本文没有提到过他,他的名义和战绩都是之前积攒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淮海战役   徐州   司令官   军长   总司令   我军   兵团   上将   蒋介石   大战   军事   蒋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