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终前留下的12字预言,一千多年后应验,真的是巧合吗?


胖哥在乡村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一代丞相。

其尽心尽力辅佐刘备的忠心,以及他兢兢业业实现刘备匡扶汉室所愿的决心,至今还在被后世代代称赞。

三国时期战乱不止,各处势力雄踞一方。统一天下是所有的英雄豪杰心中向往的愿景。而这方乱世最后的结局便是蜀国刘备、东吴孙权、曹魏曹丕形成三国鼎立。

诸葛亮作为蜀国的大军师,在刘备的一路征战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按理说以诸葛之才,在乱世定能创出一番天地,只可惜诸葛亮遇上了一生的宿敌司马懿。五丈原之战中,诸葛亮没有抵抗过老天爷安排的命运,因病去世。

而在诸葛亮临终之际,曾嘱咐刘禅为其修建一所武侯祠供后世祭奠,并留下刻有十二字预言的石碑。没曾这些预言在一千多年后准确应验,这都是巧合吗?诸葛亮留下的预言又是什么呢?

修缮武侯祠

康熙年间,诸葛亮的武侯祠在一千年的岁月风沙中早已是摇摇欲坠。

历经如此多的春秋,武侯祠的建筑在战乱、天灾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诸葛亮为建设蜀国的伟大贡献以及英明之举曾在史书中被一一记载了下来,因此当时仍然有许多的后代子孙敬佩着这样为蜀国子民大公无私、殚精竭虑的大人物。

所以见此清朝的官员便向康熙上书,请求重新修缮武侯祠的事宜。

武侯祠的修葺兹事体大,康熙思虑再三,却还是批准了这位官员的提议。

而要修缮的武侯祠位于如今的四川成都境内。四川的官员知道武侯祠将修葺一事,纷纷捐资只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毕竟当时刘备建立的蜀国就包括如今的四川。

康熙将武侯祠修缮一事交给了时任四川按察使的宋可发主持,并嘱咐一定要将此事妥善完成。

宋可发也是崇敬这位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一员,他在主持武侯祠这件事中费心竭力,前前后后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来完成。

本来一切进行得十分顺利,直到一位参与武侯祠工程的村民挖出了一块极其可疑的石碑,石碑上还刻着十二个大字。

村民目不识丁,只好请了专业老道的人来分辨。那些人经过研究鉴赏之后,表示这块石碑年代非常久远,应该是诸葛亮临终时留下的。

石碑上的预言

村民将石碑交给了宋可发,还请他分析石碑上十二个字的深意,宋可发仔细瞧石碑。

只见上面刻着云里雾里的一句话:

“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

没有前因后果,大家都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神机妙算,想知道他留下的石碑深意肯定是得花一点心思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人们判断出这石碑上的十二个字是暗喻。

“水月主”按字拆分是“清”字,“庚不大”组合在一起是“康”字,而 “盖十八”很明显是“宋”字。

石碑上的意思可以如此理解:未来天下是大清王朝,这王朝的主人是康熙皇帝,并且他还把武侯祠的修缮工作交给了宋可发。

大家才恍然大悟,这石碑上看似只有十二个字,却是诸葛亮留下的预言,埋在供奉自己的武侯祠中。一千多年后,石碑被人们发现,并且这石碑上的预言还准确地应验了。

不得不感叹诸葛亮真的如评价所说,智慧过人,近乎妖也。

预言的真相

据悉,当时宋可发将石碑的发现以及石碑上的解读上书给了康熙帝,这个预言霎时间传遍了大街小巷。

天下百姓都知道了此事,民众都再次臣服大清天下,认为这是天意使然,清朝才是真正统治天下的王朝。可以说,石碑预言带来的君臣一心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

但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我们在武侯祠中并没有发现这样一块石碑,研究蜀国历史的史学家们也没有发现这块石碑预言的真实记载。所以这件事真的是巧合吗?

其实这很好判断,毕竟武侯祠挖出的石碑上的预言,全部恰到好处地指向了大清和康熙。

而当时正是一个政治敏感的特殊时期,吴三桂因为削藩政策心有不甘,准备起兵造反,整个天下人心惶惶。一部分反清复明的叛党分子也在其中搅混水,对国家的安稳极其不利,所以当时的当务之急就是稳住民心。

诸葛亮的石碑预言在这时不胫而走,恰恰是对这些反叛势力最有力的打击。所以无论这个预言是否为真,最后能够换来大清暂时的安稳,这才是掌权者想要看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水月   王朝   蜀国   丞相   石碑   临终   村民   康熙   巧合   官员   年后   发现   天下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